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回归本真的教育
作 者: 王金本
导 师: 谭虎
学 校: 江西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学原理
关键词: 理解 存在 哲学解释学 教育
分类号: G4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1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教育究竟是什么?人们总习惯于这样发问。此一发问,既凸显出人们对近现代教育的不满,又表达了人们对时下教育的美好期盼。于是,各种教育本质说和教育理念此消彼长。近现代教育不再是教育作为教育的自然显现,而是“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属性的一种硬性给予,是“主体”摆置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无论我们怎样言说教育,教育总是人的教育,只有人才有如此般的教育。各种“教育本质说”和教育理念总在不同的人性假设中找到它们存在的根据。近现代教育史,是一部理性主义教育与非理性主义教育的斗争史。此一斗争的根源,在于人们对人性假设的漂移不定。虽然近现代教育,都自称是关照人的教育,但理性主义教育或非理性主义教育,都不外乎把整体的人“肢解”成一块块“碎片”,造成了人的异化。本真的教育必然是整体性的教育。而整体性的教育的建立,必须首要地追问“人何以成为人”的本体论问题。海德格尔认为:人之为人,在于人的生存。由是,本真教育的回归,首要地就必须回归生存本体。只有建立于生存本体之上的教育,建立于人与世界整体性关系之上的教育,才真正建立起自身的意蕴(整体性)。教育何以回归生存本体?教育何以能建立起自身的意蕴?因为一方面,人(此在)的存在不同于其它诸物的存在。此在生存,此在以领会存在的意义与筹划它的存在方式存在着。人在“世界中”存在,人与世界建立了整体的意义关系。人与世界整体的意义关系,只有通过“理解”才能获得。人之所以能“理解”世界、理解人生,是因为人是“语言的存在”、“时间的存在”。教育是此在理解存在、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只有“理解”教育的意义才能生成。另一方面,教育意义的生成又有助于理解(包括自我理解)。教育与理解是相辅相成的。如何作到教育与理解相辅相成?关键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和课程观。其一,传统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知识的过程。传统教学观强调知识的学习,强调灌输和学生的被动接受。在师生关系上,传统的教学观虽作出了较多的探讨,但大抵是不同的研究者从认识论的视角,对主客体关系种种混乱的“演绎”罢了。哲学解释学的教育观认为,教学本质是游戏,是对话。师生关系是“你——我”关系。其二,传统课程观信奉“目标”模式,把课程看成是一个育人的“蓝图”,认为课程的意义是既定的,强调知识的逻辑性、客观性和现在性。哲学解释学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文本”。课程的意义不是原有的、本质的、普遍的、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生成的。教育文本的存在是一种“自律”性存在,教育文本是一个“半成品”。此外,哲学解释学的课程观重视课程文本的意向性建构。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9 第一章 绪论 9-15 1.1 研究背景 9-10 1.2 研究目的 10 1.3 文献综述 10-13 1.3.1 思想渊源 10-11 1.3.2 研究现状 11-13 1.3.3 综合评价 13 1.4 研究方法 13 1.5 研究思路 13-15 第二章 教育的危机与教育世界的现代图景 15-23 2.1 科学时代的教育危机 15-17 2.2 教育世界的现代图景 17-23 第三章 回归本真的教育 23-28 3.1 教育应回归生存本体 23-25 3.2 教育应建立自身的意蕴 25-28 第四章 本真教育的回归何以可能 28-36 4.1 人、世界与理解 28-33 4.2 理解与教育的意义 33-36 第五章 教学的理解 36-46 5.1 教学涵义的传统解释与评价 36-38 5.2 哲学解释学的视野下的对话教学 38-41 5.2.1 何为对话 38-39 5.2.2 教学过程中为什么需要对话 39 5.2.3 教学过程中的对话类型 39-40 5.2.4 对话教学的特征 40-41 5.3 “我——你”的师生关系 41-46 5.3.1 师生关系的各种界说 41-43 5.3.2 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你” 43-46 第六章 课程的理解 46-59 6.1 课程的文本观 47-51 6.1.1 “文本”课程观的内涵 47-48 6.1.2 课程(教育文本)的存在方式 48-51 6.1.3 教育文本的类型 51 6.2 教育文本的意向性建构 51-59 6.2.1 教育文本的生活取向——知识、经验与生活 52-54 6.2.2 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 54-59 结语 59-60 参考文献 60-64 致谢 64-65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65
|
相似论文
- 英语专业学生的模糊容忍度和阅读理解成绩的相关研究,H319
- 校园文化语境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研究,G633.2
-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 瑞丽市农村中学德育问题研究,G631
- 中职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研究,G633.6
- 调整云南高等教育结构的策略研究,G649.2
- 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G649.2
- 文山师专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探究,G658
-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 基于逻辑表示与推理的阅读理解答案抽取,TP391.1
- 尼日利亚女子基础教育问题研究,G543.7
- 巴西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研究,G577.7
-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 基于“童谣体验”的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G621
- 西安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习现状及对策研究,G807.4
-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G834
- 动态教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G434
-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技能培养研究,G652.4
- 沈阳市初中地理生本课堂现状调查研究,G633.55
- 连山山区中学如何开展海洋教育的研究,G632.0
- 广州与河源中学地理教育区域差异分析,G633.55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教育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