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摆线二次包络封闭式行星传动研究

作 者: 张奎
导 师: 陈兵奎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关键词: 二次包络 摆线行星传动 结构设计 制造技术 实验研究
分类号: TH13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课题来源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摆线包络行星精密传动研究”(编号:2006BAF01B08)。精密传动是以高精度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一类机械传动形式,在航空与航天、数控机床、武器装备、机器人、印刷包装机械、精密机械、交通运输机械、医疗器械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是制造装备业和国防工业极其重要的基础件。摆线二次包络行星传动是一种新型精密传动形式,是摆线类行星传动领域的重要创新和发展。该传动的啮合副既具有普通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多齿啮合的特性,并且在一定区域,一对轮齿具有双线接触特性,二次包络接触点诱导法曲率趋于零,有利于提高承载能力和改善润滑特性;同时,接触点数增多可充分发挥误差均化效应,提高传动的精度和承载能力。因此,系统深入地开展关于摆线二次包络行星传动的结构设计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方面:①在简要介绍二次包络行星传动理论基础上,对摆线二次包络行星传动的啮合特性进行讨论,为二次包络啮合副的设计奠定基础。②通过对已有摆线二次包络行星传动装置的分析,进一步了解二次包络和行星传动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对摆线二次包络行星传动装置进行结构创新,探讨了三种新的结构形式并设计了一台新型摆线二次包络行星传动样机。③完成了样机各零部件工程图的绘制,根据零件的特点选择了材料和热处理方式,讨论了加工工艺,并完成了对零部件的装配和调试。④完成了实验台的研制和改装,开展了摆线二次包络样机的实验研究,包括传动精度和回差,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8
1 绪论  8-17
  1.1 课题来源以及研究的意义  8
  1.2 精密传动研究现状  8-11
  1.3 摆线类行星传动装置  11-15
  1.4 RV 传动研究现状  15-16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6-17
2 新型摆线二次包络行星传动结构设计  17-42
  2.1 前言  17
  2.2 摆线二次包络行星传动基本理论  17-20
    2.2.1 摆线二次包络原理  17
    2.2.2 摆线二次包络共轭啮合理论  17-20
  2.3 摆线二次包络行星传动装置主要结构形式  20-23
  2.4 RV 传动原理及特点  23-26
    2.4.1 传动原理  23-25
    2.4.2 传动过程剖析  25
    2.4.3 传动特点  25-26
  2.5 新型摆线二次包络行星传动结构创新研究  26-35
    2.5.1 结构设计之一  26-29
    2.5.2 结构设计之二  29-32
    2.5.3 结构设计之三  32-35
  2.6 传动机构关键技术分析  35-38
    2.6.1 渐开线齿轮传动机构  35-38
    2.6.2 摆线行星传动机构  38
  2.7 传动装置设计  38-41
    2.7.1 传动装置的基本参数  38-40
    2.7.2 样机的结构选择  40-41
  2.8 小结  41-42
3 新型摆线二次包络减速器制造技术研究  42-52
  3.1 前言  42
  3.2 样机的加工制造  42-48
    3.2.1 摆线精密传动加工制造现状  42
    3.2.2 样机各零部件的材料和热处理  42-43
    3.2.3 摆线轮的加工  43-45
    3.2.4 二次包络内齿轮加工  45-46
    3.2.5 摆线轮的三个轴承孔与行星架轴承孔加工  46-47
    3.2.6 三个渐开线行星轮加工  47
    3.2.7 三个偏心轴的加工  47-48
  3.3 样机的装配调试  48-51
    3.3.1 装配尺寸链  48-49
    3.3.2 两个摆线轮的装配  49-50
    3.3.3 轴承的装配  50
    3.3.4 渐开线齿轮装配  50
    3.3.5 样机的调试  50-51
  3.4 小结  51-52
4 新型摆线二次包络封闭式行星传动实验研究  52-61
  4.1 前言  52
  4.2 传动精度实验研究  52-55
    4.2.1 实验目的  52
    4.2.2 试验装置研制  52-53
    4.2.3 实验原理  53
    4.2.4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53-55
  4.3 回差实验研究  55-60
    4.3.1 实验目的  55
    4.3.2 实验装置研制  55-56
    4.3.3 实验原理  56-57
    4.3.4 实验结果  57-60
  4.4 小结  60-61
5 结论  61-62
致谢  62-63
参考文献  63-67
附录  67

相似论文

  1. 煤制油连续性模型系统的实现及其液化实验研究,TQ529.1
  2. 混粉电火花成型机主机系统及工艺试验的研究,TG661
  3. 拓展训练引入初中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验研究,G633.96
  4. 阀外置式小排量抽油泵的设计及性能仿真分析,TE933.3
  5. 女装泡泡袖造型与结构设计研究,TS941.2
  6. 针织女装基础纸样设计及应用研究,TS941.2
  7. 烤烟叶片物理性能参数测定技术与设备试验研究,S572
  8. 中式元素在老年服饰设计中的艺术及技术体现,TS941.2
  9. 可回收式水平海底管道连接器关键技术研究,TE973
  10. 矿井回风流中瓦斯回收利用技术研究,TD712
  11. 归芩合剂治疗大鼠阿霉素肾病的实验研究,R285.5
  12. 海底犁式挖沟机的设计研究及稳定性分析,TE952
  13. 瓦斯煤尘共存的爆炸特性与传播研究,TD712
  14.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同伴反馈有效性实验研究,H319
  15. 哈尔滨高校游泳选项课蛙泳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实验研究,G861.1
  16. 体育课运用激励策略对小学生运动参与影响的研究,G623.8
  17. 高中体育课“常规+选项”链式教学模式与实验研究,G633.96
  18. 高师体教专业速滑普修课中应用表象训练法的实验研究,G862.1
  19. 体育“B-learning”学习理论与实验研究,G807.0
  20. 列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的模拟与设计,TQ052
  21. 车用旋片式电子真空泵的设计与试验研究,TB75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机械、仪表工业 > 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 > 机械传动机构 > 啮合传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