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实践性课程体系的研究
作 者: 刘静
导 师: 彭海蕾
学 校: 陕西师范大学
专 业: 学前教育学
关键词: 免费师范生 课程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理想教育
分类号: G6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新时期以来,由于国家对基础教育师资的高度重视,使得我国的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如教师结构不合理,投入严重不足,教师培训滞后等。针对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国家对师范教育一直在尝试进行改革。比如,在师资短缺的时候,一度对报考师范的考生有诸多的优惠:减免学杂费;每月固定发放生活补助;个别省份第一志愿报考师范加分;师范生毕业包分配等等。这一系列对师范教育的倾斜政策,对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师范,缓解师资队伍的不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自1997年以来,在受教育者普遍按照成本分担原则缴费入学和高等师范院校转型的背景下,师范生免费教育被取消,师范教育出现被弱化的倾向。基于这种局面,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要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免费师范生政策实施以后师范生群体发生了一些变化,在生源质量、性别构成、培养目标等方面都与以往的师范生不同。针对这些不同对于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策略必然发生一些改变。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始于我国师范教育改革,即中师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升格为师专或并入高师。以前本科学前教育专业重点培养中师教育学及心理学师资,现在则主要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免费师范生政策实施后,其培养目标又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即重点培养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的最大不同在于学生从业目标明确——即成为基础教育教师,任务清晰——即担负基层基础教育的重任,未来从教区域明确——即生源地当地的中小学。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对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就呈现出明显的实践性倾向,因此应该建立相应的实践性课程体系。文章主要从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含义,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实施措施以及构建实践性课程体系的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阐释,还对学前教育专业不同于其他师范专业的特点——艺术课程的开设提出了改革的建议。在课程体系构建中还根据对学生的访谈提出了对目前实施的本科生“2+2”培养模式的相关建议。另外通过对个别免费师范生的访谈了解目前免费师范生的思想动向,根据他们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教育策略,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以及职业理想教育等。最后,根据目前免费师范生政策的规定和实施状况提出建设政策执行的保障体系的建议,优化政策的实施效果。
|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1章 前言 8-14 1.1 研究的缘起 8-10 1.2 研究目的 10 1.3 研究方法 10-12 1.4 研究综述 12-13 1.5 研究过程 13 1.6 创新与不足之处 13-14 第2章 免费师范生政策实施后师范教育的新变化 14-26 2.1 入学分数高,生源质量好 14-15 2.2 培养目标发生改变 15-16 2.3 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培养目标的新变化 16-19 2.4 目前免费师范生思想状况的新变化 19-26 第3章 适应政策改革内容,构建实践性课程体系 26-46 3.1 明晰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内涵 26-27 3.2 提出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 27-32 3.3 实践性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 32-34 3.4 规划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34-37 3.4.1 实践环节在时间上的延伸和贯通 34-35 3.4.2 实践方式在空间上的拓展 35 3.4.3 实践内容在实施中的整合与提升 35-36 3.4.4 实践理念在课程中的全息浸透 36 3.4.5 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统整效应 36-37 3.4.6 实践性课程实现方式的多样化 37 3.5 制定实践性课程体系的评价标准 37-39 3.5.1 实践性课程体系评价在"教"方面的体现 37-38 3.5.2 实践性课程体系评价在"学"方面的体现 38-39 3.6 艺术课程改革 39-43 3.6.1 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 40-42 3.6.2 解决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存在问题的对策 42-43 3.7 提出对"2+2"培养模式的实施建议 43-46 第4章 完善免费师范生培养机制的保障体系 46-50 4.1 政策制定层面 46-48 4.1.1 政策的完善和物质保障 46-47 4.1.2 课程规划的方向性指导 47 4.1.3 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 47-48 4.2 政策实施层面 48-50 参考文献 50-52 致谢 52-53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3-54
|
相似论文
-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 扩招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G643.1
- 视觉文化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432.62
- “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G41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64
- 道德榜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研究,G641
-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研究,G647.38
-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D267.6
- 税务系统反腐倡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F812.42
- 交往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G641
- 建立虚拟班级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 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3.1
-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G641
- 高校经济困难生资助研究,G647
- 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 主体间性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构建的探索,G641
- 外国留学生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研究,G648.9
-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研究,G641
- 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G6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师范教育 > 教学理论、教学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