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之探究

作 者: 裴陈诚
导 师: 张晓农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音乐学
关键词: 马勒 大地之歌 中国古典诗词 音乐特征 精神内涵 声乐演唱
分类号: J6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1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1860年7月7日-1911年5月18日,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马勒是维也纳交响乐派当中一位具有箭头效应的作曲家,他引领了十九世纪么至二十世纪初的奥地利音乐潮流。马勒生活在十九世纪后半叶,当时的君主立宪制度由奥地利自由党建立了,自由党掌握了国家机器的实际操作权。由于国家经济的迅速衰退以及不可调和得社会矛盾,马勒开始怀疑一切,甚至是社会道德和宗教信仰。1907年对于马勒来说是其人生当中最为悲惨的一年,年仅四岁的女儿不幸夭折,同时他被诊断出患有难以治愈的心脏病,在此期间又很不幸失去了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艺术总监的职务(这是马勒一直以来努力维护的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工作)。在多重打击之下,马勒于1907年开始,参照《中国笛》这本中国诗集的翻译版创作《大地之歌》。《大地之歌》这部作品运用了中国古典诗词的译本作为歌词脚本,成为了这部交响曲最大的特色之一。1998年5月,德国交响乐团来到中国访问演出,成功演绎了马勒的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这场演出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效应,人们在惊叹作曲家高超的作曲技巧之余开始热烈的讨论起乐曲中涉及到的几首中国古典诗词究竟出自哪些作品。通过研究发现马勒的这部交响曲没有采用传统的四个乐章的形式,而是扩充为了六个乐章,而且这六个乐章的规模相差很大,第六乐章甚至占了整部交响曲的一半时长。为了使这部交响曲更具有异国情调,更接近中国的音乐文化,作曲家以中国的五声音阶为基础的旋律贯穿了整部作品的六个乐章之中。对于马勒的音乐创作在世界音乐史上一直存在着不少争议,长期以来,这是由于马勒常常作为一个颓废消极的作曲家的形象出现在各种文摘、报道上所致,他的音乐里’充满了死亡、苦闷、宗教等等。《大地之歌》这部交响曲是马勒晚期诠释自我精神内涵的代表作品之一。“生与死”的对决在这部作品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死亡的逼近使得马勒对生的渴望空前强烈。《大地之歌》的音乐中包括了最优美、最痛苦、最激烈、最洒脱的精神内涵。融合了孤独与痛苦,理想与自由的至高境界。中国古典诗词艺术自古就是与音乐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中国古典诗词艺术与音乐艺术植根于中国广阔的社会生活土壤之中,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经过上千年的积淀,音乐艺术与诗词艺术不断融合,呈现出色彩斑斓、内涵深厚的音乐艺术形式。《大地之歌》这部声乐交响曲是在欧洲的文化土壤之中盛开的有关中国古典诗词的一朵奇葩,从声乐角度来研究这部作品的文献到目前为止还是比较少的,基于马勒使用了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交响曲的歌词,笔者将中国古典诗词吟唱的特点与《大地之歌》这部欧洲作品的声乐演唱特点相比较,体现了这篇论文的创新之处。说到创新,,我国作曲家叶小纲创作了“中国版”的《大地之歌》这部作品经历了两次创作之后,于2005年10月22日参演第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在北京音乐厅举行国内首演。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作曲家叶小刚使用了同样的七首古典诗词作为歌词脚本,堪称是与一百年前马勒《大地之歌》的一次深刻对话。马勒在寻觅了一生的“生与死”的深刻命题之后得出的答案是积极的,强烈的生的欲望始终没有在马勒的心中泯灭。《大地之歌》的成功说明了马勒音乐创作的成功、欧洲交响曲的成功,同时也说明了中国古典诗词在全世界的巨大影响力和号召力。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9
第1章 绪论  9-15
  1.1 选题意义  9-10
    1.1.1 《大地之歌》在东西方音乐、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9
    1.1.2 中国古典诗词在国际乐坛的重要影响  9-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2
  1.3 研究方案  12-15
    1.3.1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2
    1.3.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2-13
    1.3.3 本文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3-15
第2章 《大地之歌》的创作背景及精神内涵  15-23
  2.1 马勒的生平及音乐创作  15-18
    2.1.1 马勒的生平  15-16
    2.1.2 《大地之歌》的创作背景  16-18
  2.2 《大地之歌》的精神内涵  18-23
    2.2.1 马勒选用中国古典诗词创作《大地之歌》的缘由  18
    2.2.2 《大地之歌》的情感基调  18-20
    2.2.3 《大地之歌》的宗教色彩  20-21
    2.2.4 《大地之歌》的精神内涵  21-23
第3章 《大地之歌》与中国古典诗词声乐部分的比较  23-49
  3.1 歌词  23-34
    3.1.1 中国古典诗词的西传之路  23-24
    3.1.2 中西方诗歌特点的比较  24-25
    3.1.3 《大地之歌》的歌词来源  25-34
  3.2 旋律  34-40
    3.2.1 第一、二乐章的旋律特征  34-37
    3.2.2 第三、四、五乐章的旋律特征  37-39
    3.2.3 第六乐章的旋律特征  39-40
  3.3 演唱  40-49
    3.3.1 中国古典诗词吟唱的特色  40-44
    3.3.2 《大地之歌》的演唱特色  44-47
    3.3.3 《大地之歌》的演唱与中国古典诗词吟唱的异同  47-49
第4章 国内音乐家对于《大地之歌》的创新  49-53
  4.1 叶小刚创作中国版《大地之歌》  49-50
  4.2 两部《大地之歌》的比较  50-53
    4.2.1 两位作曲家生活年代的社会背景不同  50-51
    4.2.2 两位作曲家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理解不同  51
    4.2.3 两部作品中声乐演唱要求的异同  51-53
结语  53-55
参考文献  55-59
附录  59-61
致谢  61-63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63

相似论文

  1. 兼容并蓄、融合统一,J624.1
  2. 理查·施特劳斯与古斯塔夫·马勒艺术歌曲对比初探,J605
  3. 傅雪漪创作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研究与古曲演唱体会,J605
  4. 象似性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文体效果及翻译研究,I046
  5. 动态意义观下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策略研究,I046
  6. 音乐驱动的舞蹈动作自动生成方法的研究,TP391.41
  7. 定窑瓷器艺术及其精神,K876.3
  8. 河南汝南县罗卷戏研究,J825
  9. 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演唱特点,J616
  10. 典型理论与中国经典诗词意境的典型效应及其延伸,I207.22
  11. 右玉道情调查与研究,J825
  12. 浅析侗族大歌的音乐特征及其对基层合唱训练的启示,J607
  13.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传达及翻译策略研究,H315.9
  14. 论中央苏区美术宣传形式及精神内涵,K263
  15. 马勒《第八交响曲》的艺术特色:指挥准备工作中的思考,J605
  16. 声乐演唱中的歌唱心理研究,J616
  17. 在诗歌的十字架上,I207.25
  18. 曾心散文研究,I207.6
  19. 乌托邦文学的审美特征及精神内涵,I01
  20. 对武术精神内涵的探析,G852
  21. 音乐情感识别方法的研究,TP391.4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音乐理论 > 音乐评论、欣赏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