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不同种源山桐子种子休眠的温度特性研究

作 者: 王伟
导 师: 刘震
学 校: 河南农业大学
专 业: 森林培育
关键词: 不同种源 山桐子 温度特性 发芽率
分类号: S792.9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为了系统研究不同种源山桐子种子适宜的萌发温度和如何提高其种子发芽率,也为了探讨树木分布与气候的关系,丰富休眠理论,从而为河南省人工选育山桐子优良品种和人工种植山桐子提供科学理论指导,本文以六个种源的山桐子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山桐子种子在不同的发芽温度下不同低温处理的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平均发芽时间,结果表明:(1)未低温处理的6种种源山桐子种子在15℃下均不发芽,在其他温度条件下均能发芽。各个种源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从高到低均为:四川>河南>湖南>江苏>江西>贵州。四川种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为71%和46%。所有种源未低温处理的山桐子种子的平均发芽时间在不同发芽温度下的长短顺序依次为:15/10℃>20/10℃>20℃>25/15℃>25℃。可见,温度越低,种子的平均发芽时间越长。在所有发芽温度条件下,河南种源15/10℃发芽条件下的子种子的平均发芽时间最长,为50天;江西种源25℃发芽条件下的子种子的平均发芽时间最短,为12天。(2)除了四川种源山桐子在15℃条件下发芽外,其他种源在15℃条件下都不发芽。所有种源的山桐子种子普遍在变温发芽条件下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都高于恒温发芽条件下发芽率和发芽势,一般情况下,80日的低温处理效果最差,60日其次;20日的低温处理效果最好,40日其次。各个种源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从高到低均为:四川>河南>湖南>江苏>江西>贵州。所有低温处理的山桐子种子的平均发芽时间在不同发芽温度下的长短顺序依次为:15/10℃>20/10℃>20℃>25/15℃>25℃。各个低温处理的平均发芽时间基本上是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长,到低温处理60天或者80天达到最大。同一发芽温度条件下各个低温处理之间的平均发芽时间基本变化不大。(3)河南种源山桐子在20/10℃发芽条件下,10/5℃低温处理20天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为62%。25/15℃条件下的各个低温处理发芽率普遍最高,其次为20/10℃,15/10℃。在所有低温处理中,12℃、10/5℃低温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高;在25/15℃发芽条件下,12℃低温处理40天的种子发芽势最高,为44%。在所有低温处理中,12℃、10/5℃低温处理的种子发芽势相对最高。在15/10℃发芽条件下,10℃低温处理20天的平均发芽时间最长,为57天。(4)江苏种源山桐子在20/10℃发芽条件下,15/5℃低温处理20天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为37%。15/10℃、15/5℃、10/5℃变低温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普遍最高;20/10℃条件下的各个低温处理发芽率普遍最高,其次为25/15℃,15/10℃;在15/10℃发芽条件下,未低温处理的种子发芽势最高,为21%; 15/10℃条件下的各个低温处理发芽势普遍最高,其次为20/10℃,25/15℃。在所有低温处理中,15/10℃、15/5℃、10/5℃低温处理的种子发芽势相对最高。在15/10℃发芽条件下,15/10℃低温处理80天的平均发芽时间最长,为62天。(5)湖南种源山桐子在25/15℃发芽条件下,12℃低温处理20天的发芽率最高,为59%,12℃的低温处理效果最好。在25/15℃发芽条件下,12℃低温处理20天的发芽势最高,为43%。在所有低温处理中,12℃、15/10℃、15/5℃低温处理的种子发芽势相对最高。15/10℃发芽条件下,15/10℃低温处理80天的平均发芽时间最长,为68天。湖南种源在所有发芽温度下的平均发芽时间都要长于其他种源。(6)四川种源山桐子在15/10℃发芽条件下,10/5℃低温处理20天的种子发芽率最高,达到83%。在所有低温处理中,10/5℃低温处理的种子发芽率相对最高,且经过低温处理后,种子的适宜发芽温度范围扩大到15℃-25℃。四川种源山桐子在25/15℃发芽条件下,10℃低温处理20天的种子发芽势最高,达到72%。在所有低温处理中,12℃、15/10℃、10/5℃低温处理的种子发芽势相对最高。四川种源山桐子种子15℃发芽条件下,15/5℃低温处理40天的平均发芽时间最长,为77天。(7)江西种源山桐子在15/10℃发芽条件下,15/5℃低温处理20天的发芽率最高为26%。15/10℃发芽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普遍最高,其次为20/10℃和25/15℃发芽条件。在所有低温处理中,10℃、12℃、15/5℃低温处理的种子发芽率相对最高。江西种源山桐子在25/15℃发芽条件下,5℃低温处理40天的发芽势最高为15%。在所有低温处理中,5℃、15/5℃低温处理的种子发芽势相对最高。江西种源山桐子种子15/10℃发芽条件下,15/10℃低温处理80天的平均发芽时间最长,为65天。(8)贵州种源山桐子在25/15℃发芽条件下低温15/5℃低温处理40天的发芽率最高为14%。15/10℃发芽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普遍最高,其次为25/15℃和20/10℃发芽条件。在所有低温处理中,15/5℃低温处理的种子发芽率相对最高。贵州种源山桐子在20/10℃发芽条件下低温15/5℃低温处理40天的发芽势最高为7%。15/10℃发芽条件下的种子发芽势普遍较高。在所有低温处理中,15/5℃低温处理的种子发芽势相对最高。贵州种源山桐子种子15/10℃发芽条件下,10/5℃低温处理80天的平均发芽时间最长,为53天。

全文目录


致谢  4-8摘要  8-101 文献综述  10-21  1.1 种子休眠的概念和分类  10-12    1.1.1 种子休眠的概念  10    1.1.2 休眠的分类  10-12      1.1.2.1 外部(源)休眠  11      1.1.2.2 内部(源)休眠  11-12      1.1.2.3 综合休眠(形态-生理休眠)  12  1.2 种子休眠的原因研究进展  12-16    1.2.1 种皮与种子休眠  12-13    1.2.2 种胚与种子休眠  13    1.2.3 内源抑制物质与种子休眠  13-14    1.2.4 光照和种子休眠  14-15    1.2.5 其他条件和种子休眠  15-16  1.3 种子休眠的机理研究进展  16-19    1.3.1 激素调控学说  16-17    1.3.2 代谢途径的调控学说  17-18    1.3.3 光敏素学说  18    1.3.4 细胞膜变化的调节学说  18    1.3.5 能量调节学说  18-19  1.4 种子休眠生理生态种源地适应性研究进展  19-212 引言  21-223 材料与方法  22-24  3.1 试验材料  22  3.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2-23  3.3 数据处理  23-244 结果与分析  24-69  4.1 不同种源山桐子种子含油率、含水量、千粒重比较  24-25  4.2 低温处理对不同种源山桐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发芽率的影响  25-40    4.2.1 未低温处理不同种源山桐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芽率  25-28    4.2.2 不同低温处理对河南种源山桐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发芽率的影响  28-30    4.2.3 不同低温处理对江苏种源山桐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发芽率的影响  30-32    4.2.4 不同低温处理对湖南种源山桐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发芽率的影响  32-33    4.2.5 不同低温处理对四川种源山桐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发芽率的影响  33-35    4.2.6 不同低温处理对江西种源山桐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发芽率的影响  35-37    4.2.7 不同低温处理对贵州种源山桐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发芽率的影响  37-39    4.2.8 小结  39-40  4.3 低温处理对不同种源山桐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发芽势的影响  40-53    4.3.1 未低温处理不同种源山桐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芽势  40-43    4.3.2 不同低温处理对河南种源山桐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发芽势的影响  43-44    4.3.3 不同低温处理对江苏种源山桐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发芽势的影响  44-46    4.3.4 不同低温处理对湖南种源山桐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发芽势的影响  46-48    4.3.5 不同低温处理对四川种源山桐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发芽势的影响  48-49    4.3.6 不同低温处理对江西种源山桐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发芽势的影响  49-51    4.3.7 不同低温处理对贵州种源山桐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发芽势的影响  51-52    4.3.8 小结  52-53  4.4 低温处理对不同种源山桐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平均发芽时间的影响  53-69    4.4.1 未低温处理不同种源山桐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的平均发芽时间  53-57    4.4.2 不同低温处理对河南种源山桐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平均发芽时间的影响  57-58    4.4.3 不同低温处理对江苏种源山桐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平均发芽时间的影响  58-60    4.4.4 不同低温处理对湖南种源山桐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平均发芽时间的影响  60-62    4.4.5 不同低温处理对四川种源山桐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平均发芽时间的影响  62-64    4.4.6 不同低温处理对江西种源山桐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平均发芽时间的影响  64-65    4.4.7 不同低温处理对贵州种源山桐子种子在不同温度下平均发芽时间的影响  65-67    4.4.8 小结  67-695 结论与讨论  69-72  5.1 结论  69-70  5.2 讨论  70-72参考文献  72-78英文摘要  78-82摘要  82-83

相似论文

  1. 大花萱草品种筛选与制种技术研究,S682.19
  2. 离子束介导大豆DNA转入番茄的初步研究,S641.2
  3. 振荡流热管换热器设计计算方法探讨,TK172
  4. 西伯利亚红松引种与种源试验研究,S791.247
  5. 山桐子繁殖及组织培养技术研究,S792.99
  6. 微波辐照对储粮害虫作用效果的研究,S379.5
  7. 气囊抛光磨粒场形态与温度特性研究,TG76
  8. 山桐子脂肪酸提取与成分分析,S565.9
  9. 三株长蠕孢属真菌和不同土壤类型对毛脉酸模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研究,S567.239
  10. 两种丁香种子萌发影响因子的研究,S685.26
  11.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驱动与温度特性自动测试系统,TN248
  12. 匀强高压静电场处理水稻种子的生物场效应分析,S511
  13. 钒基固溶体型贮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研究,TG139.7
  14. 种子包衣和引发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S511.041
  15. 几种草坪草NaCl胁迫反应及其耐盐机制的分析研究,S688.4
  16. 被动式自呼吸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温度特性及可视化实验研究,TM911.4
  17. 利用白地霉提高低发芽率大麦溶解性能的研究,TS262.5
  18. 提高嵩草属种子发芽率及其机理研究,S812
  19. 埋地电力隧道温度特性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TM757
  20. 水分胁迫对黄土高原弃耕地不同演替阶段物种种子萌发和光合特性的影响,S18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森林树种 > 阔叶乔木 > 其他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