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当前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作 者: 陈燕
导 师: 侯德芳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教育公平 和谐社会
分类号: G5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73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我国的又一次伟大的实践。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目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也是深入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重任;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是支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没有公平,社会就不可能和谐和充满活力。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最有力的支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教育公平对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以及社会成员的自身利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正和谐发展在教育领域的独特延伸,对教育公平的理念追求和制度规整必将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公平保障。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十届全国人大的历次会议对教育发展、教育公平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关注。如何理解教育公平的内涵;我国现实教育中的公平现状究竟如何;采取何种对策和措施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实现是本篇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我国的教育现状表明:各地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教育资源分配厚此薄彼、弱势群体的教育权利难以得到保障等,教育公平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和突出矛盾之一。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对这一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实际情况为背景,主要从五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交代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研究的方法和基本结构、本论文的创新和不足。第二部分,研究教育公平的一般理论,共有两节内容。第一节对教育公平思想的发展脉络进行了介绍。首先分别从西方和我国的角度介绍了教育公平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脉络,可以看出,西方对于教育公平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比较深入,理论也比较成熟。第二节阐明教育公平的概念界定与基本特征。首先通过公平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引入教育公平的概念界定。公平的理念源远流长,公平是个历史范畴,不同时代对公平的理解是不同的。公平是以理想对现实的一种引导与超越,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界定这一概念涉及到多学科、多层面、多因素,是一个交叉性学科所探讨的问题,主要从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视角进行理解。其次介绍教育公平的基本特征:教育公平具有历史性,教育公平具有相对性,教育公平具有主观性,教育公平具有客观性和教育公平具有理想性。作者在最后基于已有的人们对教育公平的概念探讨,结合教育公平的基本特征对教育公平的内涵作了新的阐释:教育公平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主要指社会经济条件)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它包含三种合理性原则:平等原则、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平等原则包括受教育权平等和教育机会平等两个方面。差异原则指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补偿原则指对社会经济地位处境不利的受教育者在教育资源配置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偿。其中,平等原则是首要原则。这些研究是为本篇论文第三部分提出问题、第四部分分析问题以及第五部分解决问题作理论铺垫。第三部分,当前我国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共有三节内容。这是本篇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第一节首先对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进行了介绍,主要涉及到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和校际间发展的不均衡。第二节是对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的介绍,倾斜的录取分数线与招生名额,各种特殊招生手段,自主招生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形成挑战。第三节则把视角放在社会热点——弱势群体农民工子女教育的“两难”困境上,分别关注了“流动儿童”的教育难题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难题。第四部分,教育公平缺失的原因分析,共有两节内容。这是本篇论文的核心部分,也是本文的难点。第一节从教育投入的不足与二元结构的存在两个方面来论证经济因素是影响我国当前教育公平的根本原因。第二节则从教育资源配置不公、教育政策的“城市取向”、阶层差距拉大与教育腐败四个方面说明了资源配置与制度安排是影响我国当前教育公平的直接原因。由于教育公平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研究视角的不同,这部分对教育公平缺失的原因分析还不够深刻,以待今后进一步深入探讨。第五部分,和谐社会视角下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意义与对策措施,共有两节内容。主要构思是针对当前教育不公平现象,给出和谐社会背景下教育公平实现的具体对策与措施。第一节讨论促进教育公平的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和谐社会理论提出的背景进行了介绍,指出之所以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是基于我们的社会还存在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和因素。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关键时刻,既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加速了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紧迫感,及时地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其次说明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主要从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和实现社会安定有序的重要前提这几个方面说明。最后论证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从教育的功能来看,教育就是要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平等;从和谐社会的实现来看,教育公平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必要条件;从和谐社会的目标来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和谐社会,应当是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应当是各种利益关系协调、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人们能够各得其所的社会,也应当是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平等互爱的社会。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第二节提出了建立健全教育公平的制度保障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切实加大教育投入,着力建立教育资源配置的平衡机制,建立弱势补偿的政策机制,加强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力度和加强对教育腐败的监督四个方面。对措施的思考与探讨紧密结合了新《义务教育法》、2007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十七大报告等近期文件内容,给出了作者个人的一些看法和建议,旨在通过对已有思路和举措进行完善与开辟新的途径两方面入手探讨用教育公平推进社会和谐的可行性方案。
|
全文目录
摘要 3-7 ABSTRACT 7-12 导论 12-20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13 1.2、文献综述 13-18 1.3、研究的方法和基本结构 18-19 1.4、本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19-20 1. 教育公平的一般理论 20-31 1.1 教育公平思想的发展脉络 20-24 1.1.1 教育公平思想在西方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脉络 20-23 1.1.2 我国思想家对教育公平的相关阐述 23-24 1.2 教育公平的概念界定与基本特征 24-31 1.2.1 公平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24-26 1.2.2 教育公平的概念界定 26-28 1.2.3 教育公平的基本特征 28-31 2. 当前我国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31-43 2.1 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 31-36 2.1.1 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 31-34 2.1.2 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 34-35 2.1.3 校际间发展的不均衡 35-36 2.2 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 36-39 2.2.1 倾斜的录取分数线与招生名额 36-37 2.2.2 各种特殊招生手段造成的不公 37-38 2.2.3 自主招生对入学机会公平可能形成的挑战 38-39 2.3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两难”困境 39-43 2.3.1 “流动儿童”的教育难题 39-40 2.3.2 “留守儿童”的教育难题 40-43 3. 教育公平缺失的原因分析 43-54 3.1 经济因素是影响我国当前教育公平的根本原因 43-47 3.1.1 教育投入的不足 43-45 3.1.2 二元结构的存在 45-47 3.2 资源配置与制度安排是影响我国当前教育公平的直接原因 47-54 3.2.1 教育资源配置不公 47-49 3.2.2 教育政策的“城市取向” 49-50 3.2.3 阶层差距拉大引致的教育不公 50-52 3.2.4 教育腐败加剧了教育不公正 52-54 4. 和谐社会视角下教育公平实现的对策与措施 54-66 4.1 促进教育公平的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54-59 4.1.1 和谐社会理论提出的背景 54-55 4.1.2 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 55-57 4.1.3 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57-59 4.2 建立健全教育公平的制度保障,用教育公平推进社会和谐 59-66 4.2.1 切实加大教育投入 59-61 4.2.2 着力建立教育资源配置的平衡机制 61-62 4.2.3 建立弱势补偿的政策机制,加强对弱势群体的补偿力度 62-63 4.2.4 加强对教育腐败的监督 63-66 后记 66-67 参考文献 67-71 致谢 71-72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72
|
相似论文
-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 巴西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研究,G577.7
-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渔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蚁族”现象研究,D669.5
-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平正义研究,D61
- 中国的教育公平监测:理论探索与案例分析,G521
- 1978年以来我国高考制度的公平性分析,G632.474
- 胡锦涛公平正义思想研究,D61
- 和谐社会视域下节庆体育与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研究,G812.42
-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结构思想分析,K02
-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社会稳定思想的研究,D61
- 和谐社会建设视野下的政治文化研究,D621
- 政府和谐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博弈分析,D630
- 教育均等化,G522.3
- 意见领袖与乡村和谐社会构建,G206
-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高校绿色教育研究,G641
- 农村地区教育公平问题研究,G521
- 和谐社会构建中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研究,F279.2
- 和谐社会视野下政府对我国中产阶层的政策研究,D66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国教育事业 > 教育改革与发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