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老子“无为”思想与中学班级管理

作 者: 张安娜
导 师: 吴继霞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教育
关键词:  无为  班级管理
分类号: G63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61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无为”思想是老子哲学中十分重要的思想,可以说是整个老子哲学体系的精髓,是老子“”的本质特性。本文通过剖析老子“无为”思想的含义、中学班级管理者如何“无为而治”、中学班级管理中的“无为”教育之“道”、“无为”教育之“法”和老子“无为”思想在中学班级管理上的现代价值等方面的阐述,指出“无为而治”的实质就是在班级管理中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内在基础,挖掘学生的内动力,全面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内外和谐,以达到“无为而无所不为”的目的。中学班级管理者要掌握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提高自身的修养,学习借鉴老子的“无为”思想,率先垂范,身教感染。在保证班级正常秩序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教育的规律,因势利导地“为”,有所作为地“为”,在创建班级和谐的人际关系、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表扬和批评教育学生、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等方面运用“无为而治”的教育艺术和技巧,将约之以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有机结合,教师要在教育中注重行“不言之教”,将“言”与“不言”完美结合;学生则要在“无为”的班级管理和教师指导下,充分作出自己积极“有为”的主观努力。只有班级管理者和学生真正遵循“无为”的精神,处理好“无为”和“有为”,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才能创造一个积极和谐的优良班集体。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引言  8-10
第一章 老子“无为”思想的含义和当代中学生的特点  10-16
  1.1 老子“无为”的含义和提出“无为而治”的原因  10-13
  1.2 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13-16
第二章 中学班级管理者如何“无为而治”  16-26
  2.1 “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16-17
  2.2 中学班级“无为”管理的原则  17-20
  2.3 中学班级管理者如何“无为而治”  20-26
第三章 中学班级管理中的“无为”教育之“  26-29
  3.1 老子“道”的含义  26-28
  3.2 “无为”教育之“道”  28-29
第四章 中学班级管理中的“无为”教育之“法”  29-39
  4.1 创建班级和谐的人际关系中的“无为教育”之法  29-32
  4.2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无为教育”之法  32-34
  4.3 班级管理中表扬和批评学生的“无为教育”之法  34-36
  4.4 班级管理中对问题学生的“无为教育”之法  36-39
第五章 老子“无为”思想在班级管理上的价值  39-41
  5.1 观念浸润至自化  39
  5.2 行为调整至和谐  39-40
  5.3 人本激励生创新  40-41
结语  41-42
参考文献  42-44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44-45
后记  45

相似论文

  1. 钢丝滚道球轴承的预紧与支承刚度理论及实验研究,TH133.331
  2. 基于流形学习的高维流场数据分类研究,V231.3
  3. 哈尔滨市道外区滨江开放空间设计研究,TU984.113
  4. 铁电薄膜与组分梯度铁电薄膜的性能研究,TM221
  5.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综合实验系统的研究与应用,TM73
  6. Ad-Hoc网络多信道MAC层协议的信道分配问题的研究,TN929.5
  7. 突发OFDM系统同步与信道估计算法及FPGA实现,TN919.3
  8. 基于均值匹配的Turbo码联合译码的Matlab实现,TN911.22
  9. 基于DSP的OFDM系统中的信道估计技术实现研究,TN919.3
  10. 低轨卫星移动信道特性模拟硬件实现,TN927.23
  11. DMR集群系统高层协议的设计和研究,TN929.52
  12. 呼吸道合胞病毒重组融合蛋白TB10.4-F1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的研究,R725.6
  13. “社会代理人”:于有为和无为之间,D625
  14. 水声通信网络MAC协议研究,TN929.3
  15. 无线协作中继位置的优化研究,TN925
  16.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可靠性研究,TM73
  17. 朱子为政之道研究,B244.7
  18. 东莞市镇区普通高中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G635.1
  19. 免疫磁珠纯化人呼吸道合胞病毒融合蛋白方法的建立,R373
  20. 道安与佛教中国化,B948
  21. RNAi技术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实验研究,R725.6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教师与学生 > 教师、班主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