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网上并联审批制度的研究

作 者: 陈晓勇
导 师: 陈利根
学 校: 南京农业大学
专 业: 公共管理
关键词: 电子政务 公共管理 并联审批
分类号: D63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发展电子政务,是当前世界各国政府深入开展职能转变、加快推进管理模式创新、努力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指向和必然选择。全面提升电子政务建设水平,必须深刻把握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本质要求和网络化社会背景下政府管理模式的变化规律与特点,坚持以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变化、满足公众对政府服务的最新需求,坚持以促进政府管理模式创新、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为根本目标和重点。本文以电子政务中的网上并联审批为研究重点,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网上并联审批的相关理论,包括无缝隙政府、政务流程再造、电子政务、新公共管理理论等。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论文对我国现行网上并联审批制度进行了总结和评价,提出了完善网上并联审批制度的具体措施。根据理论分析和相关经验的总结,本文以南京玄武区企业注册网上并联审批为例,系统研究了玄武区网上并联审批系统使用的条件、系统设计与相关政府电子政务的关系、系统整体功能模块框架、并联审批工作流程。研究结果表明,网上并联审批改变传统的各个涉及部门逐一、次序串联审批体制为并联同步进行,实现政务流程自动化,政务信息电子化,文档管理规范化的系统,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强政府竞争力。网上并联审批系统可以与玄武区现有政务系统的其他组成部分紧密结合,适应政务活动中涉及部门的变化和设计部门的业务流程的改变,并且可以适应未来的其他需要跨部门协同工作的政务活动的要求。本研究进一步促进网上并联审批制度的实践进展,为其他地区推进网上并联审批制度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全文目录


摘要  6-7ABSTRACT  7-9第一章 导论  9-15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9-11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1-13  1.3 研究评述  13-14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线路  14-15第二章 理论基础  15-21  2.1 无缝隙政府(Seamless Government)  15-17  2.2 政务流程再造(Government Process Reengineering)  17-18  2.3 电子政务(E-government)  18-19  2.4 新公共管理理论(New Public Management)  19-21第三章 网上并联审批制度分析及研究  21-33  3.1 国内发展现状  21-23    3.1.1 发展阶段  21    3.1.2 发展现状  21-23  3.2 操作流程  23-24  3.3 模式及程序  24-25    3.3.1 模式  24    3.3.2 操作程序  24-25  3.4 网上并联审批的优点  25-28  3.5 存在的问题  28-33    3.5.1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待深化  28-29    3.5.2 并联审批单位范围狭窄  29    3.5.3 技术服务和硬件维护不到位  29-30    3.5.4 套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30    3.5.5 登记后的监督管理滞后  30-33第四章 网上并联审批实证研究  33-55  4.1 实施背景  33  4.2 网上并联审批的条件  33-35  4.3 系统设计说明  35-36    4.3.1 系统概述  35    4.3.2 总体网络描述  35-36  4.4 并联审批工作流程  36-41    4.4.1 作流程  36-37    4.4.2 网上并联"序列"图  37-39    4.4.3 实施模式  39-40    4.4.4 实施程序及功能  40-41  4.5 系统整体功能模块框架  41-51    4.5.1 整体框架图  41-43    4.5.2 系统功能模块构架描述  43-51  4.6 系统的技术特色  51-55    4.6.1 基于J2EE标准构建  51-52    4.6.2 采用先进的三层结构模式  52-53    4.6.3 B/S结构替代C/S结构  53    4.6.4 多重安全的身份认证  53-55第五章 完善网上并联审批制度的具体措施  55-61  5.1 加强组织领导  55  5.2 统一行政审批部门的事权划分  55-56  5.3 加强网络的安全性  56-57  5.4 加快配套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57  5.5 实现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  57-58  5.6 加强内外监督管理和评估  58  5.7 做好并联审批的宣传工作  58-61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63  6.1 结论  61-62  6.2 望  62-63参考文献  63-65致谢  65

相似论文

  1. 论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其改进,G647
  2. 论政府公共责任追究机制的构建,D630
  3. 中国电子政务现状及发展研究,D630
  4. 行政生态与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创新,D630
  5. 我国涉密电子政务网信息安全建设对策的研究,D630
  6. 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亲和力研究,D630
  7. 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与策略研究,D630
  8. XA市行政中心电子政务网络建设项目进度管理,D630
  9. 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630
  10. 我国电视舆论监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G229.2
  11. 我国地方听证制度完善研究,D922.1
  12. 构建中国政府“掌舵与服务”的多元行政模式路径探析,D630
  13. 行政服务系统中电子政务的研究与应用,TP399-C2
  14. 在线招投标系统信息安全的设计与实现,TP393.08
  15. 江门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政策问题研究,F832.4
  16. 一个基于UML的提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17. 基于SDH的IP城域网传输技术研究与应用,TP393.1
  18. 电子政务2.0环境下网络化治理研究,G206
  19. 基于电子政务平台的我国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探析,G206
  20.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临沂市电子政务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G20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国家行政管理 >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