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张小夫、刘健电子音乐作品中国音乐传统手法比较

作 者: 王林
导 师: 王卫东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关键词: 张小夫 刘健 电子音乐 音乐创作 民族元素 空间特性 审美理念
分类号: J6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6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张小夫、刘健两位教授是中国电子音乐创作领域的领军人物,在过去三十年的时间里,两位教授以饱满的学术热情积极地进行着试验与探索,他们巧妙地将西方具体音乐的理念和技术与中国传统音乐精髓相融合,达到了在电子音乐创作中随心所欲的状态创作出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好作品,实现了将电子音乐与中国音乐体系的良好对接,并且已经成为了世界电子音乐创作中的一支重要流派。他们作品的问世,既延展了西方电子音乐的覆盖范围,又给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体系中增添了现代因素,这种同时具有两种音乐文化传统的音乐作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查阅已经发表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以及博硕士论文库中关于电子音乐方面的文献,得知研究二位教授作品的音响特征、电子编辑手段的文章已经比较丰富,而对他们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中西两种音乐文化传统结合的方面却没有研究文章,也没有关于二位作曲家作品中体现中国音乐文化传统的研究文章。因此,本文笔者就二位大师的作品,针对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电子音乐的融合这个命题展开分析,并侧重于阐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元素在电子音乐作品中的渗透和直接体现,还将两位大师用于创作中一些思路、审美角度、和绝妙的手法进行比较。论文的基本结构如下:第一章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量化说明,第二章张小夫电子音乐作品中的民族传统,第三章刘健电子音乐作品中的民族传统,第四章张小夫与刘健作品在民族传统方面的比较。由于笔者知识的肤浅,掌握资料有限,从事电子音乐的创作与研究的时间较短和经验不足,没有与二位作曲家进行深入交流的机会,惟恐不能深刻地对二位大师的作品中精深的创作理念进行分析。在创作方面,笔者从分析作品音响的角度出发利用倒推法还原出作者的创作理念,音响方面,由于二位作者的作品大多采用5.1声道或8.1声道,而笔者仅能通过立体声的方式来感受音响布局,效果势必大打折扣,虽然如此,在作品中还是能够反映出作者音响布局的基本思路。经过了近期比较集中的分析和学习二位大师的作品,逐渐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并经刷新了自己在电子音乐创作方面的思路,提高自己对电子音乐创作理论的认识。笔者在本文中将这些成果呈现出来,若有观点错误或行文不当之处也请各位老师与同行批评指正。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前言  7-9
第一章 中国民族音乐体系中民族元素分解说明  9-20
  第一节 中国民族音乐传统旋律与调式  10-12
  第二节 中国民族音乐传统乐器与音色  12-15
  第三节 中国民族音乐传统节奏板式与速度特点  15-17
  第四节 中国民族音乐传统结构与主题发展逻辑  17-18
  第五节 中国民族音乐传统审美特点  18-20
第二章 张小夫电子音乐作品中的传统音乐元素  20-34
  第一节 张小夫作品中的民族旋律与调式  20-24
  第二节 张小夫作品中民族乐器与音色  24-26
  第三节 张小夫作品中节奏、板式与速度布局  26-28
  第四节 张小夫作品中结构特点与逻辑关系  28-31
  第五节 张小夫作品中传统音乐审美观念  31-34
第三章 刘健电子音乐作品中的民族根源  34-45
  第一节 刘健作品中的民族旋律与调式  35-37
  第二节 刘健作品中的特色乐器和原生态声乐  37-38
  第三节 刘健作品中的民族节奏层次布局  38-40
  第四节 刘健音乐作品中的结构与主题发展逻辑  40-43
  第五节 刘健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审美定位  43-45
第四章 张小夫与刘健作品在民族传统方面比较  45-56
  第一节 作品《吟》与《半坡圆月之夜》共性特征  45-49
  第二节 作品《北海咏叹》与《盘王之女》差异性分析  49-52
  第三节 比较张小夫与刘健音乐结构思维的异同  52-54
  第四节 比较张小夫与刘健音乐审美的异同  54-56
结语  56-58
参考文献  58-59
附录  59-60
致谢  60-61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1

相似论文

  1. 电视综艺晚会的民族性研究,G222
  2. 21世纪初中国钢琴作品探微,J624.1
  3. 浅析黄安伦作品《舞诗》与其钢琴音乐创作特征,J624.1
  4. 试论与纳西族有关的当代音乐创作,J614
  5. 从声音的拼贴与塑造看具体音乐与合成电子音乐的殊途与同归,J619
  6. 作品《Concubia Nocte》的音乐与音响构成剖析,J619
  7. 影响格林卡音乐创作的几个主要因素,J614
  8. 中国当代歌剧《苍原》探微,J822
  9. 论新生代导演的审美理念及面临的问题,J905
  10. 本意、本源、本质—透析音乐作品中的音色差异,J624.1
  11. 城市风貌敏感空间特性研究,TU984.18
  12. 中国当代油画图像化表现形式中民族元素运用研究,J213
  13. 以筝歌为表现形式的古典诗词弹唱艺术初探,J632.32
  14. 中西方现代设计中民族元素的研究,J505
  15. 数据映射在交互式音乐创作中的应用以及影响,J614
  16. 试论哈恰图良及其芭蕾舞剧《斯巴达克》,J624.1
  17. 电子音乐创作的符号性特征研究,J619
  18. 论刘文金二胡作品中的传承与创新,J632.21
  19. 电子音乐的艺术特征与发展状况探究,J619
  20. 论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的音乐特征,J605
  21. 视唱练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施研究,J613.1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 > 作曲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