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疑问不定词语的极性敏感特征探索

作 者: 李佳丽
导 师: 蒋勇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 疑问不定词 极性敏感性 任指义 虚指义
分类号: H14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95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研究汉语疑问不定词语(如疑问不定代词“什么”、“谁”、“哪个”等和疑问不定副词“怎么”、“多么”等)的极性敏感性特征(即语境分布特征),旨在寻求限制疑问不定词语分布语境的因素。所谓极性是指命题情态的肯定和否定的归向性。极性敏感词一般分为负极词和正极词,负极词典型地分布在否定句中,而正极词典型地分布在肯定句中。疑问不定词语是一种双极性词语,但与非极性词语不同,它们的分布语境是受到限制的,只能分布于否定句或某些肯定句等语境中。极性敏感性是自然语言的词汇所具有的属性。极性敏感词的允准成分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响应性,如果极性敏感词与适当的允准成分处于同一结构中,前者就能获得后者的准许。本文提出语义与语境协和观,从疑问不定词语本身的虚指义和任指义出发,分析疑问不定词语被各类句法语境允准原因。疑问不定词语的虚指义表示所指对象未加以确定,相当于“某个”或“某些”的意思。我们将能够满足疑问不定词语虚指义要求的语境统称为虚指语境,这些语境包括否定句(如“她歌唱得不怎么样。”)、条件句(如“如果什么人敢欺负你,就立刻来找我。”)、疑问句(如“你认不认识什么大人物?”)、表推测的内涵动词或副词后接的成分(如“我猜你学点了什么东西”;“他好像喜欢上谁了”。)、表示推断的“了”(如“他看到什么了。”)。非虚指语境就不能允准用来表示虚指义的疑问不定词语,如确定性肯定陈述句(如“*他喜欢什么。”)、实情动词的宾语成分(如“*我后悔做了什么事情。”)等。疑问不定词语的任指义表示讲话人给予听话人从样本空间中任选一个或一些样本的权利,相当于“无论哪一个或一些”等的意思。我们将能够满足疑问不定词语任指义的语境统称为任指语境,这些语境包括否定句(如“他不想见任何人。”)、让步状语从句(如“不管牵涉到谁,你只管直说。”)、条件句(如“如果谁都对你有看法,你就得改变工作方法。”)、后接的“都”(如“谁都明白我在上海找不到媳妇。”)、指令性内涵动词(如“他要求我把什么人都放进来。”)等语境。非任指语境就不能允准用来表示任指义的疑问不定词语,如肯定性情节句(如“*我在公园里看到了任何人。”)。本文从疑问不定词语的本义来划分允准语境能弥补从句式或允准语的逻辑语义来分析疑问不定词语分布特征的传统方法的不足。其一,它能说明为什么同样的句式(如否定句、条件句、疑问句等)既能允准表示虚指义又能允准表示任指义的疑问不定词语。虽然允准的句式一样,但允准的原因是不一样,这是以前的研究者所忽视了的。其二,它能概括允准语境的共同特点,能将所有的疑问不定词语的允准语境一网打尽。其三,它规避了过度归纳的风险,能够解释林若望(1998)等的理论无法应对的反证。其四,它能解释词语极性敏感性的根本问题,即极性词语为何能够被某些语境允准的问题。其五,从词语的语义和语境的协调关系角度做出的解释更贴近言语者语感,更能说明疑问不定词语在语境中的功能和语义。第一章,介绍汉语疑问不定词语的双极性特征。第二章,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汉语疑问不定词的研究理论进行评述。第三章,以疑问不定词语的任指和虚指义为核心,从它们与句法、语用的协调关系阐释疑问不定词语的双极性特征。一般认为当疑问不定词语用作负极词时表示存在量化义,用作任选词时表达全称量化意义,他们未能解释意义的推导过程并忽视了疑问不定词语可以衍生丰富的语境意义。本章根据关联论从疑问不定词语的语义与语境假设的复合角度分析疑问不定词语的任选义、存在量化义、全称量化义、梯级义、扩域义、缩域义等显义的推导过程。第四章,对比分析光杆疑问不定词和“任何”,指出“任何”只具有任指义,而光杆疑问不定词语身兼任指和虚指义,它们的差别也反映在与“都”的同现上。由于它们的语义差别,它们的语境分布也不同。第五章,解释光杆疑问不定词语的歧义,指出光杆疑问不定词语的多义性。第六章,重析Haspelmath (1993/1997)的语义地图中对疑问不定词语的功能划分,进一步证明以语义为核心解释疑问不定词的合理性。第七章,总括本文观点。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9
0 引言  9-11
1 疑问不定词语的极性敏感特征  11-13
  1.1 极性词介绍  11
  1.2 传统对疑问不定词作为负极性词的分析  11-12
  1.3 正极性语境中的疑问不定词  12-13
2 国内外对疑问不定词语允准条件研究情况  13-26
  2.1 李艳惠:"语义、结构条件限制"论  13-16
  2.2 林若望:"(非)存在假设"论  16-19
  2.3 Lisa Cheng & Giannakidou:"(非)证实性假设"与反情节限制  19-23
  2.4 郭靖民:词本义与允准算子的相容条件  23-24
  2.5 上述观点的评述及启示  24-26
3 光杆疑问不定词的语义与极性敏感特征  26-42
  3.1 语义为核心,句法、语用三者的协调观  26-27
  3.2 光杆疑问不定词的任指义和虚指义  27-30
  3.3 疑问不定词语义与语境复合的衍生意义  30-36
  3.4 任指义和虚指义对极性语境的要求  36-41
  3.5 光杆疑问不定词对句法的要求  41-42
4 "任何"与光杆疑问词语的比较研究  42-50
  4.1 "任何"与光杆疑问不定词的区别  42-43
  4.2 "都"在"任何"和光杆疑问不定词句的作用  43-47
  4.3 "任何"与光杆疑问不定词语境分布状况比较  47-50
5 对光杆疑问不定词歧义的解释  50-53
  5.1 条件句中否定标记引起的疑问不定词歧义  50-51
  5.2 光杆疑问不定词在与全称量词共现时产生的歧义  51-52
  5.3 光杆疑问不定词在否定句中任指和虚指解释皆可的歧义  52-53
6 对Haspelmath语义地图的重新解释  53-60
  6.1 Haspelmath语义地图介绍  53-55
  6.2 Haspelmath对汉语不定词语义功能的划分  55-56
  6.3 对汉语语义功能划分的重新解释  56-58
  6.4 任指语境和虚指语境的分析代替语义功能分析  58-60
7 结语  60-62
注释  62-64
参考文献  64-67
后记  67-68

相似论文

  1. 现代汉语情态动词的极性特征分析,H146.2
  2. 红安方言语法研究,H146
  3. “一直”和“一向”的句法语义分析,H146
  4. 《左传》名词陈述化研究,H146
  5. 汉语中羡余类形式研究综述,H146
  6. 现代汉语因果范畴研究,H146
  7. 语气副词研究综述,H146
  8. 汉语主语与话题研究综述,H146
  9. 动态助词“过”研究综述,H146
  10. 《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语气词比较研究,H146
  11. 被动表达的汉日对比研究,H146
  12. 海峡两岸书面语分歧及归同策略研究,H146
  13. 复合趋向动词中反向词的不对称现象研究,H146
  14. 汉语重叠式副词研究,H146
  15. 单音动词初步介词化研究,H146
  16. 现代汉语转折复句、递进复句之间的关系研究,H146
  17. “远宾续动”结构研究,H146
  18. 现代汉语中肯定应答的表达方式,H146
  19. HSK《大纲》里的离合词,H146
  20. 汉韩能愿动词比较分析,H146
  21. 汉泰量词对比研究及对泰汉语量词教学,H146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法 > 近代、现代语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