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闭式空气冷却器结构优化与传热特性的研究

作 者: 李毅欣
导 师: 冯毅
学 校: 华南理工大学
专 业: 化工过程机械
关键词: 闭式空气冷却器 换热器 翅片 优化设计
分类号: TK1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闭式空气冷却器以以其节水节能的优点,已经成为工业中重要的换热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翅片热性能的研究现状和最新研究动态,对翅片外形尺寸提出优化。本文综合研究了翅片强化效率与翅片体积的关系;研究了翅片高度与翅片厚度的配比对翅片强化效率的影响,并得出翅片高度与翅片厚度的最佳配比;以及研究在不同的对流换热系数工况下与之相适应的翅片外型尺寸。①翅片强化效率随着翅片体积的增加而增加。当翅片厚度较薄时,强化效率随着翅片体积的增加而增加的速率较大;当翅片厚度较厚时,薄强化效率随着翅片体积的增加而增加的速率较大。②当翅高翅厚比Hδ= 30时,强化效果效果最佳。③通过MATLAB软件用插值法求出,当翅片换热量3倍于光管换热量时,翅片高度与对流换热系数之间的数值解,再拟合出三倍的定强化效率时对流换热系数与翅片高度的关系式。④当对流换热系数20.0≤αf≤50.0( )W m ? K时,选用翅厚δ= 0.5 mm,翅高H = 17.3 mm的翅片效果最佳,此时翅高翅厚比为34.6 ;当对流换热系数50.0 <αf≤93.3( )2W m ? K时,选用翅厚δ= 1.0 mm,翅高H = 30.0 mm的翅片效果最佳,此时翅高翅厚比为30.0;当对流换热系数93.3 <αf≤100.0( )2W m ? K时,选用翅厚δ= 2.0 mm,翅高H = 60.0 mm的翅片效果最佳,此时翅高翅厚比为30.0。⑤而且当翅厚δ> 2.0 mm时,对强化效率的提高无明显影响。本文通过ANSYS软件模拟分析,根据低翅片、高翅片和优化结果建立五个实体模型在不同的工况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由三组优化模型分别对应三组工况做出优化,翅片端面温度随对流强化传热系数的增大而逐步降低,强化效果明显。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0
第一章 绪论  10-21
  1.1 空冷器的概述  11-13
  1.2 翅片管空气冷却器的概述  13-16
    1.2.1 翅片管空气冷却器在国内外的发展概述  13-14
    1.2.2 翅片管空气冷却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流程  14-16
    1.2.3 翅片管空气冷却器的优缺点  16
  1.3 翅片管的概述  16-18
    1.3.1 翅片换热管的定义  16-17
    1.3.2 翅片管的分类  17
    1.3.3 翅片管的特性参数  17-18
    1.3.4 翅片管的研究进展  18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18-21
    1.4.1 主要研究方法  18-19
    1.4.2 数值模拟技术在传热单元中的应用  19
    1.4.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9-21
第二章 翅片管单元的传热分析  21-28
  2.1 翅片管内的温度场  21-22
  2.2 翅片管单元数学模型的建立  22-25
    2.2.1 翅片管单元导热微分方程  22-23
    2.2.2 翅片管单元的定解条件  23
    2.2.3 建立翅片管单元数学模型  23-25
  2.3 翅片效率和强化效率  25-28
第三章 翅片管优化模型的建立及理论解  28-49
  3.1 优化原理  28-32
  3.2 多目标优化方法  32-34
  3.3 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建立  34-36
  3.4 优化计算及理论解的分析  36-48
    3.4.1 第一组优化设计变量的数值分析  37-40
    3.4.2 第二组优化设计变量的数值分析  40-44
    3.4.3 第三组优化优化变量的数值分析  44-48
  3.5 优化模型理论解的总结  48-49
第四章 翅片管传热数值模拟  49-64
  4.1 计算流体动力学及有限元法  49-51
    4.1.1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概述  49-50
    4.1.2 有限元法及其在传热学中的应用  50-51
  4.2 计算软件的选择  51-52
  4.3 建立实体模型、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的确定  52-56
    4.3.1 建立实体模型  52-55
    4.3.2 对实体模型划分网格  55
    4.3.3 对翅片管加载边界条件  55-56
  4.4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56-64
    4.4.1 求解计算  56-57
    4.4.2 模拟结果的输出  57-61
    4.4.3 对五个实体模型模拟结果的综合分析  61-64
总结  64-66
参考文献  66-7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0-71
致谢  71

相似论文

  1. 压气机优化平台建立与跨音速压气机气动优化设计,TH45
  2. 涡轮S2流面正问题气动优化设计研究,V235.11
  3. 锌窑渣干燥尾气减排及余热回收利用研究,X756
  4. 采油中心的动力特性分析及结构优化改进,TE933.1
  5. 深部大陆钻探用钻机顶驱液压系统设计与研究,TE922
  6. 拖拉机驾驶室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S219.02
  7. 秸秆还田施肥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S223.25
  8. 基于RFID和GPRS的无线通信平台的医疗应用,R319
  9. 基于Moldflow软件的MP4壳体注塑分析与优化设计,TQ320.662
  10. CC采油厂薪酬体系的优化设计,F426.22
  11. 仿人形机器手的开发与研究,TP242
  12. 喷气织机六连杆打纬机构动态特性分析及优化,TS103.33
  13.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课程课堂教学教师提问的优化设计,G633.55
  14. 机械液压约束活塞发动机多学科协同优化设计支持环境研究,TP311.52
  15. 150吨平头塔式起重机整机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TH213.3
  16. 冷却器传热的数值模拟及影响因素分析,TQ021.3
  17. 涡扇发动机气动流道优化设计技术研究,V235.13
  18. 高效管壳式换热器温度分布计算模型及设计方法研究,TQ051.5
  19. 纬编柔性复合防刺层性能优化设计与探讨,TS186.2
  20. 高速铁路电力系统优化设计方案研究,U223
  21. 钢管混凝土拱桥吊杆更换优化设计,U448.2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热力工程、热机 > 热力工程理论 > 传热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