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生态平衡观视域下的高等学校职能调控研究

作 者: 王平
导 师: 靳占忠
学 校: 河北科技大学
专 业: 高等教育学
关键词: 生态平衡 高等学校职能 调控 生态型人才 学科生态 生态互动 协同进化
分类号: G64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1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高等教育生态学研究已成为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运用生态学的思维和方法研究高等教育,并用以指导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高等教育理论发展的新突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工业文明进程中对现实功用性的偏重、高等教育规模的大幅扩张等原因,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也出现了很多表现在培养人才、发展知识和服务社会等职能上的失衡问题。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的来临,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探索一种符合生态文明观的高等教育理念尤显必要。高等教育生态平衡观成为绝佳选择,因为高等教育生态平衡是高等教育生态学的一个核心概念,高等教育的发展既要把生态平衡作为遵循的原则,又要把实现生态平衡作为发展的目标。“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自然生态系统能够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自我调节作用实现平衡,而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以人为中心,是人工生态系统,需要人的调控才能实现平衡。高等教育生态平衡观,要求依据生态学观点和方法,按照“循环再生、协调共生、持续稳生”的生态调控原则对高等教育系统进行调节控制,使系统的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化和最优化,使高等教育系统保持生态平衡,以实现高等教育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基于此,运用生态平衡的原则和方法,对高等学校每一职能的演变进行生态学分析,相应地提出培养符合生态文明需求的生态型人才;构建富有活力的学科生态系统;推进高等学校与社会的良性生态互动等观点。并将三职能视为整体,从职能体系演进的角度对其进行调控研究,提出推进高等学校职能协同进化的观点,从而推动高等教育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第1章 绪论  11-19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2
    1.1.1 从高等教育管理者的时代使命谈起  11
    1.1.2 为高等教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11-12
    1.1.3 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新的价值观审视  12
  1.2 高等教育生态研究的现状  12-16
    1.2.1 国外高等教育生态研究概述  13-14
    1.2.2 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研究概述  14-16
    1.2.3 高等教育生态学研究总述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6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6-17
  1.4 研究方法  17-19
    1.4.1 生态学方法  17
    1.4.2 跨学科方法  17-18
    1.4.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18
    1.4.4 文献法  18-19
第2章 生态平衡观与高等学校职能调控  19-28
  2.1 高等教育生态平衡观的确立  19-20
  2.2 高等教育生态平衡的内涵分析  20-22
    2.2.1 高等教育生态平衡是动态平衡  20-21
    2.2.2 高等教育生态平衡受制于系统与环境的交换关系  21
    2.2.3 高等教育生态平衡表现为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平衡  21-22
  2.3 高等教育生态失衡概述及追因  22-25
    2.3.1 高等教育能量流动失衡  22-24
    2.3.2 高等教育系统结构与功能失衡  24
    2.3.3 高等教育生态失衡的原因分析  24-25
  2.4 生态平衡观与高等学校职能调控  25-27
  2.5 本章小结  27-28
第3章 培养人才职能调控:培养生态型人才  28-38
  3.1 培养人才职能中的生态失衡问题  28-29
    3.1.1 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度统一  28
    3.1.2 物质主义导致人才培养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失衡  28-29
  3.2 生态型人才的内涵  29-30
  3.3 生态型人才培养的迫切性  30-32
    3.3.1 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启示  30-31
    3.3.2 破解人类价值观危机的需要  31
    3.3.3 人才培养目标的时代性需要  31-32
  3.4 培养生态型人才的策略选择  32-37
    3.4.1 推进生态德育,解除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危机  32-34
    3.4.2 优化课程体系,解除知识结构失衡危机  34-35
    3.4.3 构建生态校园,营造身心愉悦的人才成长环境  35-37
  3.5 本章小结  37-38
第4章 发展知识职能调控:构建和谐的学科生态系统  38-47
  4.1 发展知识职能中的生态失衡问题  38-39
  4.2 和谐的学科生态系统的构成  39-40
  4.3 学科生态演替  40-43
    4.3.1 学科生态位与学科关系类型  40-41
    4.3.2 学科生态演替规律  41-42
    4.3.3 学科生态演替机制  42-43
  4.4 构建和谐的学科生态系统  43-46
    4.4.1 和谐学科生态系统的构建目标  43-44
    4.4.2 和谐学科生态系统的构建策略  44-46
  4.5 本章小结  46-47
第5章 服务社会职能调控:推进高校与社会生态互动  47-56
  5.1 服务社会职能中的生态失衡问题  47-49
  5.2 高等学校与社会生态互动的必然性  49-51
    5.2.1 高等学校与外部环境关系密不可分  49-50
    5.2.2 生态互动是高等学校平衡发展的必由路径  50-51
  5.3 高等学校与社会生态互动的表现  51-52
    5.3.1 高等学校对社会发展的资源供给  51
    5.3.2 社会发展对高等学校的资源供给  51-52
  5.4 高等学校与社会生态互动的推进策略  52-54
    5.4.1 宏观调整高等学校生态布局  52-53
    5.4.2 坚持大力度开放合作  53-54
    5.4.3 依托特色优势寻找互动的“耦合点”  54
    5.4.4 基于学术性开展社会服务  54
  5.5 本章小结  54-56
第6章 高校职能体系调控:促进高校职能的协同进化  56-66
  6.1 高等学校职能体系中的生态失衡问题  56-57
    6.1.1 培养人才职能与发展知识职能的失衡  56
    6.1.2 发展知识职能与服务社会职能的失衡  56-57
    6.1.3 培养人才职能与服务社会职能的失衡  57
  6.2 高等学校职能的生态统一性  57-59
    6.2.1 统一于人才要素的高等学校职能  57-58
    6.2.2 统一于知识要素的高等学校职能  58
    6.2.3 统一于社会要素的高等学校职能  58-59
  6.3 高等学校职能协同进化的内涵  59-61
    6.3.1 进化与协同进化  59-60
    6.3.2 高等学校职能协同进化的内涵  60-61
  6.4 促进高等学校职能的协同进化  61-64
    6.4.1 高等学校按照职能依据的分类  61-63
    6.4.2 促进高等学校职能协同进化的策略  63-64
  6.5 本章小结  64-66
结论  66-67
参考文献  67-7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73-74
致谢  74

相似论文

  1. 基因调控网络模型描述语言研究,Q78
  2. 多转录因子组合调控研究,Q78
  3. 中等艺术学校师生冲突的现状与调控对策研究,G456
  4. 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问题与对策研究,F301
  5. 在大肠杆菌内引入MVA途径高效合成抗疟药青蒿素前体—紫穗槐-4,11-二烯,TQ463
  6. 光调控对花烛组织培养及试管苗光合特性的影响,S682.14
  7. 媒介在乡村日常生活中的角色,D422.7
  8. 营养调控对猪生产性能及氮磷排放影响的研究,S828.5
  9. 产酶溶杆菌OH11菌株胞外酶调控相关基因ctp的克隆及功能分析,TQ925
  10. 小麦苗期磷胁迫诱导紫色酸性磷酸酶基因和转录因子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与分析,S512.1
  11. 江苏省典型茶园土壤酸化动态及调控措施研究,S571.1
  12. 水稻弱势籽粒昼夜灌浆充实的化学调控生理机制研究,S511
  13. 逐渐干旱对牡丹实生苗生理指标的影响和牡丹GA20-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S685.11
  14. 太湖猪卵巢组织FSHR基因表达水平与5’调控区多态性分析,S828
  15. 小鼠脂肪源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成骨诱导前后造血调控相关因子表达的实验研究,R329
  16. KZNF家族中p53调控分子的筛选及功能鉴定(AxZ型、SABZ型和ACxZ型),R730.2
  17. 自溶链霉菌almR Ⅰ和almR Ⅱ基因在自溶霉素生物合成中的调控作用,R915
  18. 黄霉菌素产生菌的诱变选育与发酵工艺的调控分析,TQ920.6
  19. 凋亡调控因子Survivin、XIAP以及c-Jun、NF-κB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R737.31
  20. 四叔丁基苝多面体微纳晶体的制备与XANES和XEOL的研究,TB383.1
  21. 新政背景下基于价值链开门子公司竞争力研究,F293.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