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淋浆对内毒素休克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

作 者: 张利利
导 师: 张静
学 校: 河北北方学院
专 业: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关键词: 淋浆 内毒素休克 脂多糖 血流灌注量 微循环 白细胞黏附 P-选择素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分类号: R459.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内毒素休克(endotoxic shock,ES)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是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病死率逐年增高;革兰阴性菌产生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在ES的发病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尽管某些休克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ES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本研究目的是探索ES治疗的新途径。实验采用LPS复制大鼠ES模型,观察正常淋浆对ES的干预作用。观察血压、肾、肝微区血流灌注量、及器官功能、结构损伤及存活时间,揭示淋浆对ES的干预效果,并通过检测肠系膜微循环变化(白细胞黏附、微血管口径、血液流态、淋巴管收缩性)和血浆及组织匀浆中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 molecule-1,ICAM-1)、P-选择素含量、组织匀浆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和Na+-K+-ATPase活性,探讨淋浆干预ES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感染性休克提供新思路。SPF级Wistar雄性大鼠90只,随机均分模型组(Model group)、淋浆组(Lymph plasma group)、对照组(Control group),每组30只。以戊巴比妥钠(50 mg·kg-1·bw)肌注麻醉、肝素全身抗凝(420 U·kg-1·bw)后,行颈部手术,右颈总动脉插管,通过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连续记录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左颈浅静脉插管,备注药及取血用。三组大鼠稳定30min后,模型组和淋浆组经颈浅静脉注射LPS(15 mg·kg-1,Sigma)复制ES模型;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LPS;15 min后,淋浆组用ZCZ-50自动抽注机以0.5 ml·min-1的速度自颈静脉输入淋浆(占全血量1/15,全血量按体重的7.4%计算),模型组和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淋浆。上述每组大鼠又分为3个亚组:亚组1每组10只大鼠用于微区血流灌注量的观察,通过Perimed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仪观察LPS攻击后360 min内右肾中下极和肝右中叶下部微区血流灌注量,实验结束后,取出光导纤维探头及插管,逐层缝合伤口,观察自注入LPS到死亡的存活时间,存活24 h以上者为长期存活;亚组2每组10只用于回肠下段肠系膜血液微循环观察,通过Olympus微循环显微电视录像系统连续观察LPS攻击后360 min内肠系膜微血管口径、白细胞黏附及血液流态改变;亚组3每组10只用于肠系膜淋巴微循环观察,观察注射LPS后180 min内微淋巴管收缩频率、最大收缩口径、最大舒张口径、静态口径及收缩参数的改变。观察肠系膜微循环的两亚组大鼠分别于注入LPS(或相应液体)后180 min及360 min,取血液及固定位置的肺、肝、肾组织,分别制备10%组织匀浆,360 min者做石蜡切片、HE染色,检测血浆中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e)、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血浆及组织匀浆中P选择素和ICAM-1含量,及组织匀浆中MPO及Na+-K+-ATPase活性的变化,以及肺、肝、肾组织的湿/干比(wet/dry,W/D),观察肺、肝、肾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实验前,各组大鼠各项观测指标均无组间差异(P>0.05),对照组大鼠在整个观察过程中, MAP、肾、肝的微区血流灌注量、肠系膜微血管的口径和流态,微淋巴管的最大收缩口径、最大舒张口径、静态口径、自主收缩频率以及IndexⅠ、IndexⅡ、LD-Index三个收缩性指数均维持恒定(P>0.05)。肠系膜细静脉无白细胞黏附现象,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偶见少数白细胞黏附。LPS攻击后15 min,模型组和淋浆组的MAP均下降,肾和肝的微区血流灌注量显著减少,肠系膜细动脉口径缩窄,微血流流态变慢,加权积分值增高,白细胞黏附于细静脉壁,肠系膜微淋巴管的最大收缩幅度减小,其IndexⅠ、IndexⅡ和LD-Index三个收缩性指数均降低,两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均与对照组形成鲜明的对比(P<0.01,P<0.05)。但淋浆组给予小量正常淋浆后,各观察指标显著优于模型组。尽管模型组和淋浆组在注射LPS MAP迅速下降后均有所回升,但模型组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且自180 min后进行性下降;淋浆组的MAP在120~240 min维持正常水平,其后虽有降低,但自注射淋浆至90 min及自330 min起,显著优于模型组(P<0.05,P<0.01)。在MAP出现回升波的同时,两组大鼠肾和肝的微区血流灌注量均出现回升,且肾灌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肝灌注量维持正常水平。模型组的肾灌注量在45~105 min降至正常水平,之后逐渐波动式下降,自195 min起血流灌注量持续进行性下降,肝灌注量自270 min开始持续进行性下降,肾脏出现持续性低灌注的时间显著早于肝脏(P<0.01)。淋浆组的肾灌注量高水平维持至75 min,其后至实验结束一直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其肝灌注量除偶高于对照组外,均处于实验前及对照组的恒定水平(P>0.05),且自270 min起,其肾、肝微区血流灌注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P<0.01)。模型组大鼠的肠系膜细动脉口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呈缩窄状态,显著低于实验前及对照组(P<0.01,P<0.05),而淋浆组在注射淋浆后,细动脉口径均恢复至实验前和对照组水平(P>0.05),至330 min时方出现口径缩窄。模型组的肠系膜细静脉自实验150 min起,细静脉口径进行性缩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淋浆组(P<0.05,P<0.01),而淋浆组的细静脉口径一直维持正常的恒定水平。同时,模型组细静脉的血流状态由线粒流减慢为粒线流、粒流甚至粒缓流,出现红细胞聚集及出血,加权积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淋浆组(P<0.01,P<0.05),而淋浆组自300 min起,方出现流态改变,积分值虽高于对照组,但仍显著优于模型组。注射LPS后,细动脉的流态变化晚于细静脉,淋浆组的血流状态显著优于模型组(P<0.01,P<0.05)。LPS攻击后,模型组肠系膜细静脉出现白细胞黏附,进行性加重,白细胞黏附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和淋浆组(P<0.01,P<0.05)。而淋浆组则维持在注射淋浆前的低水平,自270 min后方缓慢增多,但仍显著少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和淋浆组的肠系膜微淋巴管自LPS攻击30 min起,降低的收缩性指数和最大收缩口径均恢复到实验前及对照组水平(P>0.05),尽管微淋巴管口径有所改变,除模型组的LD-Index偶见增高(P<0.05)外,在实验180 min内一直维持此正常水平。在实验180 min内,三组的微淋巴管自主收缩频率均未见显著变化。LPS攻击后180min,模型组大鼠血浆、肺和肝组织匀浆中的P-选择素含量显著增高(P<0.05,P<0.01),淋浆组血浆中P-选择素含量虽高于对照组(P<0.05),但血浆及肺中的P-选择素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肾匀浆中的含量未见组间差异(P>0.05)。同时,模型组的肺和肝组织匀浆中ICAM-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淋浆组(P<0.01,P<0.05),其360 min的血浆和肺、肝、肾组织匀浆中ICAM-1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而淋浆组180 min时血浆及各组织匀浆中的含量均维持对照组的低水平,360 min时虽血浆及肺、肾匀浆中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P<0.05),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LPS攻击后180 min和360 min,模型组大鼠肺、肝、肾匀浆中的MPO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其Na+-K+-ATPase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淋浆组肾匀浆中MPO活性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其肺、肝匀浆的MPO活性在两个时间点虽高于对照组,但肺匀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0.05),肝匀浆在180min时显著低于模型组。淋浆组除180 min时肺、肝匀浆的Na+-K+-ATPase活性与对照组无差异外,其余组织匀浆的Na+-K+-ATPase活性虽低于对照组,但仍显著高于模型组。对血浆肾、肝功能生化指标检测表明,注射LPS 180 min和360min,模型组和淋浆组的BUN、Cre、AST和ALT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淋浆组的BUN和Cre在360 min时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0.05)。其AST和ALT在180 min及360 min也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0.05)。病理形态学研究表明,模型组的肺、肾、肝组织损伤严重,淋浆组病变较轻,与两组上述器官的湿/干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相一致,但淋浆组肺组织的W/D比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对照组大鼠长期存活,淋浆组大鼠存活时间为(11.80±2.67)h,显著长于模型组(7.21±1.33)h(P<0.01)。上述结果表明,正常淋浆对LPS攻击引起的ES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表现在改善低血压及组织低灌注;减轻脏器的功能障碍和形态损伤,延长存活时间。淋浆干预ES的机制与改善微循环障碍、抑制P-选择素及ICAM-1等黏附分子的合成、减少白细胞黏附于微血管和扣押到器官有关,从而优化微血流,恢复组织灌注,改善细胞代谢和膜泵功能,有利于逆转休克。以正常淋浆干预ES的策略,为临床治疗ES提出了新思路。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10
英文摘要  10-17
英文缩写  17-18
研究论文 淋浆对内毒素休克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  18-78
  前言  18-19
  材料与方法  19-25
  结果  25-31
  附图  31-51
  附表  51-62
  讨论  62-72
  结论  72-73
  参考文献  73-78
综述 内毒素休克时白细胞黏附的研究进展  78-100
致谢  100-101
个人简历  101

相似论文

  1. 乳糖衍生物Gu-4对内毒素休克小鼠的治疗效应及其机理研究,R459.7
  2. 鸭源鸡杆菌抗体消长规律研究及抗脂多糖单抗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S858.32
  3. 稳定分泌抗羊种布鲁菌脂多糖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R392
  4. 唾液酸近氨基端结构域功能及脂多糖对PRRSV诱导IFN-α的影响研究,S858.28
  5. 布地奈德雾化对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CAM-1、E-选择素的影响,R563.9
  6. 金钗石斛多糖减轻脂多糖诱导的大鼠学习记忆减退及机制研究,R285.5
  7. 黏附分子P-选择素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735.2
  8. 黄芪注射液对小儿机械性肠梗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R272
  9.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脂多糖介导下牙周膜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R781.4
  10. 脂多糖3年变化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演变之间的相关性研究,R543.5
  11. 脂多糖激活补体对内皮细胞的作用及抑制补体对脂多糖致急性肺损伤的影响,R563.8
  12. 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血小板糖盏蛋白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R541.4
  13. 褪黑素在细菌脂多糖引起胎鼠脑细胞钙超载中的神经保护作用,R722.1
  14. 脂氧素A4调节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通透性的机制初探,R363
  15. PARP-1对RAW264.7细胞内HMGB1的定位和分泌的影响,R576
  16. Ang(1-7)/MAS通路对长期高脂喂养大鼠胰岛微循环及其功能的影响,R587.1
  17. 纤维介素在脑急性缺血再灌注微循环障碍中的作用研究,R743
  18. 阿司匹林诱生型脂氧素抑制脂多糖诱发的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R965
  19. 抗炎抗凝双效融合蛋白TAP-SSL5的功能研究,R543.5
  20. LPS、肿瘤细胞坏死释放物质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R739.5
  21. 牛膝多糖对脂多糖应激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功能的影响,S828.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治疗学 > 急症、急救处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