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探索

作 者: 陈永琴
导 师: 阎树群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共党史
关键词: 新时期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马克思主义
分类号: D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位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结合时代特征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创造性探索和科学回答。通过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对马克思主义的艰辛探索,试图解决在当今时代和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将它运用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进而探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发展的规律。因此,研究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探索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依次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探索、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的探索、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在分别阐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探索马克思主义的缘由和探索历程的基础上,进而阐述他们各自探索马克思主义的成果,并总结了其探索马克思主义的意义。第五章,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探索马克思主义的个性和共性。主要通过对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探索的历程、成果以及所作出的贡献进行科学比较,揭示三者探索和回答马克思主义的个性和共性。认为其个性在于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不同;探索马克思主义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不同;对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问题阐述的角度不同。其共性在于同一个基本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一种科学态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同一个理论主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一种价值取向——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比较三者对马克思主义探索的共性和个性,是本文的难点。旨在突出新时期不同阶段,马克思主义具有的丰富内涵和特点。第六章:结束语。主要通过对前面几部分内容的回顾,总结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探索马克思主义对当前人们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启示: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9
第1章 绪论  9-16
  1.1 选题意义  10-12
    1.1.1 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10-11
    1.1.2 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1
    1.1.3 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1-12
  1.2 研究现状分析  12-14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13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14
  1.3 研究方法  14-16
    1.3.1 史论结合研究法  14
    1.3.2 文献研究法  14-15
    1.3.3 比较研究法  15-16
第2章 新时期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的探索  16-35
  2.1 邓小平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条件  16-19
    2.1.1 反思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探索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  16-17
    2.1.2 批评"两个凡是"是邓小平探索马克思主义的直接原因  17-18
    2.1.3 回击否定毛泽东思想的思潮是邓小平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又一原因  18-19
    2.1.4 邓小平的辩证思维方式是他探索马克思主义的主观条件  19
  2.2 邓小平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历程  19-24
    2.2.1 初步探索阶段  20-21
    2.2.2 深化探索和走向成熟阶段  21-24
  2.3 邓小平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探索  24-31
    2.3.1 邓小平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4-28
    2.3.2 邓小平论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28-31
  2.4 邓小平探索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31-35
    2.4.1 邓小平从整体上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为人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方法指导  31-32
    2.4.2 邓小平在恢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  32
    2.4.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2-34
    2.4.4 邓小平实事求是对待马克思主义为人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树立了榜样  34-35
第3章 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的探索  35-51
  3.1 江泽民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条件  35-37
    3.1.1 面临国内外政治风险的考验  35-36
    3.1.2 应对国内经济领域风险和亚洲金融危机的需要  36-37
    3.1.3 适应经济体制根本转型的需要  37
  3.2 江泽民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历程  37-42
    3.2.1 初步探索阶段  37-39
    3.2.2 深入探索阶段  39-40
    3.2.3 走向成熟阶段  40-42
  3.3 江泽民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探索  42-47
    3.3.1 江泽民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42-45
    3.3.2 江泽民论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45-47
  3.4 江泽民探索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47-51
    3.4.1 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47
    3.4.2 提出创新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增强理论和实践活力  47-48
    3.4.3 在实践上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发展  48-51
第4章 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的探索  51-65
  4.1 胡锦涛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条件  51-54
    4.1.1 应对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时代潮流的必然趋势  51-52
    4.1.2 破解发展难题的客观要求  52-53
    4.1.3 反映人民愿望的迫切需要  53-54
  4.2 胡锦涛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历程  54-57
    4.2.1 初步探索阶段  54-55
    4.2.3 不断深化阶段  55-57
  4.3 胡锦涛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探索  57-61
    4.3.1 胡锦涛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57-59
    4.3.2 胡锦涛论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59-61
  4.4 胡锦涛探索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61-65
    4.4.1 提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命题的意义  61-62
    4.4.2 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命题意义  62-63
    4.4.3 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命题意义  63
    4.4.4 在实践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引领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63-65
第5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对马克思主义探索的比较  65-74
  5.1 三位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探索马克思主义的个性  65-69
    5.1.1 探索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不同  65-66
    5.1.2 探索马克思主义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不同  66-67
    5.1.3 对马克思主义学风阐述的角度不同  67-69
  5.2 三位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共性  69-74
    5.2.1 基本立场相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69-70
    5.2.2 科学态度相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70-72
    5.2.3 理论主题相同: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72
    5.2.4 价值取向相同: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72-74
结束语  74-79
参考文献  79-82
致谢  82-8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83

相似论文

  1.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A811
  2. 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比较研究,A841
  3. 遭遇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X2
  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231
  5.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民生问题,D61
  6.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政策研究,D635
  7. 传播学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B27
  8.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D61
  9.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10.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D61
  11. 新时期加强国企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267
  12.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D231
  13.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研究,D26
  14. 国际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A811
  15. 胡锦涛公仆思想研究,D61
  16. 胡锦涛公平正义思想研究,D61
  17. 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科学化研究,D613
  18.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研究,D61
  19.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G641
  20. 江泽民职业道德思想与医药类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G711
  2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