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传播社会学视角下的农民工社会适应性研究

作 者: 张志樯
导 师: 杨尚鸿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传播学
关键词: 传播社会学 农民工 社会适应性 符号媒介
分类号: G2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9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农民工作为现代社会的文化移民,他们进城后的适应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而且体现为文化层面。在此前提下,笔者运用传播社会学的独特视野,去考察农民工的社会适应性问题。首先,从符号学的观点看,我国的“农民工”这一称谓是被历史地赋予了典型的符号特性,“农民工”符号(包括更早的“盲流”、“民工潮”称谓)是被社会定型化的产物。其次,本文通过符号互动理论考察了传播学和社会学对于农民工角色定义的区别和联系。因为符号互动既是一种传播学的理论,又是一种社会学的理论,所以应该从农民工的双重角色定义上来——以“他者”的眼光和以“自我”为对象来进行角色认知。鉴于农民工的符号特性,本文提出的本研究命题的前提是农民工的社会适应性根本在于其文化特性,也就是说,农民工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必须在包括现代化、城市化和市民化的具体的情境定义中去加以考察分析。本文从这一前提出发,论证了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农民工的社会适应不是模式化的适应,而是在具体的情境定义中,所形成的适应的模式化。第二、尽管情境定义是真实的,但农民工的社会适应性不是被动的适应,它是主动的社会适应。第三、农民工的文化适应根本在于理解适应文化的三种状态,其中最为稳定的状态就是乡土文化和城市文明各占一半时的状态,此时极易形成农民工“第三元”文化,来强化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造成文化流动的停滞,进而在乡土文化和城市文明间构筑起樊篱,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第四、代际传播对于农民工的社会适应影响重大。最后,本文回到研究的起点,“农民工”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媒介,它一方面实现了农民工的自我传播,促进农民工自身社会适应性的提高;另一方面,它为生活在农村的人提供了解城市文明的镜子,是农民市民化的媒介,可以增强农民的城市适应性。但传播社会学只是一种视角,它并不能解决农民工社会适应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它只是为解决农民工社会适应性开辟了一个多元分析的渠道。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8
1 绪论  8-17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8-10
    1.1.1 选题的背景  8-9
    1.1.2 研究的意义  9-10
  1.2 研究的目的及研究内容  10-12
    1.2.1 研究的目的  10
    1.2.2 研究的内容  10-12
  1.3 研究方法  12
  1.4 本文运用的研究理论  12-13
  1.5 本研究的文献综述  13-15
  1.6 本文创新之处  15-17
2 农民工的角色定义  17-21
  2.1 传播学对角色的定义  17-18
  2.2 社会学所定义的角色  18-19
  2.3 农民工的双重角色定义  19-21
3 作为一种符号的农民工  21-26
  3.1 农民工所具有的符号特性  21-22
  3.2 符号的流动——传播  22-23
  3.3 流动的符号  23-26
    3.3.1 农民工流动的呈现形式  23-24
    3.3.2 农民工流动的象征意义  24-26
4 作为文化移民的农民工  26-30
  4.1 乡土中国与城市文明  26-27
  4.2 文化的移民进城  27-28
  4.3 移民的文化重构  28-30
5 农民工社会适应的情境定义  30-36
  5.1 社会的情境定义:现代化、城市化  30-33
    5.1.1 现代化  30-31
    5.1.2 城市化  31
    5.1.3 农民工进城的社会情境  31-33
  5.2 社会适应的情境:市民化  33-36
    5.2.1 市民化  33-34
    5.2.2 农民工社会适应的情境  34-36
6 农民工社会适应的文化特性  36-49
  6.1 适应模式化  36-38
  6.2 社会适应性  38-39
  6.3 文化的适应  39-43
  6.4 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  43-44
  6.5 农民工文化适应的传播社会学分析  44-46
    6.5.1 传播社会学视角下的农民工问题  44-45
    6.5.2 传播社会学视角下的文化适应  45-46
    6.5.3 传播社会学视角下的农民工文化适应  46
  6.6 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  46-49
7 结论与展望  49-51
  7.1 全文总结  49
  7.2 不足与展望  49-51
致谢  51-52
参考文献  52-56
附录  56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56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56

相似论文

  1. 新生代农民工激励机制研究,F272.92
  2. 社会排斥视角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新探,G521
  3. 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研究,D412.6
  4.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5. 新生代农民工权利行使的制度保障研究,D412.6
  6. 上海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7. 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412.6
  8.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412.6
  9. 农民工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412.6
  10. 南京市农民工参保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412.6
  11. 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政策及执行情况研究,D412.6
  12. 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G521
  13. 和谐社会视域下返乡农民工子女教育路径研究,G521
  14. 面对企业需求的我国农民工继续教育模式研究,G725
  15. 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工资收入决定的影响,F249.24
  16. 佳木斯地区多维度农民工就业管理体系研究,F249.2
  17.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适应研究,G249.2
  18.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平等权问题分析,D412.6
  19. 劳动力市场扭曲背景下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研究,D412.6
  20. 统筹城乡视角下的农民工回乡创业问题研究,F279.2
  21. 新时期劳动关系中农民工不作为问题研究,D412.6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信息与传播理论 > 传播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