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磨盘山水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滨岸缓冲带优化研究

作 者: 杨帆
导 师: 高大文
学 校: 东北林业大学
专 业: 环境科学
关键词: 饮用水水源地 农业面源污染 滨岸缓冲带 径流 渗流
分类号: X5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5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饮用水水源地污染已成为全球共同遭遇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也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选取了哈尔滨市饮用水源地—磨盘山水库为背景,试验共分两个部分,一部分为植物筛选试验,研究不同浓度营养液和同一浓度营养液下,五种经济植物草木犀、白三叶、野薄荷、马唐、夏枯草的分叶数、根长、茎长及对氨氮和可溶性磷酸盐的去除率;另一部分利用自行设计的小型试验装置模拟缓冲带,选取植物筛选试验的草木犀、白三叶、马唐、夏枯草,通过人工配水模拟农田径流水,进行草种不同配置方式以及草皮与其他生物处理方式结合方式的缓冲带对渗流水和径流水净化效果试验研究。结果如下:(1)在整个培养周期内,植物的分叶数、根长、茎长都有不同的变化,植物适应的营养液浓度也不同。植物对氨氮和可溶性磷酸盐的去除率表现为浓度越低,去除率越大,但夏枯草在三种营养液中的去除率差别不大。(2)五种植物在不同周期下对氨氮和可溶性磷酸盐表现出不同的去除率,培养初期去除率逐渐增大,出现一个峰值,然后有所下降,在试验结束时,培养瓶底部已出现富营养化现象。(3)四种不同的缓冲带配置方式对渗流水的氨氮的去除能力表现为配置方式越复杂,缓冲带对氨氮的去除能力越高,单种在二号浓度对氨氮的去除能力最大为52.19%,两种混栽、三种按顺序、三种混栽在三号浓度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0.52%、66.53%、70.49%,对可溶性磷酸盐的去除能力却表现不出明显的趋势,单种、两种混栽、三种顺序、三种混栽对可溶性磷酸盐的去除率最大值,分别出现在二号、一号、三号、二号,分别为35.34%、41.89%、54.89%、57.39%,对径流中的氨氮的去除率表现为配置方式越复杂氨氮去除率越低,对可溶性磷酸盐的去除率趋势则不明显。(4)草种和其它方式结合缓冲带对渗流中的氨氮能起到一定的去除作用,三种混栽+人工浮床在三号浓度达到最大值52.32%,三种混栽+小沟在一号浓度达到最大值为58.34%;对渗流中的可溶性磷酸盐能起到一定的去除作用,三种混栽+小沟的去除率在二号浓度最高,达到57.99%;三种混栽+人工浮床在一号浓度最高,达到56.38%。对径流中的氨氮的去除作用,三种混栽+小沟、三种混栽+人工浮床都在一号浓度对径流氨氮的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25.40%、30.10%:对径流中的可溶性磷酸盐的去除作用,三种混栽+小沟、三种混栽+人工浮床都在一号浓度的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29.00%、26.70%。(5)同一浓度下,在渗流中,不同配置方式和草皮与其他生物处理方式结合的缓冲带,三种混栽方式的氨氮、可溶性磷酸盐的去除效果最高分别为59.8%、53.6%。在径流中,不同配置方式中三种混栽方式的氨氮、可溶性磷酸盐的去除效果最高分别为23.3%、25.6%;草皮与其他生物处理方式结合缓冲带,三种混栽+小沟对可溶性磷酸盐的去除效果最高达29.0%,三种混栽+人工浮床对氨氮去除效果最高,达30.1%。三种混栽方式对渗流的净化效果较好,而草皮与其他生物处理方式结合的缓冲带对径流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1 绪论  9-20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9
  1.2 农业的面源污染  9-12
    1.2.1 农业面源污染来源  10
    1.2.2 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现状  10-11
    1.2.3 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  11-12
  1.3 滨岸缓冲带技术及其应用  12-17
    1.3.1 滨岸缓冲带的定义  12-13
    1.3.2 滨岸缓冲带的类型  13
    1.3.3 滨岸缓冲带的结构  13-15
    1.3.4 缓冲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机制  15
    1.3.5 缓冲带的功能  15-16
    1.3.6 缓冲带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的应用  16-17
  1.4 磨盘山水库自然概况  17-19
    1.4.1 水库简介  18
    1.4.2 气象条件  18
    1.4.3 水文状况  18
    1.4.4 植被类型  18
    1.4.5 土壤类型  18-19
    1.4.6 非点源污染来源  19
  1.5 研究内容  19-20
2 缓冲带植物筛选  20-31
  2.1 引言  20
  2.2 材料与方法  20-22
    2.2.1 试验植物  20-21
    2.2.2 试验前处理  21
    2.2.3 实验方法  21-22
    2.2.4 分析方法  22
  2.3 分析与讨论  22-30
    2.3.1 不同营养液下植物分叶数、根长、茎长的生长变化  22-24
    2.3.2 植物对氨氮的去除  24-27
    2.3.3 植物对可溶性磷酸盐的去除  27-30
  2.4 本章小结  30-31
3 缓冲带优化研究  31-46
  3.1 引言  31
  3.2 材料与方法  31-32
    3.2.1 试验装置  31
    3.2.2 试验土壤  31-32
    3.2.3 植物选择及配置方式  32
    3.2.4 试验方法  32
  3.3 分析与讨论  32-44
    3.3.1 不同浓度条件下不同配置方式氨氮的残留量与去除率  32-34
    3.3.2 不同浓度条件下不同配置方式可溶性磷酸盐的残留量与去除率  34-36
    3.3.3 不同浓度条件下草种和其它方式结合的氨氮的残留量与去除率  36-38
    3.3.4 不同浓度条件下草种和其它方式结合可溶性磷酸盐的残留量与去除率  38-39
    3.3.5 不同配置的缓冲带氨氮的净化效果  39-41
    3.3.6 不同配置方式的草种缓冲带可溶性磷酸盐的净化效果  41-42
    3.3.7 草种与生物处理方式结合缓冲带氨氮的净化效果  42-43
    3.3.8 草种与生物处理方式结合缓冲带可溶性磷酸盐的净化效果  43-44
  3.4 本章小结  44-46
结论  46-47
参考文献  47-5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1-52
致谢  52-53

相似论文

  1. 渗流对尾矿坝稳定性影响的分析,TV649
  2. 河南境内淮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X52
  3. 宜兴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的费用效益分析,X592
  4. 南通市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研究与综合评价,X592
  5. 浙江西苕溪流域城镇溪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研究,X826
  6. 里下河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研究,X592
  7. 生物质液态地膜的研制及其应用效果,S316
  8. 神东煤田不同下垫面侵蚀产沙规律及水动力参数特征,S157.1
  9. 流固耦合下的土石坝稳定性分析研究,TV641
  10. 粗糙集理论和Flex技术在中长期径流预报中的应用,P338
  11. EVOH/碳纳米管复合微/纳米纤维的制备与结构性能研究,TB383.1
  12. 西安市雨水处理利用技术研究,TU991.57
  13. 竹炭对梨园土壤碳—氮—磷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X172
  14. 黄河调水影响下河口区盐度分布的观测与模拟研究,TV68
  15. 基于实测土壤属性数据库的石壁水库流域SWAT模型径流模拟,P334.92
  16. 玛纳斯河上游积雪变化及其与径流量相关性研究,P333
  17. 城市绿地系统对雨水径流削减作用的实验研究,X143
  18. 基于GIS和SWMM的城市洪水模拟与分析,TU992
  19. 透水性路面净化层去污效果评价,U416.2
  20. 城市屋顶绿化对水、温环境的影响,S731.2
  21. 深圳城市屋顶绿化对水、温环境的影响,S731.2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 湖泊、水库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