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学生生命态度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作 者: 王俨辉
导 师: 杨燕
学 校: 天津大学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关键词: 大学生 生命态度 生命态度量表 影响因素分析 对策与建议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9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大学生的生命态度不仅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质量,还对自杀、自残、杀人、伤人等极端行为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目前大学生生命态度研究的不足,本研究的目的首先是选择合适的生命态度测量工具并考察其信效度,并对当前大学生生命态度的现状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大学生生命态度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寻找提高大学生生命态度的切入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本研究选用了台湾学者谢曼盈编制的《生命态度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在大学生中进行试测,结果表明:《生命态度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在内容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方面均达到较好的水平。使用《生命态度量表》对970名大学生进行的正式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的生命态度整体上处于较好的水平,但同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的生命态度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在理想、生命自主、存在感、死亡态度等方面,很多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态度。对大学生生命态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大学生的生命态度与年龄、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健康状况、生活态度、生活满意度、学习成绩满意度、专业满意度、学校满意度、人际关系满意度、自杀态度、家庭氛围、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性别、专业类别、是否有亲友死亡的经历等因素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是否有宗教信仰、家庭所在地、学校类别、学历类别、父母亲文化程度等因素并无显著相关。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改善大学生的生命态度:加强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并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身心同时健康发展;改善大学生对负性生命经验的态度,提高生活满意程度;改善家庭环境,并对大学生实施系统的生命教育。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8 前言 8-10 第一章 大学生生命态度研究概述 10-18 1.1 概念界定 10-12 1.1.1 生命 10-11 1.1.2 态度 11 1.1.3 生命态度 11-12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5 1.3 问题的提出 15-18 1.3.1 当前研究的不足 15-16 1.3.2 本研究的目的 16-18 第二章 《生命态度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18-24 2.1 研究工具 18 2.2 《生命态度量表》试测样本的人口学特征及试测结果 18-19 2.3 《生命态度量表》的信度分析 19-20 2.4 《生命态度量表》的效度分析 20-22 2.4.1 内容效度 20-21 2.4.2 《生命态度量表》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量表》的相关效度 21-22 2.4.3 《生命态度量表》与《生活满意度量表》的相关效度 22 2.5 小结 22-24 第三章 大学生生命态度现状调查分析 24-40 3.1 调查问卷的构成及样本的人口学特征 24-25 3.1.1 调查问卷的构成 24 3.1.2 调查样本的人口学特征 24-25 3.2 《生命态度量表》正式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 25-26 3.3 大学生《生命态度量表》参考标准的制定 26-32 3.4 大学生生命态度现状分析 32-37 3.4.1 大学生生命态度理想维度分析 32 3.4.2 大学生生命态度生命自主维度分析 32-33 3.4.3 大学生生命态度存在感维度分析 33-34 3.4.4 大学生生命态度爱与关怀维度分析 34-35 3.4.5 大学生生命态度生命经验维度分析 35 3.4.6 大学生生命态度死亡态度维度分析 35-36 3.4.7 大学生生命态度整体分析 36-37 3.5 小结 37-40 3.5.1 人生缺乏理想,生活空虚迷茫 37-38 3.5.2 过于关注自我,缺乏关爱情感 38 3.5.3 缺乏生命自主能力,自我存在感缺失 38-39 3.5.4 无法正视困难和挫折,对死亡缺乏正确的认识 39-40 第四章 大学生生命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40-46 4.1 大学生生命态度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40-41 4.2 大学生生命态度影响因素归纳总结 41-46 4.2.1 固有特征分析 42-44 4.2.3 可改变因素分析 44-46 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 46-52 5.1 加强对生命的认识,正确看待并接纳负性生命经验 46-47 5.2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47 5.3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培养良好的个性 47-48 5.4 提高生活满意程度,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48-49 5.5 改善家庭氛围,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49-50 5.6 加强生命教育,在高校中实施系统的生命教育课程 50-52 第六章 本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52-53 参考文献 53-58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58-59 附录:大学生生命态度调查问卷 59-65 致谢 65
|
相似论文
-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 大学生应对能力现状及其干预研究,B844.2
-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 高校成人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G724
-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 福建省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41
- 艺术体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功能的影响,G834-4
- 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初级套路对普通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G831.3
-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267.6
-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哲学思考,G641
- 大学生成人依恋、完美主义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 邯郸市构建服务型政府问题研究,D630
- “美国大学生早期干预计划”理论与实践研究,G649.712
- 英国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研究,G649.561
- 自传体记忆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B842.3
- 大学生人际压力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B844.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