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学改革之探索
作 者: 李静华
导 师: 尹艳秋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教育管理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学模式 助学提纲 策略
分类号: G633.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18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针对中学物理教学的现状提出一套高效的教学管理模式。全文分四个部分阐述,引言部分包括问题的提出、选题的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一部分分析了目前中学物理教学模式的弊端、新课程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并阐明了“助学提纲”教学模式的内涵,其中包括“助学提纲”教学模式的概念、理论基础和优势;第二部分提出了“助学提纲”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包括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第三部分归纳了“助学提纲”教学模式的实践和反思,充分体现了“助学提纲”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对教师、学生、家长的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文献研究、个案研究等方法。本文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分析和研究了“助学提纲”教学模式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学管理的切实效果。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7 序言 7-14 一、问题的提出 7-8 二、选题的意义 8-10 (一)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困难重重 8-9 (二) 新课程背景下改变物理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9 (三) “助学提纲”教学模式体现新课改的要求 9-10 三、文献综述 10-12 (一) 新课程改革研究 10-11 (二) 教学模式研究 11-12 四、研究思路 12 五、研究方法 12-14 (一) 文献研究法 12 (二) 个别访谈法 12 (三) 问卷调查法 12-13 (四) 实验研究法 13-14 第一部分 “助学提纲”教学模式之理论分析 14-23 一、“助学提纲”教学模式的引入 14-19 (一) 传统物理教学模式的弊端 14-15 (二) 新课程对物理教学的要求 15-19 二、“助学提纲”教学模式的内涵 19-23 (一) “助学提纲”教学模式的概念 19-21 (二) “助学提纲”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21 (三) “助学提纲”教学模式的优势 21-23 第二部分 “助学提纲”教学模式之实施策略 23-38 一、教师的教学策略 23-34 (一) “助学提纲”的教学原则 23-25 (二) “助学提纲”的教学手段 25-31 (三) “助学提纲”的教学策略 31-34 二、学生的学习策略 34-38 (一) “助学提纲”的学习原则 34-36 (二) “助学提纲”的学习策略 36-38 第三部分 “助学提纲”教学模式之实践探索 38-47 一、“助学提纲”教学模式的基本经验 38-40 (一) 编写“助学提纲”之经验 38-39 (二) 使用“助学提纲”之经验 39-40 (三) “助学提纲”使用之教学反思 40 二、“助学提纲”教学模式的典型案例 40-45 三、“助学提纲”教学模式的研究反思 45-47 结束语 47-48 参考文献 48-5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50-51 附录一 初中生物理学习情况问卷调查表 51-53 附录二 《力》助学提纲 53-56 附录三 《声音的特征》助学提纲 56-59 附录四 《第六章压力与压强》助学提纲 59-72 后记 72
|
相似论文
- 超高空观测平台姿态控制设计与控制策略研究,V249.1
- 建筑遮阳方式研究,TU226
- 哈尔滨市道外区滨江开放空间设计研究,TU984.113
- 当代品牌展销店建筑设计研究,TU247
-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 任务型教学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H319
- 新课程下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与问题表征的研究,G633.6
-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 高中函数教学研究与实践,G633.6
-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 中职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研究,G633.6
-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TP242
- 法国迪卡侬公司新产品上市的策略研究,F274
- 《庄子》修辞策略探析,B223.5
- “小团队”健美操教学模式改善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G831.3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科教电视节目编导策略研究,G222.3
- 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管理研究,G617
-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技能培养研究,G652.4
- 中考数学创新性试题分析与命题研究,G633.6
- 番禺区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现状及其优化策略,G633.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 > 物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