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旅游开发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

作 者: 梁红玲
导 师: 李忠武
学 校: 湖南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旅游用地 生态适宜性评价 GIS 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 长沙市 麓山风景名胜区
分类号: F205;F2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7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旅游开发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是协调旅游环境和旅游开发之间关系的有效手段和管理工具。目前旅游开发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这一方向的相关研究仍显薄弱,大部分采用定性描述和专家打分相结合的方法,评价过程中存在主观性,并且很难找到合适的方法对相应指标进行定量和综合评价,尤其在区域旅游研究中,因此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均也有待充实和完善。本论文通过选取长沙市麓山风景名胜区两个不同尺度大小的研究区域,研究了从空间上对旅游开发的生态环境适宜性进行定量定性评价,提供了在兼顾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建立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体系的方法思路,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本文在借鉴已有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各个部门收集的相关图件资料以及相关文本资料,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别以长沙市和麓山景区为例,选取不同尺度的评价因子,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建立起旅游开发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以往评价中存在的人为主观因素,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评价因子权重,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从空间上对不同尺度区域的旅游生态适宜度进行研究。两个不同尺度大小的区域采用了相同的评价方法,但其尺度差异主要体现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上以及GIS分辨率的设置上研究结果表明,旅游用地划可以分为最适宜用地、适宜用地、基本适宜用地、不适宜用地、不可用地,长沙市适合于进行旅游开发的区域较大,达到7549.66km2;麓山景区适宜进行旅游活动的用地共计4.65 km2,占总用地的83.54%。研究结果可以为长沙市和岳麓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并结合旅游资源本身特点、旅游环境保护以及旅游业的分区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为类似区域旅游用地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提供借鉴,为实现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相对于传统评价采用的定性描述或纯数值评价方法,基于GIS的旅游开发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将地面信息的获取、数值计算和空间数据的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简单、直观、方便和快速的对旅游用地适宜性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极大地提高评价效率。在考虑人为主观性的前提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解决了单因素评价中存在的人为的主观性,使评价结果更加可靠。最终使旅游开发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在定量和空间上有所突破,使生态旅游区的属性数据能在二维空间上表达,并充分体现了区域资源的空间差异,同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其评价方法、过程和结果为旅游资源的科学合理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模式。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插图索引  10-11
附表索引  11-12
第1章 绪论  12-30
  1.1 生态旅游概述  12-16
    1.1.1 生态旅游的发展  12-14
    1.1.2 生态旅游的开发现状  14-15
    1.1.3 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15-16
  1.2 旅游开发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概述  16-19
    1.2.1 旅游开发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概念  16
    1.2.2 旅游开发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16-19
  1.3 目前研究概述发展  19-28
    1.3.1 国外旅游开发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  19-20
    1.3.2 国内旅游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  20-25
    1.3.3 GIS在其中的应用  25-26
    1.3.4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6-28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目标  28-30
    1.4.1 研究内容  28-29
    1.4.2 研究目标  29-30
第2章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0-39
  2.1 研究区域概况  30-35
    2.1.1 长沙市概况  30-32
    2.1.2 麓山景区概况  32-35
  2.2 两者之间关系  35-36
  2.3 研究方法  36-39
    2.3.1 研究方法  36-37
    2.3.2 评价原则  37-39
第3章 长沙市旅游开发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39-53
  3.1 技术路线  39-40
  3.2 具体案例分析  40-53
    3.2.1 评价因子选择  40-46
    3.2.2 权重的确定:FAHP法  46-48
    3.2.3 单因子加权计算适宜性综合得分  48-49
    3.2.4 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  49-51
    3.2.5 小结  51-53
第4章 麓山旅游开发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53-63
  4.1 技术路线  53
  4.2 具体案例分析  53-63
    4.2.1 确定景区旅游生态适宜度的评价因子  53-58
    4.2.2 权重的确定:FAHP法  58
    4.2.3 单因子加权计算适宜性综合得分  58-59
    4.2.4 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  59-61
    4.2.5 小结  61-63
结论与展望  63-65
参考文献  65-73
致谢  73-74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4

相似论文

  1.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2. 基于GIS的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研究,G647
  3. 基于RS与GIS的漓江上游土壤侵蚀研究,S157
  4. 基于GIS的植烟土壤养分分区及推荐施肥研究,S158
  5. 基于GIS和模型的区域生态农业评价研究,S-0
  6. 南通市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研究与综合评价,X592
  7. 江淮地区近30年农业气候资源与稻麦生产潜力的演变特征,S162
  8. 基于GIS的温州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S126
  9. 基于元数据的农田信息存储、管理和共享研究,S126
  10. GIS和地统计学应用于泸州植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分区管理技术研究,S158
  11. 浙江省金衢盆地典型土系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S159.2
  12. 基于模型与GIS的棉铃品质地域分异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S562
  13. 典型石油开采区生态风险评估与预警管理系统研究与构建,X826
  14. 基于GIS和GPS的国土资源动态巡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P208;P228.4
  15. 基于3S技术的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X826
  16. 基于“空间定位”的GIS教学软件开发及应用策略研究,G633.55
  17. 新一代青岛市数字城建档案馆的设计与实现,G270.7
  18. 盘锦市区划地名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19. 基于炼化企业三维空间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TP311.52
  20. 闽北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驱动机制,S157
  21. 交通运输服务的GPS机动车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N967.1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