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选择研究

作 者: 方世川
导 师: 王继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共党史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路径选择
分类号: A8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1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最根本的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同时,从文化发展角度看,能否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也直接影响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呢?或者说,两者相结合的路径何在呢?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几条重要路径进行全面的研究。第一章为导论,首先阐述了选题的背景、意义以及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可能创新之处。第二章剖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在社会理想、哲学等方面有大量的相通之处,这些相通之处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中国人民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上的认知障碍,也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点,通过这些结合点可以促进二者的结合。第三章阐述通过继承民族精神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关键是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这些民族精神包括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科学民主的精神、革故鼎新的精神。本章的最后总结了继承中华民族精神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文化相结合必须遵循的原则。第四章首先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以及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结合的必要性及其实现路径,通过推动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相结合,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第五章为结语部分,提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才能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进程。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1章 导语  7-11
  1.1 选题的背景  7
  1.2 选题的意义  7-8
  1.3 研究现状  8-10
  1.4 研究方法  10
  1.5 有可能创新之处  10-11
第2章 寻求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之处以促进两者相结合  11-19
  2.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相通之处,是两者结合的基础  11-16
    2.1.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之处  11-14
    2.1.2 马克思主义文化符号转换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  14-16
  2.2 利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的相通之处,促进两者相结合的路径  16-19
    2.2.1 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整体的批判性分析  16
    2.2.2 克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不彻底性和非科学性  16-17
    2.2.3 创造符合中国国情同时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  17-19
第3章 继承中华民族精神,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19-31
  3.1 继承中华民族精神  19-28
    3.1.1 继承爱国主义的精神  19-22
    3.1.2 继承自强不息的精神  22-24
    3.1.3 继承革故鼎新的精神  24-26
    3.1.4 继承科学民主的精神  26-28
  3.2 继承中华民族精神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28-31
    3.2.1 以马克思主义指引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  29
    3.2.2 从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入手,进一步开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本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  29-31
第4章 推动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相结合  31-41
  4.1 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  31-35
    4.1.1 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的特点  31-34
    4.1.2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  34-35
  4.2 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结合的必要性及其实现路径  35-41
    4.2.1 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结合的必要性  35-36
    4.2.2 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相结合的实现路径  36-41
第5章 结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  41-45
  5.1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41-42
    5.1.1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  41-42
    5.1.2 我国文化发展的需要  42
  5.2 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  42-45
    5.2.1 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42-43
    5.2.2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43-45
参考文献  45-49
致谢  49-5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0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3. 遭遇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X2
  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5. 社会学视角下完善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的路径思考,D267
  6.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民生问题,D61
  7.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D635
  8.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9.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D61
  10.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11.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D61
  12.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D231
  13.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D26
  14. 基于程序切片的电子海图系统软件测试技术研究,TP311.53
  15. 国际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A811
  16.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研究,D61
  17.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18. 农民主体性问题探微,D420
  19. 我国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G615
  20.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G641
  21. 碰撞与融合,R-092

中图分类: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