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母亲对情绪调节的态度与儿童的依恋和情绪调节

作 者: 尹琳
导 师: 桑标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 情绪调节内隐态度 依恋 情绪社会化 情绪调节
分类号: B84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5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探究幼儿早期情绪社会化发展的研究中,有关母亲所具有的稳定的对情绪调节的控制倾向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母亲这种稳定的情绪调节倾向被纳入母亲的元情绪特点研究中,它既可以外显地表现出来,也可以从无意识角度表现出来;它既可以表现为对孩子情绪表达的态度反应,也可以表现为对自己的情绪表达的态度反应。本研究借鉴近两年来出现的情绪调节内隐态度研究,以母亲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作为母亲元情绪特点中对自己情绪表达的系列反应模式中的一个指标,并纳入母亲自我报告对孩子情绪表达的控制态度为母亲元情绪特点中对孩子情绪表达的系列反应模式的另一个指标,考察这两个指标对幼儿早期情绪社会化发展的影响。在本研究中,代表幼儿早期情绪社会化发展的两个变量是依恋质量与幼儿情绪调节行为。本研究强调两个指导性原则,即1.情绪社会化包括宣泄和控制过程——系统性地鼓励或阻碍孩子情绪表达;2.健康的情绪社会化被定义为既不只是宣泄也不只是压抑,而是对积极和消极情绪的接纳和适度控制。本研究选取85名4-5岁的幼儿园小、中班儿童及他们的母亲作为被试,采用内隐联想IAT测试考察母亲的情绪调节内隐态度;《父母自我报告对孩子情绪表达的态度》问卷测量母亲对孩子积极、消极情绪表达的控制态度;设置实验场景,让幼儿参与竞争性套环游戏,DV拍摄母亲在场情况下幼儿的情绪调节行为;并使用《幼儿依恋行为问卷》了解依恋类型。目的是考察母亲对自身情绪调节的态度、对幼儿情绪表达的态度与不同依恋类型、幼儿情绪调节行为之间存在的关系,探究母亲元情绪特点与幼儿早期情绪社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最终得到以下几个结论:(1)在母亲元情绪特点中:母亲的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与对孩子情绪表达的控制态度呈显著正相关。(2)在幼儿早期情绪社会化指标中:不同依恋类型的幼儿在面临失败时的情绪调节行为呈显著差异。非安全-回避型幼儿更少在母亲面前表达消极情绪,非安全-矛盾型幼儿更多在母亲面前表达消极情绪。不同依恋类型的幼儿在面临胜利时的情绪调节行为不呈现显著性差异。(3)不同依恋类型的幼儿母亲在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上呈显著差异。非安全-回避型幼儿的母亲最不倾向于将情绪控制与消极评价进行联结;安全型依恋幼儿的母亲在情绪控制与消极评价的联结上呈适中度,非安全-矛盾型幼儿的母亲最倾向于将情绪控制与消极评价进行联结。(4)母亲的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与幼儿情绪调节行为之间未呈现显著性相关。(5)不同依恋类型的幼儿母亲在对孩子情绪表达的控制态度上呈显著差异。无论是母亲控制孩子总的情绪表达,消极情绪表达,或者积极情绪表达,三种依恋类型都呈现同样显著性差异:即非安全-回避型幼儿的母亲对孩子的控制最严格,安全型幼儿的母亲属于适度控制,而非安全-矛盾型幼儿的母亲对孩子的控制度最低。(6)母亲对孩子情绪表达的控制态度与幼儿在面临失败时向母亲表达消极情绪和面临成功时与母亲分享积极情绪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3
第一章 关于母亲情绪社会化依恋的综述  13-30
  1 引言  13-15
  2 情绪社会化研究中的母亲情绪控制理念  15-20
    2.1 幼儿情绪调节能力里程碑:夸大还是弱化?  16-17
    2.2 母亲对孩子情绪表达的态度:接受还是控制?  17-20
  3 依恋研究中的母亲情绪控制理念  20-25
    3.1 三种依恋类型的幼儿情绪调节模式  21-23
    3.2 三种依恋类型的母亲情绪调节模式  23-25
  4 新角度:母亲情绪调节内隐态度  25-28
    4.1 母亲元情绪特点的两个指标  25-26
    4.2 关注无意识领域:母亲情绪调节内隐态度  26-28
  5 研究问题的形成及本研究的整体思路  28-30
    5.1 研究思路  28-29
    5.2 研究假设  29-30
第二章 实证研究  30-53
  研究一 幼儿早期情绪社会化——依恋类型与情绪调节行为  30-42
    1 研究a 4~5岁幼儿依恋类型测量  30-33
      1.1 目的  30
      1.2 方法  30-32
      1.3 结果  32
      1.4 结论  32-33
    2 研究b 4~5岁幼儿情绪调节行为测量  33-38
      2.1 目的  33
      2.2 方法  33-35
      2.3 结果  35-37
      2.4 结论  37-38
    3 综合结果和分析  38-42
      3.1 结果  38-40
      3.2 讨论  40-41
      3.3 结论  41-42
  研究二 母亲的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与对孩子情绪表达态度的控制态度  42-53
    1 研究a 母亲自我报告对孩子情绪表达态度的研究  42-47
      1.1 目的  42
      1.2 方法  42-44
      1.3 结果  44-46
      1.4 讨论  46
      1.5 结论  46-47
    2 研究b 母亲情绪调节内隐态度的研究  47-50
      2.1 目的  47
      2.2 方法  47-48
      2.3 结果  48-49
      2.4 结论  49-50
    3 综合结果和分析  50-53
      3.1 结果  50-51
      3.2 讨论  51-52
      3.3 结论  52-53
第三章 总体研究统计结果  53-63
  1 母亲元情绪特点与幼儿依恋类型  53-58
    1.1 引言  53
    1.2 方法  53
    1.3 结果  53-55
    1.4 讨论  55-57
    1.5 结论  57-58
  2 母亲元情绪特点与幼儿情绪调节行为  58-63
    2.1 引言  58
    2.2 方法  58
    2.3 结果  58-61
    2.4 讨论  61-62
    2.5 结论  62-63
第四章 总体讨论和结论  63-69
  1 综合讨论  63-65
    1.1 母亲情绪调节内隐态度的影响与代际传递  63-64
    1.2 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与安全型依恋的关系  64-65
  2 主要研究结论  65-66
  3 研究价值和创新之处  66-67
    3.1 研究的价值  66-67
    3.2 研究的创新之处  67
  4 研究的局限与未来研究的展望  67-69
    4.1 关于研究方法  67-68
    4.2 关于研究变量  68
    4.3 关于研究被试  68-69
附录  69-75
  附录A  69-73
  附录B  73-75
参考文献  75-81
后记  81

相似论文

  1. 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社会技能与情绪调节的关系,B842.6
  2. 隔代抚养幼儿的心理理论、祖孙依恋、同伴接纳的特点及其关系研究,B844.1
  3. 大学生成人依恋、完美主义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4. 大学生品牌依恋问卷的编制及其与自我概念关系的研究,B841
  5. 全职母亲的依恋类型与教养方式的研究,B844.5
  6. 情绪调节方式对诱发情绪下A型行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反应的影响研究,R544.1
  7. 初中生心理虐待阳性者的心理健康研究,B844.1
  8. 初中生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性心理的关系研究,G444
  9. 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及其正念干预研究,B842.6
  10. 大学生亲子依恋、自我同一性与职业探索的关系研究,B844.2
  11. 研究生成人依恋类型与应对方式、人际交往的关系研究,G643
  12. 抽动障碍儿童依恋和家庭特点的对照研究,R749.94
  13. 轻度认知障碍(MCI)中医证候与抑郁情绪相关性研究,R277.7
  14. 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研究,B844.2
  15. 不同依恋风格大学生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及其教育意义,B842.1
  16. 高职生人格特质、成人依恋与学校归属感现状及关系研究,B844.2
  17.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B844.2
  18. 对不安全依恋幼儿的箱庭治疗,B844.1
  19. 大学生依恋类型对自我特征词注意偏差的影响研究,B842
  20.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及情绪调节方式关系的研究,B844.2
  21. 不同成人依恋类型个体的注意偏向及其产生阶段,B842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 > 儿童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