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研究
作 者: 李莉萍
导 师: 宋立军
学 校: 广西师范大学
专 业: 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课堂管理 教师课堂管理行为 课堂学习共同体
分类号: G63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10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无论是从现代教育价值的转向还是从当前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以“教”为中心的传统课堂管理行为已不能适应发展要求。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应当寻求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来审视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创建以“学”为中心的教师课堂管理行为模式,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实现思想政治课三维目标的有效统一。课堂学习共同体无疑是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管理模式的组织基础。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将成为新课程改革下深化学科教学改革尤其是深化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前沿领域。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是教育特别是现代教育的一贯理想追求。将课堂视为一个基于共同成长愿景的、以交流协作为基本行为方式的学习组织,并将学习与生活的密切结合贯穿始终,使学生在共同学习中通过合作互动实现社会化成长是自杜威以来几代人的热望。日本学者佐藤学教授关于课堂社会形态演变的有关探索也为本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学习共同体这一理想课堂形态只有在信息社会的条件下才能找到其生存的合理土壤。然而,当前的课堂只是具备了形成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潜在条件,它仍是一种应然而非实然的“学习共同体”。要使课堂学习共同体真正成为蕴涵现代教育价值的教学实体,就应该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持续的互动沟通与合作对话,来形成其赖以存在和有效运作所必需的共同精神、文化价值与心理倾向,并通过不断的社会互动来激发和维持学习共同体的生命活力。因此,如何通过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以促进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是贯穿于本研究始末的基本论点。鉴于此,本研究将围绕课堂学习共同体这一全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构建,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管理行为进行研究。研究定位在教师如何通过合作沟通等行为方式组织课堂管理以促进乃至形成发展思想政治课课堂中的共同学习,从而促使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现实构建。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从五个部分深入论证本研究涉及的相关问题:第一部分,在引入借鉴组织行为学、学习型组织等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概念、特征、功能及其与传统课堂的区别,即由此回答“什么是课堂学习共同体”的问题;第二部分,深入分析了当前多数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构成要素的缺失及尚未形成真正的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现状与原因,进一步论证了在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中引入教师课堂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教师课堂管理行为是促成共同学习的基本手段,强调形成共同学习的组织基础需要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转变。在促进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课堂管理行为应主要围绕促进课堂沟通,形成共同愿景,对学生互动合作程度的关注以及提供组织保障等方面展开高效运作。从而回答了“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为何要引入教师课堂管理及如何开展课堂管理”的问题;第三部分,运用观察法、访谈法、课例分析等实证方法对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主要围绕思想政治课教师在促进共同学习方面的组织操作行为,包括教师在促进沟通以及组织共同学习中的具体行为等方面进行多侧面调查,以求深入了解课堂现状并发现提出问题。第四部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教师课堂管理观、促成共同愿景、促进沟通与分享、提供共同学习的组织保障以及给予激励等方面提出改进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策略建议。由此回答了“如何改进课堂管理行为,促进课堂学习共同体建立”的问题。第五部分,小结本课题并对后续研究进行前瞻思考。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10 前言 10-16 一、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10-14 (一) 课堂社会形态的演变 10-11 (二) 新课程教育理念由“教”到“学”的转移 11-12 (三) 思想政治课课堂实践中的困境与出路 12-13 (四) 问题提出:从应然到实然 13-14 二、研究现状 14 三、研究方法 14-15 四、研究价值与基本思路 15-16 第一部分 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基础理论研究 16-23 一、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基础 16-17 (一) 组织行为学理论 16 (二) 学习型组织理论 16-17 二、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概念界定 17-18 (一) 现有研究文献中的学习共同体 17-18 (二) 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提出 18 三、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特征分析 18-20 (一) 共同愿景 19 (二) 以团队学习为基础 19-20 (三) 以协作为基本行为方式 20 (四) 民主与分享 20 (五) 互相信任的氛围 20 四、课堂学习共同体与传统课堂的区别 20-22 (一) 组织理念 20-21 (二) 组织目标 21 (三) 组织文化 21 (四) 组织结构 21-22 五、课堂学习共同体的价值与功能 22-23 (一) 信息交流和共享,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2 (二) 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成长 22-23 第二部分 教师课堂管理行为在课堂学习共同体构建中的引入与运用 23-28 一、现实中绝大多数课堂还不是课堂学习共同体 23 二、教师课堂管理行为在课堂学习共同体构建中的引入 23-28 (一) 课堂学习共同体存在的条件分析 23-25 (二) 教师课堂管理行为在课堂学习共同体构建中的价值呈现 25-26 (三) 教师课堂管理行为在课堂学习共同体构建中的引入 26-28 第三部分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现状 28-35 一、思想政治课教师课堂管理现状 28-31 (一) 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现状考察 28-30 (二) 教师教学活动组织行为的新尝试 30-31 二、基于现状的问题讨论 31-33 (一) 传统独白式知识教学仍占主导地位 31 (二) 缺乏合作分享的个体学习仍是课堂学习的首选 31-32 (三) 缺乏对共同学习的管理和促进 32-33 三、问题讨论的指向 33-35 第四部分 构建思想政治课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对策思路 35-50 一、转变教师传统的课堂管理观,确立符合教学改革的管理观 35 二、促成共同愿景,形成共同学习的源动力 35-39 (一) 鼓励和帮助学生建立个人愿景 36-37 (二) 促进个人愿景融汇 37 (三) 培育共识,融入课程理念 37-39 三、促进沟通,激发共同学习的生命活力 39-45 (一) 交流与沟通,促使学生明确沟通的目的 39-40 (二) 创造接纳的沟通氛围,促进理解与信任 40 (三) 培养学生的有效沟通技能 40-43 (四) 建立和完善课堂沟通机制,健全沟通渠道 43-45 四、组织规划,建立课堂学习共同体交往互动的组织基础 45-46 (一) 营造合作的团队文化 45 (二) 确定合理的团队规模 45-46 (三) 确定不同能力的团队成员 46 (四)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标准 46 五、给予激励,为持续的共同学习提供保证 46-50 (一) 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内在的共同学习的热情 47-48 (二) 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与肯定,形成良性循环 48-50 第五部分 结语与研究展望 50-52 一、研究的回顾与总结 50-51 二、研究的创新点 51 三、后续研究展望 51-52 注释 52-54 参考文献 54-60 附录1 60-62 附录2 62-63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63-64 后记 64-65
|
相似论文
- 云南省民办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G633.2
- 中职学校课堂管理改善策略研究,G717
- 构建课堂学习共同体促进课堂教学公平的有效实现,G424.21
- 中职学校课堂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G712.4
- 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G633.2
- 思想政治课教学反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G633.2
-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探析,G633.2
- 建构主义视阈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探究,G633.2
-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培养探究,G633.2
- 情境创设在高中政治课中的运用,G633.2
- 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析,G633.2
- 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多维互动教学有效性的研究,G633.2
- 思想政治发展性课堂评价探析,G632.4
- 中学英语课堂管理模式研究,G633.41
- 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价值研究,G633.2
-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G633.2
-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进探究,G633.2
- 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G206
- 情感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G633.2
- 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倦怠研究,G633.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中等教育 > 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 > 政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