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作 者: 李琳娜
导 师: 孙树青
学 校: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马克思 法哲学 扬弃与超越 现代法权 当代意义
分类号: A841.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8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马克思法哲学思想形成于工业革命方兴未艾,欧洲革命风起云涌之时。在对包括康德、黑格尔以及古典自然法学家的法哲学在内以往西方法哲学传统进行批判的基础之上,马克思提出了革命性的法哲学思想。这一思想,揭示了法是产生于社会物质生活的基础之上,并与社会交往形式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公共权力有关,它彻底改变了以往法哲学家对法的本质的唯心主义解释,深刻揭示了法与经济基础及社会交往形式的辩证关系。这一思想,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和以实践为基础的“社会存在”理论,运用经济和社会学的分析方法来阐释法律,通过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揭示法的本质,恢复了市民社会对法与政治国家所具有的现实关系,形成了对现代法权的批判性与肯定性的辩证理解。深入研究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法哲学思想,抛弃以往对其实证主义化和教条主义化的解释模式,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现实,在“返本”、“对话”与“创新”中彰显其“当代性”意义与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一个重大的课题。本文研究的框架:绪论,阐明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界定研究对象,综述相关研究,表述研究的基本思路等问题。第二章,主要分析了马克思法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与时代、学术与理论背景。第三章按照两条逻辑线索展开:一是马克思的法哲学思想的四个发展阶段,二是马克思本人思想逐步深化发展的逻辑线索,在分析马克思法哲学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归纳其法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第四章,论述了马克思法哲学思想对西方法哲学传统的扬弃、发展与超越。第五章,再透视马克思法哲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试图通过把握其精神内核而进一步对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进行探讨。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立足于当代中国的历史境域,理解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和再认识马克思法哲学理论,探讨马克思法哲学理论所具有的当代意义和时代价值。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绪论  9-13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9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9-10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0-11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  11-12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12-13
第二章 马克思法哲学形成发展的时代与思想史背景  13-20
  2.1 风起云涌的时代  13-15
  2.2 马克思之前的西方法哲学传统  15-20
    2.2.1 古典自然法  15-17
    2.2.2 德国古典法哲学  17-20
第三章 马克思法哲学思想发展的主要阶段  20-26
  3.1 理性理想主义阶段  20-22
  3.2 理性现实主义阶段  22-23
  3.3 政治经济学阶段  23-25
  3.4 实践唯物主义阶段  25-26
第四章 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基本观点  26-34
  4.1 法的基础  26-27
  4.2 法的起源  27
  4.3 法的本质  27-32
  4.4 现代法权的辩证认识  32-34
第五章 马克思法哲学对前人的发展与超越  34-42
  5.1 深刻的内容: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扬弃  34-38
  5.2 革命性的考察向度:法的动态与历史考察  38-40
  5.3 独特的分析方法:法的经济社会学分析  40-42
第六章 从形成发展过程透视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精神内核  42-47
  6.1 深厚的问题意识  42-43
  6.2 永恒的批判精神  43-45
  6.3 与时俱进的发展品格  45-47
第七章 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  47-50
  7.1 当代形态的马克思法哲学理论:“返本”与“对话”  47-48
  7.2 正确对待现代法权体系:“吸纳”与“超越”  48-50
结束语  50-51
注释  51-53
参考文献  53-57
致谢  57

相似论文

  1.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2. 马克思精神需要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3.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视阈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研究,A811
  4.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结构思想分析,K02
  5. 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扬弃及其当代价值,B516.35
  6. 论列宁公仆思想及当代意义,D262.6
  7. 梅茹耶夫文化哲学思想研究,G02
  8. 从共同体视角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A811
  9. 马克思的统一科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初探,G301
  10. 《莱茵报》时期报刊活动对马克思自由思想的影响,A811
  11.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及其当代意义,A811
  12. 马克思、恩格斯宪政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911
  13.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解读,X2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民生哲学问题研究,A811.6
  15. 马克思人性理论视角下的腐败问题探源,A811
  16. 论哲学咨询的功能,B0
  17. 马克思哲学语境下的科学实践哲学,B0-0
  18. 柏拉图与马克思的国家理念探析,B502.232
  19. 论交往与人的发展,B038
  20.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与超越,B516.35
  21. 胡风的现实主义文学批评观及其当代意义,I206.09

中图分类: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 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 > 毛泽东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 专题汇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