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柔性研究

作 者: 李昌艳
导 师: 王华
学 校: 沈阳工业大学
专 业: 企业管理
关键词: 高校 科技成果 转化 系统 柔性
分类号: G64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8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每年高校都能完成许多科研成果,但最终能够转化应用并形成规模生产的却很少,一般只占成果总数的20%,这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高达85%的转化率形成鲜明的对比。大量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呈现出成果多、转化少、推广难的局面。这里自然有观念、体制、法律、政策等方面原因,但关键在于如何从深层、系统理论的层次上研究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动力机制,建立柔性化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本论文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的实际情况出发,大量查阅了国内外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资料以及成功的典范,在以文献调研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转化率低的原因不仅从理论上而且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柔性化的概念,运用有关柔性制造的理论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构建柔性评价模型,并提出了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柔性的路径。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把柔性概念扩展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上,以柔性作为衡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的价值标准,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看成是系统工程中供给与需求的协调过程,通过系统的柔性化运作,以实现科技成果的需求与供给的平衡。通过系统的理论及先进实例经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由若干动态的多层次要素综合而成的、并在内外动力作用下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演化的复杂系统,只有综合协调这些要素,才能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效对接。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绪论  10-19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价值  10-11
    1.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0-11
  1.2 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综述  11-17
    1.2.1 国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现状  11-15
    1.2.2 国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15-17
  1.3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基本思路  17
  1.4 论文创新之处  17-18
  1.5 论文的研究作用  18-19
第二章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环境及国外经验借鉴  19-28
  2.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环境  19-21
    2.1.1 科技板块  19-20
    2.1.2 大学科技园  20
    2.1.3 产业板块  20-21
  2.2 牛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状况分析  21-23
    2.2.1 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是实现高效益转化的基础  21-22
    2.2.2 适宜的激励机制是促进牛津大学科研成果成功转化的保障  22
    2.2.3 构建权责明确、利益共享的运作机构是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关键..  22-23
  2.3 牛津大学科技成果成果转化效应  23-24
    2.3.1 技术成果转化的经济影响凸显  23-24
    2.3.2 促进了牛津大学科技园的协调发展  24
    2.3.3 形成了易货经济亚文化圈  24
  2.4 牛津大学成功经验与我国现状的对比分析  24-27
    2.4.1 科研投入强大,研发队伍实力强、科研成果多  24-25
    2.4.2 恰当的人才激励机制,政策上给与了大力扶持  25-26
    2.4.3 得益于技术转化中介的专业化运作  26-27
  2.5 小结  27-28
第三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分析  28-37
  3.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及其复杂性  28-30
    3.1.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  28-29
    3.1.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复杂性  29-30
  3.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系统动力学框架分析  30-31
  3.3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模型  31-35
    3.3.1 模型阐述  31-34
    3.3.2 模型的构建  34-35
  3.4 小结  35-37
第四章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柔性分析  37-46
  4.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柔性相关概念界定  37-38
  4.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柔性涵义  38-39
    4.2.1 柔性是提高系统效能,获取持久竞争优势的战略能力  38
    4.2.2 柔性是系统各要素综合作用涌现出来的整体特性  38
    4.2.3 柔性是多维属性有机集成而形成的综合能力  38-39
  4.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柔性分析  39-41
    4.3.1 因素分析  39-40
    4.3.2 视图分析  40-41
  4.4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柔性评价  41-45
    4.4.1 评价方法  41
    4.4.2 评价框架  41-44
    4.4.3 评价模型  44-45
  4.5 小结  45-46
第五章 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柔性对策  46-50
  5.1 更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观念  46-47
  5.2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激励机制  47
  5.3 建立健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资体系  47-48
  5.4 提高科技中介的服务水平  48
  5.5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统筹管理  48-49
  5.6 小结  49-50
第六章 结论  50-52
  6.1 论文所做工作  50
  6.2 进一步应开展的研究问题  50-52
参考文献  52-54
在学研究成果  54-55
致谢  55-56
附录  56

相似论文

  1. 分布式移动多载舰OTHR系统姿态测量方法的研究,P228.4
  2. 煤制油连续性模型系统的实现及其液化实验研究,TQ529.1
  3. 微细线切割往复走丝机构的设计及控制系统的研究,TG484
  4. 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试验研究,X703
  5. 陀螺稳定跟踪平台研究,V241.5
  6. 卫星光通信粗瞄控制系统的设计及故障诊断,V443.1
  7. SINS/GPS组合导航系统算法研究,V249.328
  8. 金属蜂窝与再生冷却通道的传热特性研究,V215.4
  9. 机载导弹的传递对准研究,V249.322
  10. 基于LAH032.905标准的汽车点火线圈终检系统研究,U472.9
  11.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电动汽车电池组综合测试技术研究,U469.72
  12. 基于感性负载的车身网络控制系统,U463.6
  13. 汽车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U463.4
  14. 船用舵机电液伺服单元单神经元PID控制,U666.152
  15. 大型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节能运行若干问题分析,TU831.6
  16. 添加剂减阻技术在集中供暖系统中的节能应用,TU995
  17.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18. 热风送粉改为乏气送粉系统的方法和关键设备的研究,TK223.25
  19. 复杂边界条件下多体结构的瞬态热分析,TK124
  20. 基于精细积分法的电力系统动态电压稳定仿真研究,TM712
  21. 基于MODBUS的发电厂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TM62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科学研究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