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 者: 宋丹
导 师: 陶艳华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责任意识教育 理论基础 教育目标 方法与途径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8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世界各国在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的同时,加剧了综合国力的竞争,而这种竞争的实质归根结底是知识与人才的竞争。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要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振兴中华的神圣职责,当代大学生不但要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而且要具备将这种责任意识自觉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实现“知”与“行”的统一。因此,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成为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与成才,关系到高校能否为社会输出合格人才,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随着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在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过程中过于关注自我利益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忽视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淡化了对国家、社会和集体的责任感,社会责任意识呈现弱化趋势。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实效性成为社会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呼唤。本文认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就是针对大学生这一具有较高思想和文化素质的特殊群体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活动,这一过程不仅包括准则的制定,更重要的在于如何通过教育活动将这些准则植入大学生的意识当中,并且培养其践行责任的能力与自我约束的意识。时代性、多样性、实践性和整合性等特点决定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是一个涵盖关爱意识、奉献意识、自律意识与实践意识教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从如下三方面进行阐述:第一,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提炼以及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总结出影响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实效性发挥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教育理论上,缺乏对权利义务关系法律理论的深入把握,不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引导作用,对现有理论基础的动态研究不够;教育目标上,目标的制定忽视大学生个体的需要、过于理想化、缺乏层次性;教育途径与方法上,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明显、教育软环境建设不足、实践教育和考评机制存在欠缺等。第二,国外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成功经验。通过阅读国外有关文献、分析国外相关案例并进行比较等方法,总结出国外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在理论基础、目标确立及实施方法与途径方面的一些成功经验。在理论基础研究方面,应借鉴日本“和魂洋才”与新加坡“东体西用”的经验,吸收利用国外先进教育理论中的有益成分,拓宽理论研究视角;在教育目标制定方面,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和谐统一,在此基础上增强大学生的国际意识,以开放的眼光确立自身的社会责任;在实施方法与途径上,充分借鉴国外在教育体系和教育网络构建、监管机制的建立以及课程设置等多方面的经验。第三,加强和改进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对策。在对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对国外相应的成功经验进行提炼概括的基础上,本文从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理论研究、及时调整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目标和优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法三方面,提出如下对策:发掘权利义务关系的法理支撑作用、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理念引导作用,并要随时跟踪理论研究动态,为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和谐统一;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深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注重教育效果的评价、加强实践教育。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引言  9-21
一、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21-29
  (一) 教育理论基础的研究存在薄弱环节  21-23
    1. 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  21-22
    2. 缺乏对理论基础的动态探究  22-23
  (二) 教育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层次性  23-25
    1. 忽视大学生个体的需要  23-24
    2. 过于理想化  24
    3. 缺乏层次性  24-25
  (三) 教育途径与方法存在缺陷  25-29
    1.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的弱化  25-26
    2. 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26
    3. 缺乏软环境建设  26-28
    4. 实践环节薄弱  28
    5. 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28-29
二、国外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成功经验  29-39
  (一) 理论基础坚实  29-33
    1. 欧美国家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  29-31
    2. 亚洲国家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  31-33
  (二) 教育目标明确  33-34
    1. 美国的“大众化”教育目标  33
    2. 英法的“责任公民”教育目标  33
    3. 韩国的“弘益人间”教育目标  33-34
    4. 日本的“社会角色”教育目标  34
    5. 新加坡的“国家意识”教育目标  34
  (三) 教育方法与途径有效  34-39
    1. 美国全方位、多层次教育体系的构建  34-36
    2. 英国师资培训及考评机制的建立  36
    3. 法国教育督导机制的建立  36-37
    4. 日本立体化教育与研究网络的构建  37
    5. 新加坡《儒家伦理》课程实效性的发挥及教育的法制保障  37-39
三、加强和改进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对策  39-51
  (一) 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理论研究  39-42
    1. 发掘权利义务关系的法理支撑作用  39-40
    2. 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理念引导作用  40-42
    3. 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  42
  (二) 与时俱进调整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目标  42-46
    1. 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2-44
    2. 实现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统一、和谐  44-46
    3. 培养大学生国际意识  46
  (三) 优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46-51
    1. 深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46-47
    2. 凸显教育的实践性  47-48
    3. 建立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评价体系  48-51
结论  51-52
参考文献  52-55
附录  55-57
后记  57-58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58

相似论文

  1.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2.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3.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4. 大学生应对能力现状及其干预研究,B844.2
  5.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6. 高校成人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G724
  7.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9. 福建省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41
  10. 艺术体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功能的影响,G834-4
  11. 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初级套路对普通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G831.3
  1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13.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14.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267.6
  15.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哲学思考,G641
  16. 大学生成人依恋、完美主义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17. 区域内示范性高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G639.2
  18. “美国大学生早期干预计划”理论与实践研究,G649.712
  19. 英国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研究,G649.561
  20. 我国碳减排服务外包理论与对策探索,X321
  21. 自传体记忆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B842.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