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春秋战国时期鲁文化与晋文化比较研究

作 者: 秦芳
导 师: 王克奇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史
关键词: 鲁文化 晋文化 宗法制 礼治 法治
分类号: K2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论述先秦时期两种影响深远的地域文化——鲁文化晋文化,它们都根植于西周文化的母体,与所封之地的文化相融合,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巨大的发展,成为构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各种地域文化异彩纷呈。先秦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萌芽时期,而且先秦时期的地域文化呈现了由多元向一体转化的特征。从学术文化的角度讲,各种学派互相争论,互相交流,也是通过各地域文化的交流进行的。受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限制,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薄弱,造成了地域文化的存在。周初大分封,形成了许多诸侯国,地域文化的发展与当时的封国制度相联系,形成了以封国疆域为地理环境,以殖民文化和当地土著文化相结合为特点的新地域文化。其中鲁文化、晋文化就是典型代表。本文将先秦鲁文化和晋文化加以比较研究,考察他们同源异流的发展过程,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揭示文化发展“并列—渗透—融合”的规律。文章分五个部分对春秋战国时期的鲁文化和晋文化进行比较和研究。前言讲述先秦时期中华地域文化存在的客观性,论证比较的可行性,分别定义了鲁文化与晋文化。第一章讨论鲁文化与晋文化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第二章探讨了鲁、晋两国文化发展的不同道路,主要从两国对西周宗法制继承的多寡、对周礼的不同态度,在价值观上的不同点进行比较。第三章总结鲁、晋文化特征的不同:鲁文化在政治上是典型的宗法贵族制,晋文化则率先突破宗法制,走上了小宗继承王权的道路;鲁文化对礼治的继承,晋文化孕育了法治的成长,并大规模的变法;鲁文化好学重道,晋文化务实功利。第四章论述鲁、晋文化对后来中国传统文化构建起的互补作用。结语部分论述两种文化在中华地域文化中的典型性,以及研究它们所能获得的启发。本文主要从地域文化研究的角度,对“鲁文化”和“晋文化”这两个典型作比较研究,归纳他们各自的文化特点,揭示多元性的地域文化向一体化的大一统文化转换的进程。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10
前言  10-13
第一章 鲁、晋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13-25
  一、鲁、晋文化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  13-18
    (一) 鲁国疆域及自然地理环境  13-14
    (二) 晋国疆域及自然地理环境  14-18
  二、鲁、晋文化所处的人文环境  18-25
    (一) 鲁国所处的人文环境  18-21
    (二) 晋国所处的人文环境  21-25
第二章 鲁、晋文化不同的发展道路  25-41
  一、鲁国和晋国对宗法制继承的不同  25-28
    (一) 鲁国对宗法制度的恪守  25-26
    (二) 晋国对宗法制的破坏  26-28
  二、鲁国和晋国对周礼的不同态度  28-33
    (一) 鲁国遵守礼仪之邦  28-30
    (二) 晋国率先变法的国家  30-33
  三、鲁国和晋国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价值取向  33-41
    (一) 鲁国重视礼乐制度,史学发达,崇尚道德  33-36
    (二) 晋国追求功利霸业,以农业为基础,讲求务实  36-41
第三章 鲁文化与晋文化特征的异同  41-63
  一、宗法制与非宗法制  41-45
    (一) 春秋时期鲁国政体基本是宗法贵族制  41-43
    (二) 春秋时期的晋国率先打破了宗法制度  43-45
  二、礼治法治  45-59
    (一) 鲁国与礼治  46-49
    (二) 晋国与法治  49-59
  三、道义与功利  59-63
    (一) “好学重道”的鲁国社会风尚  59-61
    (二) “急功近利”的晋国之俗  61-63
第四章 鲁晋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构建的互补作用  63-73
  一、鲁文化和晋文化的学术思想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63-66
  二、鲁、晋两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66-69
  三、 两种文化的互补对中华文明构建的影响  69-73
结语  73-75
参考文献  75-78
  古籍  75
  学术专著  75-76
  论文  76-78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目录  78-79
后记  79

相似论文

  1. 民主法治视域下网络监督问题研究,D630.9
  2. 依法治国视野下的政治权力运行法治化研究,D920.0
  3. 我国高等学校管理法治化研究,G649.2
  4. 网络公民文化的法治价值及其实现,D909.2
  5. 中国法治变革中的法律思想冲突,D909.2
  6. 论法官责任的追究与豁免,D925.2
  7. 论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F832.4
  8. 中国古代法家思想对我国当前法治建设的借鉴意义,D909.2
  9. 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理性建构,D909.2
  10. 马克思、恩格斯宪政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911
  11. 论工商行政执法的法治化,D922.1
  12. 我国出入境管理法治化研究,D922.14
  13. 当代中国司法程序的法治价值,D926
  14. 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研究,D926
  15. 网络民意的法理学透视,G206
  16. 关于我国刑事执行立法的思考,D925.2
  17. 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合理性考察,D914
  18. 我国假释适用实证研究,D924.13
  19. 法治语境下诽谤罪的司法适用,D924.3
  20. 我国地方行政执法规范研究,D922.1
  21. 试论依法治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D920.0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5年) > 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5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