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美母语教科书“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体现的比较研究

作 者: 罗慧芳
导 师: 王光龙
学 校: 杭州师范大学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 中美母语教科书 “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 体现 比较研究
分类号: G63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7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01年教育部下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决定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中学语文课程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教科书的变化是十分明显的。本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变化就是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课程目标。教科书的编写也要注意帮助学生实现这三个维度的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新的目标。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重视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掌握一般问题的解决过程;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作为在新课程改革中被第一次提出的课程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还有一定的困难。教科书作为学生的学本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研究教科书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的体现,对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全新的背景下,笔者精选了两套中、美两国具有代表性的母语教科书,就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部分,对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中美母语教科书中的体现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揭示了本研究的时代背景、方法和意义。2.从理论上探索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论基础,“过程与方法”同“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之关系,剖析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内涵、地位和意义。3.我国语文教科书中“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体现。4.美国英语教科书中“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体现。5.中、美两国母语教科书“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体现的比较。6.在前面几章的研究基础上,对我国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本论文的重点在于对中、美两国中学母语教科书进行分析,总结出两国教科书在体现“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方面的特点并加以细致的比较,对教科书今后的编写和使用提出建议,以便更好地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7
1 概论  7-15
  1.1 选题背景  7-8
  1.2 选题的意义及目的  8-10
  1.3 研究现状  10-13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13-15
2 语文课程“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界定  15-31
  2.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理念  15-16
  2.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  16-18
  2.3 语文新课程中三维目标关系探析  18-22
  2.4 语文课程“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内涵  22-23
  2.5 语文课程“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设置的理论基础  23-27
  2.6 “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对语文课程的意义  27-29
  2.7 语文教科书中体现“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意义  29-31
3 我国语文教科书中“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体现  31-38
  3.1 建构新的教科书体系,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学习方法的形成  31-34
  3.2 教科书辅助栏目设计各具特色,有利于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34-37
  3.3 活动课设计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帮助学生在活动课中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37-38
4 美国英语教科书中“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体现  38-46
  4.1 以“历史”为经线,用“文学”作纬线结构整套教材,有利于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  38-40
  4.2 文前助读材料层层铺垫与深入,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40-41
  4.3 注重图表与课文的配合,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识别和使用图表的方法和过程  41-42
  4.4 文后作业设置栏目颇具特色,便于“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落实  42-46
5 中、美两国母语教科书“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体现的比较  46-51
  5.1 中美母语教科书中体现“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共性  46-47
  5.2 中美母语教科书中体现“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差异  47-51
6 对改进我国语文教科书编写的建议  51-54
  6.1 课文设计应有利于师生活动  51
  6.2 作业设计应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指导性和拓展性  51-52
  6.3 课前引导应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着眼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  52
  6.4 课后练习要注重对学生习得“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52-54
参考文献  54-58
附录  58-59
致谢  59

相似论文

  1.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材结构的研究,G807.4
  2. 中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之比较研究,G623.58
  3. 中国大陆与台湾专业体育院校体操类课程内容的比较研究,G831
  4. 数字时代不同类型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倾向比较研究,G258.6
  5. 艺术体操教学中三种直观教学法的比较研究,G834
  6. 新时期我国东西部农民分化比较研究,D663.2
  7. 人教版、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的比较研究,G633.3
  8. 河南省新乡市中学学校美术教学和校外美术教学的比较研究,G633.955
  9. 民事能动司法探究,D926
  10. 会话含义特征强化性的英汉对比研究,H313
  11. 英国和美国公务员录用制度比较研究,D756.1
  12. “人教版”与“上科版”高中物理教科书必修本STS内容的比较研究,G633.7
  13. 改琦与罗塞蒂女性绘画形象比较研究,J20-03
  14. 中日初中数学教材例题的综合难度之比较研究,G633.6
  15. 中职物理(通用类)教材的比较研究,G633.7
  16. 中英两国中学历史课史料教学比较研究,G633.51
  17. 现行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助学系统的比较研究,G633.3
  18. 异工同曲论“夕阳”,J624.1
  19. 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的比较研究,J632.32
  20. 莫扎特《G大调第一长笛协奏曲》演奏版本比较研究,J624.1
  21. 全自动视野检查中正常策略和快速策略的比较研究,R775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 > 汉语语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