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同市旅游形象提升研究

作 者: 曾玮
导 师: 孙焕琴
学 校: 山西财经大学
专 业: 旅游管理
关键词: 大同市 旅游形象 提升策略
分类号: F59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2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和经济作用逐步增强,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也因此具有“无烟工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伴随旅游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旅游者需求层次的逐渐提高,我国旅游业已由过去单一的产品和服务竞争转变为形象的竞争。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逐步成为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过程中,每一个旅游城市都力图塑造一个良好的旅游形象,以期在旅游竞争中获得主动权。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中国许多旅游城市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受旅游资源特点、区位条件、旅游配套设施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许多城市的旅游形象并不鲜明,在旅游项目开发上也趋于雷同,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城市旅游形象的模糊化,从而丧失竞争力。同时,由于旅游形象对人们的旅游行为有着重要影响,且旅游形象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所以在如今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里,业界对旅游形象的关注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如何从自身特点出发,塑造并提升鲜明的旅游形象,已成为中国旅游业和城市旅游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目前无论是在旅游接待人数上还是在旅游收入上,旅游业都已不如改革开放前占有优势地位,山西省作为我国一个文化遗产重要省份也不例外,究其原因旅游形象不突出是一个重要因素,而且这将使旅游业根本不能充分发挥其产业优势而成为真正的主体行业。大同市的旅游形象有待提升,主要表现在旅游市场上缺少知名度,对旅游者缺乏吸引力。从而分析大同市旅游形象有待提升的原因和旅游形象策略存在的问题不容小视。本文以大同市为例,指出大同市旅游形象的潜在优势及当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大同市旅游业和环境发展现状,从众多的大同市旅游形象候选中选择“北魏文化旅游之都”的形象定位,确定以“大同世界、世界大同”作为旅游形象的宣传口号,并根据深入研究大同旅游业发展现状提出大同市旅游形象提升的策略。这一策略的提出,以当地环境和资源为基础,以文化底蕴为灵魂,以政府支持为后备,以促进大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备为目的,实现文化资源的整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运用旅游形象的相关理论,着力探讨提升大同市旅游形象的有利作用,并最终通过分析提出明确的提升策略,以期通过大同市旅游形象的提升促进大同市旅游业的发展,并最终有利于大同市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发展和知名度美誉度的提升发展。同时,对旅游形象提升研究的提出,对于完善旅游形象理论,指导旅游形象策划实践,形成旅游城市长效吸引力、增强旅游城市竞争力,促进旅游城市发展有重要意义。旅游形象提升策略在大同旅游形象提升中的应用,也将增强大同市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大同市旅游业及地方经济的发展。大同市旅游形象提升策略是本文的创新所在。全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集中阐述城市旅游形象提升的研究基础,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做出各自不同的分类总结,得出目前此研究领域还存在很大研究空间的结论。第二部分在结合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得出旅游形象的内涵、形成阶段、特征及要素。作为研究旅游形象提升策略的理论基础,本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第三部分对大同市旅游形象研究展开论述,从大同市旅游形象的形成开始,统计了78年、88年、98年、07年和08年的大同市旅游发展数据,最终提出当前大同市旅游业发展中,尤其在旅游形象方面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笔者详细提出大同市旅游形象提升的策略。本部分结合大同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大同市旅游形象方面需要提升的部分进行了重点阐述,并期望政府能够结合本文所提问题不仅在旅游形象方面,更要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加大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努力利用本地资源和文化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2
1 导论  12-21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14
    1.1.1 研究背景  12-13
    1.1.2 研究意义  13-14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5
    1.2.1 研究内容  14-15
    1.2.2 研究方法  15
  1.3 旅游形象研究综述  15-21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5-17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7-21
2 旅游形象特征及构成要素  21-25
  2.1 旅游形象的内涵  21
  2.2 旅游形象的特征  21-23
    2.2.1 综合性  22
    2.2.2 稳定性  22-23
    2.2.3 可塑性  23
  2.3 旅游形象构成要素  23-25
    2.3.1 客观要素  23
    2.3.2 主观要素  23-25
3 大同市旅游形象分析评价  25-37
  3.1 大同市旅游形象的形成与发展  25-31
    3.1.1 形成背景  25-30
    3.1.2 发展状况  30-31
  3.2 大同市旅游形象综合评价  31-35
    3.2.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生态环境脆弱  32
    3.2.2 产业管理体制不顺,经营环境相对较差  32-33
    3.2.3 从业主体经营欠佳,旅游企业散小弱差  33-34
    3.2.4 旅游产品开发滞后,形象宣传整体薄弱  34
    3.2.5 政府忽视三产发展,投资支持力度太小  34-35
  3.3 提升大同市旅游形象的作用  35-37
    3.3.1 有利于游客需求  35
    3.3.2 有利于企业经营  35-36
    3.3.3 有利于对客源地的市场宣传  36-37
4 大同市旅游形象提升策略  37-45
  4.1 大同旅游基建与古城标志管理策略  37-39
    4.1.1 加强旅游基建改造,改善旅游环境状况  37-38
    4.1.2 建立标志明显建筑,挖掘历史文化气息  38-39
  4.2 旅游产业升级与精品开发带动策略  39-41
    4.2.1 理顺旅游管理体制,促旅游业转型升级  39-40
    4.2.2 开发国内旅游市场,打造旅游特色品牌  40-41
  4.3 旅游企业经营与形象素质提升策略  41-45
    4.3.1 改善主体经营环境,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41-42
    4.3.2 提升市民综合素质,树立良好人文形象  42-43
    4.3.3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打造优良服务队伍  43-45
5 结论  45-47
参考文献  47-50
致谢  50-5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1-52

相似论文

  1.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培养路径,B844.2
  2. 青海油田机械厂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研究,F426.4
  3. 我国现代城市广场的旅游形象分析,F592.7
  4. 南宁市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研究,G635.1
  5. 喀什传统旅游目的地提升研究,F592.7
  6. 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F299.2
  7. 九江旅游形象传播研究,F592.7
  8. 永福县旅游形象设计研究,F592.7
  9. 安溪茶文化旅游形象研究,TS971
  10. 合肥市旅游形象的媒介呈现,F592.7
  11.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F299.2
  12. LH区城管部门公众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F299.24
  13. 大同市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研究,F592.7
  14. 高校体育场馆顾客价值构成维度研究,G818.2
  15. 大同市经济转型研究,F127
  16. 大同市田径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G82
  17. 涩宁兰输气管道公司生产管理提升策略制定与实施,F426.22
  18.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F592.7
  19. 大同市体育传统项目校传统项目发展现状与分析,G807.4
  20. T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及提升策略,F272.92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事业 > 地方旅游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