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H.264硬件编码器的关键技术和DSP转码器实现

作 者: 魏鼎力
导 师: 杨华中
学 校: 清华大学
专 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
关键词: H.264编码器 变换 量化 CAVLC 实时转码器
分类号: TN919.8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1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为了满足人们对大尺寸、高清晰视频节目不断增长的需求,高清晰数字电视(HDTV)的普及已经是箭在弦上的事情。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4由于压缩性能出众、编码图像质量高而特别适合于作为HDTV的信源压缩编码标准,然而H.264巨大的编码复杂度束缚了它前进的脚步。大尺寸视频实时编码对数据吞吐率要求极高,因此,用专用集成电路实现H.264硬件编码器是一条必由之路。本文将研究的重点集中在H.264编码器变换编码部分和熵编码部分。设计时探究了高效的实现算法,大量采用并行技术和流水线技术,最终设计得到的编码器中的变换量化模块、反量化反变换模块、基于上下文自适应的变长编码(CAVLC)模块在SMIC 0.18μm CMOS工艺下进行了综合,并用VCS进行了门级验证。三个模块功能正确,数据吞吐率完全符合实时处理HDTV格式视频(1920×1088@30fp)的要求。针对以往设计没能充分利用块系数分布统计信息的缺憾,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块系数特征的反量化反变换模块。该模块将反量化和反变换过程融为一体,并以极低的资源代价同时实现了4×4整数反离散余弦变换、4×4亮度直流块和2×2色度直流块的反哈达玛变换。模块整体性能较以往结构提高35.9%。为了突破以往CAVLC硬件实现时的数据吞吐率瓶颈,本文提出了一种高度并行、双层流水的CAVLC编码模块。该模块将以往的串行扫描过程改为四路并行扫描,同时利用FIFO平均每级流水的处理延时,使整个流水线高效率地运行。整个设计的数据吞吐率提高到以往结构的3.46倍,甚至可以实时处理数字影视格式(4096×2048 @30fp)的视频。为了使H.264编码得到的电视节目能在许多现有的H.263多媒体终端设备上播放,本文还设计了基于DSP的H.264到H.263实时转码器。新转码器把改进的重点放在使用运动向量、参考帧等编码信息降低转码的运算复杂度上,得到了一种计算和存储资源耗费都很少的转码结构。该转码器结构在TMS320DM642评估板上得到了优化实现,经测试,其转码速度达到了实时要求,转码图像的主观和客观质量也没有显著的下降,因而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2
第1章 引言  12-22
  1.1 视频编码标准的发展及H.264 的诞生  12-15
  1.2 H.264 的编码框架和主要技术  15-18
    1.2.1 帧间预测  16-17
    1.2.2 帧内预测  17
    1.2.3 变换量化  17
    1.2.4 熵编码  17
    1.2.5 环路滤波  17-18
  1.3 H.264 编码器硬件实现  18-19
  1.4 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19-21
  1.5 论文结构安排  21-22
第2章 H.264 变换编码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22-44
  2.1 H.264 变换编码的原理  22-25
  2.2 H.264 变换编码的ASIC 实现方法  25-27
  2.3 基于块系数特征的新型反量化反变换算法设计  27-31
  2.4 基于块系数特征的新型反量化反变换硬件结构设计  31-36
  2.5 仿真验证结果和综合性能比较  36-41
    2.5.1 仿真验证方法  36-37
    2.5.2 反量化反变换模块综合性能  37-38
    2.5.3 与其他设计的性能比较  38-41
  2.6 H.264 变换量化模块的硬件实现结构  41-43
  2.7 本章小结  43-44
第3章 CAVLC 编码器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44-62
  3.1 H.264 熵编码的原理  44-45
  3.2 现有的CAVLC 硬件实现方法  45-47
  3.3 高度并行、双层流水的新型CAVLC 编码器设计  47-59
    3.3.1 CAVLC 编码器数据吞吐率提高的瓶颈  47-48
    3.3.2 高度并行双层流水的新型CAVLC 编码器的整体结构  48-50
    3.3.3 四路并行的扫描统计模块  50-52
    3.3.4 相邻块系数数目预测模块  52-53
    3.3.5 两路并行幅值编码模块  53-55
    3.3.6 Coeff_token、TotalZeros、Run_before 编码模块  55-56
    3.3.7 码流封装模块  56-57
    3.3.8 流水规划和FIFO 的设计  57-59
  3.4 综合仿真结果以及与其他设计的比较  59-61
  3.5 本章小结  61-62
第4章 基于DSP 的H.264 到H.263 实时转码器设计  62-74
  4.1 H.264 到H.263 的转码背景  62
  4.2 各种转码技术  62-64
  4.3 新型H.264 到H.263 的转码结构设计  64-67
  4.4 基于DSP 的转码优化实现  67-72
    4.4.1 TMS320DM642平台简介  68-69
    4.4.2 整体优化流程  69-70
    4.4.3 基于DSP 的转码器的三种主要优化技术  70-72
  4.5 转码性能与测试结果  72-73
  4.6 本章小结  73-74
第5章 结论  74-76
参考文献  76-80
致谢  80-81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1

相似论文

  1. LXI数字多用表模块的研制,TM938.12
  2. 永磁直驱风电系统中网侧变换器控制与风机模拟技术研究,TM46
  3.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波前变换研究,TN761
  4. 基于重叠变换与矢量量化的图像压缩算法及应用研究,TN919.81
  5. 基于FRFT的扩展频谱信号特性分析,TN911.6
  6. 基于TS101的DFT输出子集算法研究及软件实现,TN911.72
  7. 地波辐射源的调制类型识别与参数估计,TN957.51
  8. 音乐结构自动分析研究,TN912.3
  9. 变极性微弧氧化脉冲电源拓扑结构的研究,TN86
  10. 2D人脸模板保护算法研究,TP391.41
  11. 基于TMS320C6713的SPIHT图像压缩算法研究及实现,TP391.41
  12. 电子稳像系统中旋转稳像算法研究,TP391.41
  13. 图像的稀疏表示及编码模型研究,TP391.41
  14. 唇读中的特征提取、选择与融合,TP391.41
  15. 桡动脉超声多普勒血流信号的特征提取及分类研究,TP391.41
  16. 铝胁迫下小黑豆的红外光谱特征分析及其铝胁迫响应基因的鉴定,S529
  17. 基于感性工学的家具把手及拉手设计研究,TS664.01
  18. 基于对数正态分布异方差模型的统计推断,O212.1
  19. 褪黑素的绿色合成方法研究,R914
  20. 广义系统的结构分析及控制方法研究,N945.1
  21. 基于空间—频率域的织物组织识别新技术研究,TS101.92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通信 > 图像通信、多媒体通信 > 图像编码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