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小学教育述论

作 者: 张永
导 师: 刘圣陶
学 校: 湘潭大学
专 业: 中共党史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陕甘宁边区 小学教育
分类号: G62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7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为民族大义携手筑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深入敌后,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大力发动民众,坚持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以下简称边区)实行政治民主,发展经济,构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为边区小学教育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边区小学教育基础非常薄弱,教育文化异常落后。中国共产党为了集中边区人力、物力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必须加强乡村政权建设,发展国民教育事业,提高群众政治觉悟和生产技能。边区政府在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指导下,制定小学教育方针政策和实施纲领,颁布相关小学教育法规,使小学教育得以健康发展。边区政府实施普及的免费教育,全区适龄儿童不分性别、阶级与民族一律获得受教育的权利,大大地激发了群众抗日热情。小学教育围绕抗战,立足边区,结合农村,从群众的需要和自愿出发,使教育与社会、生产和家庭相结合,培养有民族觉悟、有现代生活知识技能、具有民主意识、身心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预备干部。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彻底废除棍棒教育,用科学思想武装小学儿童,用先进典型塑造小学儿童,用民主方法管理小学儿童。于是,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在神州大地办起了最先进的小学教育。由于对边区乡村社会的小学抗战教育环境认识不足,边区小学教育在曲折中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从以数量为主的“扩生”时期(1937-1940到以质量为中心的旧式正规化时期(1941-1942),二者都不能没有处理好小学教育质与量的统一;从1943年小学教育走上正确的道路,进入了“民办公助”时期(1943-1945)。在中国共产党科学领导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边区政府及时纠正教育工作的主观主义,克服师资、经费极度短缺的困难,使小学教育取得了巨大成绩。小学数量和入学人数呈几何数增长,小学质量也有了很大改善,教师队伍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小学教育的繁荣,壮大了文教事业,支援了抗日战争。边区小学教育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小学教育工作产生了比较严重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强迫和惩罚群众的工作方式、城市化办学倾向严重、“官逼民办”和放任自流等现象。边区小学教育发展模式是乡村社会发展教育的成功路径。其经验教训于当今尤其是乡村社会教育具有很大启发:突出乡村教育的主体地位,促进教育公平;立足乡村社会,夯实职业技术基础;合理布局,优化教育资源。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1章 引言  10-13
  1.1 问题的提出  10-11
  1.2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1-12
  1.3 时间、范围的界定  12-13
第2章 边区小学教育发展的背景与缘起  13-18
  2.1 边区政府成立前的小学教育概况  13-14
  2.2 抗日战争与边区小学教育  14-15
  2.3 乡村政权建设与边区小学教育  15-16
  2.4 安定的社会环境与边区小学教育  16-18
第3章 边区小学教育发展历程与概况  18-26
  3.1 “扩生运动”时期(1937-1940)  18-20
  3.2 “正规化”时期(1941-1942)  20-22
  3.3 “民办公助”时期(1943-1945)  22-26
第4章 党的边区小学教育的宗旨、方针和实施原则  26-31
  4.1 党的边区小学教育宗旨、方针  26-27
  4.2 党的边区小学教育实施原则  27-28
  4.3 党对边区小学教员领导原则  28-31
第5章 边区小学教育的贡献与缺陷  31-39
  5.1 边区小学教育的历史贡献  31-37
    5.1.1 普及免费小学教育,实现了教育公平  31-33
    5.1.2 办起了中国最先进的小学教育  33-35
    5.1.3 为抗日战争、边区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35-37
  5.2 边区小学教育的缺陷  37-39
第6章 边区小学教育对新农村教育的启示  39-46
  6.1 突出乡村主体性,促进教育公平  39-41
  6.2 立足乡村建设,夯实技术基础  41-43
  6.3 合理布局,优化资源  43-46
结语  46-47
参考文献  47-49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目录  49-50
致谢  50

相似论文

  1. 陕甘宁边区政府行政伦理建设研究,D630
  2. 终身发展视角下小学教育对学生影响的生命回溯研究,G620
  3. 城区小学教育发展的组织生态学分析,G622.0
  4.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业贷款研究,K265
  5. 陕甘宁边区减租减息运动研究,K265
  6.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商业发展研究,F729
  7. 陕甘宁边区廉政建设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研究,K265
  8. 浅析抗日战争时期民国遗产税法律制度,D922.22
  9.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刑法思想研究,D909.2;D924
  10. 蔡畅与陕甘宁边区的妇女运动,D442.9
  11.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女子教育研究,G776
  12. 陕甘宁边区赵占魁运动研究,D231
  13. 陕甘宁边区乡村互助合作研究,F321.21
  14.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比较研究,D231
  15.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评析,K269.5
  16. 道外区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G639.2
  17. 小学教育科研现状的个案研究,G627
  18. 小学教育中惩戒现象探析,G625.1
  19. 辽宁省小学教育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研究,G629.2
  20. 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谢觉哉的人民调解思想研究,D909.2
  21.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生问题研究,K265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初等教育 > 世界各国初等教育概况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