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研究
作 者: 李斐斐
导 师: 张辉
学 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专 业: 高等教育学
关键词: 大学生 合作能力 培养 策略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54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培养大学生的合作能力,可以使大学生个体的力量在共同的目标上凝聚起来,形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团队,增强竞争的实力,产生1加1大于2的增倍效应。大学生在相互合作中,交流信息,增长知识,学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即合作能力。在知识从综合到分化,分化到综合的时代,合作能力是大学生人生成长与发展的利器,在当前市场经济“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下,具有合作能力的人才更为社会上用人单位所欢迎与青睐。大学生合作能力的要求与培养,具有其时代背景及理论和社会依据。大学生合作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或社会关系中,为追求共同的目标,享受共同活动带来的快乐,或为了加深彼此的关系,以一种协调的方式一起行动而表现出来的各种个性特征的总和。大学生合作能力由合作意识、相关知识、合作技能以及合作品质等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相互协调,共同构成了合作能力的整体,其中合作意识是先导,相关知识是基础,合作技能是关键,合作品质是保障。问卷实证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合作意识有必要加强,知识储备尚显不足,合作技能与合作品质有不同程度的缺失。而意识观念、环境因素、个人因素是大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主导因素。大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策略围绕合作意识、相关知识、合作技能、合作品质四个维度展开。培养大学生合作能力的其他有效途径包括协作型教师的榜样示范,校园文化建设上的熏陶,大学生社团的组建,社会实践的锻炼以及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绪论 9-16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9-11 1.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9-10 1.1.2 选题意义 10-11 1.2 研究综述 11-14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1.4 研究方法 14-16 第二章 大学生合作能力要义阐释及其理论、社会依据 16-23 2.1 合作概念辨析 16 2.2 能力概念辨析 16-17 2.3 大学生合作能力要义阐释 17 2.4 大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理论依据 17-21 2.4.1 群体动力理论 17-18 2.4.2 交往理论 18-19 2.4.3 共生理论 19-20 2.4.4 选择理论 20-21 2.5 大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社会依据 21-23 2.5.1 科技发展的综合分化趋势要求合作攻关 21 2.5.2 科学精神的深刻内涵对团结协作的要求 21 2.5.3 团结合作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21-22 2.5.4 社会用人单位对团结合作精神的要求 22-23 第三章 大学生合作能力构成要素及其要素关联性研究 23-31 3.1 大学生合作能力的构成要素 23-28 3.1.1 合作意识 23-24 3.1.2 相关知识 24 3.1.3 合作技能 24-26 3.1.4 合作品质 26-28 3.2 大学生合作能力构成要素关联性研究 28-31 3.2.1 合作意识是先导 28-29 3.2.2 相关知识是基础 29 3.2.3 合作技能是关键 29-30 3.2.4 合作品质是保障 30-31 第四章 大学生合作能力现状与影响因素 31-40 4.1 大学生合作能力现状调查 31-35 4.1.1 对大学生合作意识的调查情况 31-32 4.1.2 对大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调查 32 4.1.3 对大学生合作技能的调查 32-33 4.1.4 对大学生合作品质的调查 33-34 4.1.5 对大学生合作能力认识与培养的调查 34-35 4.2 影响大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 35-40 4.2.1 意识观念因素 35 4.2.2 环境因素 35-38 4.2.3 个人因素 38-40 第五章 大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 40-54 5.1 培养合作意识 40-42 5.1.1 确立合作型人才培养观 40 5.1.2 形成完善的教育评价观 40-41 5.1.3 塑造新型的师生合作观 41 5.1.4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1-42 5.2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42-43 5.2.1 教育内容:推进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的融合 43 5.2.2 教育方法:推进人文方法和科学方法的融合 43 5.2.3 教育目标:推进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 43 5.3 训练合作技能 43-47 5.3.1 加强人际沟通,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 43-44 5.3.2 采用学生干部轮换制,培养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44-45 5.3.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应对挫折的反应能力和意志力 45-46 5.3.4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 46-47 5.4 塑造合作品质 47-49 5.4.1 诚信友爱的品德教育 47-48 5.4.2 平等尊重的处事原则教育 48 5.4.3 宽以待人的道德教育 48-49 5.4.4 集体责任感教育 49 5.5 培养大学生合作能力的环境建设 49-54 5.5.1 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创设大学生合作能力养成的组织 49-50 5.5.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大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氛围 50-51 5.5.3 加强社会实践,提供大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舞台 51-52 5.5.4 加强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让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 52 5.5.5 加强协作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学生树立合作的榜样 52-54 结语 54-55 参考文献 55-58 致谢 58-59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59-60 调查问卷 60
|
相似论文
- 超高空观测平台姿态控制设计与控制策略研究,V249.1
- 建筑遮阳方式研究,TU226
- 哈尔滨市道外区滨江开放空间设计研究,TU984.113
- 当代品牌展销店建筑设计研究,TU247
-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 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H05
- 中职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研究,G633.6
-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TP242
- 法国迪卡侬公司新产品上市的策略研究,F274
- 光调控对花烛组织培养及试管苗光合特性的影响,S682.14
- 《庄子》修辞策略探析,B223.5
-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科教电视节目编导策略研究,G222.3
- 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管理研究,G617
-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技能培养研究,G652.4
- 番禺区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现状及其优化策略,G633.3
- 中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研究,G633.3
-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途径的探析,G633.3
- 广州市中学普及开展第一套校园集体舞的策略研究,G633.96
-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 东莞镇区初中学生作文语言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G633.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