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社会转型期女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 者: 李吉文
导 师: 王丽娟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女大学生 诚信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8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深刻的社会变革引起人们对女性问题的广泛关注。当代女大学生作为女性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女性人才资源构成的核心部分,她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将直接影响女性整体素质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展成熟的今天,是全社会需要具备和坚持的宝贵品质,是女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乃至综合素质构成中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一个组成部分。总体来看,当代女大学生的诚信现状是健康向上的,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试从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对诚信内涵,诚信问题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诚信问题现状、消极影响、成因及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论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社会转型与诚信的内涵界定。本部分概括介绍基本概念和相关常识,为后面研究做必要的理论铺垫:“社会转型”是指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具有变革性和过程性的双重特征,我国社会转型已进入快速和加速发展阶段,必然影响整个社会诚信道德观念的变化。中国传统的诚信思想源远流长,是一个具有双重指向性的行为准则。西方文化中的诚信以契约观念为基础,与经济和法律紧密相连。现代诚信适用于社会的每一个交往主体,是道德范畴、法律范畴的统一体,以对双方的价值肯定为前提,鼓励人们在诚信基础上追求利益。第二部分: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提出及其性别差异。本部分就诚信对于大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论述,突出诚信问题提出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男女大学生诚信问题上的性别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一致性和不同点,引出女大学生诚信问题:诚信是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道德基础和步入社会、服务于社会的通行证;大学生诚信状况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社会的综合竞争力及中华文明的传承。目前我国大学生诚信问题在社会转型中日显突出、诚信状况不容乐观。男女两性大学生在诚信认知水平方面、诚信缺失表现方面、诚信问题年级变化趋势与专业分布方面存在着一致性,在诚信水平、诚信缺失行为、诚信评价及后续反应上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第三部分:社会转型期女大学生诚信问题现状、消极影响及成因分析。这部分先从宏观上分析女大学生诚信一般状况,接着根据部分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诸多表现,探讨女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消极影响和主客观原因:当前女大学生诚信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她们普遍认同诚信的重要性,但也有相当数量女大学生对诚信内涵认识模糊,在诚信问题上自相矛盾,部分女大学生在学习中、人际交往及恋爱中、经济生活中、网络生活中、求职中存在诚信缺失。女大学生诚信问题影响到她们自身成长与女性整体形象,影响到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建设,影响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女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形成,既有女大学生的主体原因,又有社会转型期外在环境和家庭引导偏失的消极影响,与学校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中国传统诚信道德狭隘性也直接关联,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第四部分:社会转型期加强女大学生诚信建设的对策探究。该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从学校、社会、家庭及女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着手,深入客观地研究解决女大学生诚信问题、加强女大学生诚信建设的措施及方法:学校要发挥关键作用,注意结合女性特点,疏通沟通渠道,加大诚信教育力度;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女大学生加强诚信体验;完善诚信监管机制,加大奖惩力度。全社会要努力培育现代诚信文化,增强公民信用意识;积极构建诚信社会环境,加快社会诚信立法,健全诚信管理体系;要切实维护社会公正,关注女性权益。家长应该树立正确人才价值观,注重孩子道德品质培养,并且要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要发挥家庭情感优势,加强交流沟通,构筑诚信的家庭氛围。女大学生自身要增强“四自”意识,正确认识自身,坚持自我教育,加强诚信实践,努力提高诚信认知水平,将诚信道德规范内化为自我要求和品质。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前言  10-13
  (一)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0
  (二) 研究现状  10-11
  (三) 研究内容、重点与难点  11-12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3
一、社会转型与诚信的内涵界定  13-19
  (一) 社会转型  13-14
    1、社会转型的含义  13
    2、我国社会转型  13-14
  (二) 诚信  14-19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思想  14-16
    2、西方文化中的诚信观念  16-17
    3、社会转型期的我国社会诚信特征  17-19
二、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提出及其性别差异  19-23
  (一) 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提出  19-21
  (二) 宏观视野下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性别特征  21-23
    1、一致性  21-22
    2、差异性  22-23
三、社会转型期女大学生诚信问题现状、消极影响及成因分析  23-37
  (一) 女大学生诚信问题一般状况  23-24
    1、女大学生普遍认同诚信的重要性  23
    2、部分女大学生对诚信内涵认识模糊  23
    3、相当数量女大学生在诚信问题上自相矛盾  23-24
  (二) 女大学生的诚信缺失  24-27
    1、学习中的诚信缺失  25
    2、人际交往及恋爱中的诚信缺失  25-26
    3、经济生活中的诚信缺失  26
    4、网络世界的诚信缺失  26
    5、求职中的诚信缺失  26-27
  (三) 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消极影响  27-29
    1、对女大学生自身成长与女性整体形象的影响  27
    2、对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建设的影响  27-28
    3、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  28-29
  (四) 女大学生诚信问题原因探讨  29-37
    1、女大学生的主体因素分析  29-30
    2、社会转型期外在环境的影响  30-34
    3、学校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34-35
    4、中国传统诚信道德狭隘性的消极影响  35-37
四、社会转型期加强女大学生诚信建设的对策探究  37-48
  (一) 针对女性特点,发挥学校作用,加强诚信教育  37-41
    1、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诚信氛围  37-38
    2、疏通沟通渠道,加大教育力度  38-39
    3、注重社会实践,加强诚信体验  39-40
    4、完善监管机制,加大奖惩力度  40-41
  (二) 优化社会环境,完善管理体系,关注女性权益  41-43
    1、培育现代诚信文化,增强公民信用意识  41
    2、构建诚信社会环境,加快社会诚信立法  41-42
    3、健全诚信管理体系,完善社会奖惩制度  42-43
    4、维护社会公正,关注女性权益  43
  (三) 重视家庭影响,浓化诚信氛围,家长以身作则  43-45
    1、树立正确人才价值观,注重孩子道德品质培养  43-44
    2、家长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  44
    3、及时沟通,加强监督  44-45
    4、发挥情感优势,构筑诚信的家庭氛围  45
  (四) 增强“四自”意识,提高认知水平,“内化”诚信理念  45-48
    1、增强“四自”意识,树立正确“三观”  46
    2、正确认识自身,坚持自我教育  46
    3、加强诚信实践,内化诚信理念  46-48
结束语  48-49
参考文献  49-51
附录  51-54
后记  54

相似论文

  1. 基于“童谣体验”的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G621
  2. 艺术体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功能的影响,G834-4
  3. 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初级套路对普通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G831.3
  4. 我国大学生助学贷款问题中的诚信建设研究,G647.5
  5. 当前我国社会政府公信力探析,B82-05
  6. 我国社会转型期慈善伦理的经济学分析,D632.9
  7. 学业诚信教育之检讨,G642.474
  8. 中国第三次社会转型以来竞技体育的发展路径研究,G812.0
  9. 大学生诚信教育探析,G641
  10. 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武术发展环境特征及对策研究,G852
  11. 企业诚信评价体系构建研究,F407.7
  12. 我国网络团购诚信管理对策的研究,F203
  13. 石家庄市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研究,F203
  14. 有氧力量练习对普通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影响的研究,G807.4
  15.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冲突研究,D648
  16. 行政法上依赖利益的保护,D922.1
  17. 基于电子政务下提高政府诚信的实现路径研究,D630
  18. 社会转型期我国实现民族平等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633
  19. 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G641
  20.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及对策研究,G641
  21. 中美大学生诚信教育对比研究,G6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