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培养模式改革的工科研究生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作 者: 孙亚莉
导 师: 王晓峰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教育经济与管理
关键词: 培养模式改革 研究生教育评估 指标体系
分类号: G6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9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但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决定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如果没有培养模式的改革,仅仅是数量的增加,容易导致学历贬值。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哈尔滨工业大学对校内一些试点院系进行了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根据研究生本人意愿、课题方向、就业形势、学科建设及研究生培养条件等,对硕士研究生按学术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两个系列进行培养,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全面开展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是否取得成效,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能否得到保证,一个很重要的的衡量标准就是对研究生教育进行评估,而评估结果的正确性则依赖于是否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由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从一元逐渐向二元转变,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标准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因此研究生教育评估也要相应改变,这要求我们在构建研究生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时候,应考虑不同目标导向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二元的研究生教育评估指标体系。通过专家访谈与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为依托,结合研究生教育评估与培养模式之间的关系,论证了在培养模式改革的条件下分别针对学术研究型培养模式和应用研究型培养模式建立不同的研究生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并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原有研究生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适合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的工科研究生教育评估指标体系。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1章 绪论  9-18
  1.1 课题研究背景  9-11
    1.1.1 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与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9-10
    1.1.2 研究生教育评估的发展  10-11
  1.2 研究综述  11-13
  1.3 相关概念和理论  13-16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14
    1.3.2 相关理论阐述  14-16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内容和方法  16-17
    1.4.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17
    1.4.2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7
  1.5 本章小结  17-18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8-31
  2.1 国外研究生的培养与评估  18-25
    2.1.1 国外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特点分析  18-22
    2.1.2 国外研究生教育评估特点分析  22-25
  2.2 国内研究生的培养与评估  25-29
    2.2.1 国内工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现状及不足分析  25-27
    2.2.2 国内研究生教育评估特点分析  27-29
  2.3 国外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及评估对我国的启示  29-30
  2.4 本章小结  30-31
第3章 基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培养模式下的评估指标体系分析  31-45
  3.1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31-35
    3.1.1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前的培养方案特点  31-32
    3.1.2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后培养方案的特点分析  32-35
  3.2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评估情况分析  35-40
    3.2.1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评估的概况  36-37
    3.2.2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评估特点分析  37-40
  3.3 新培养模式下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存在的不足  40-44
    3.3.1 培养模式多元化,评估指标体系过于单一  41-43
    3.3.2 课程教学环节和论文工作环节比重偏大  43-44
    3.3.3 哈工大研究生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缺少社会评价指标  44
  3.4 本章小结  44-45
第4章 建立适应哈工大新培养模式的评估指标体系  45-57
  4.1 评估指标体系调整概述  45-51
    4.1.1 评估指标体系调整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45-46
    4.1.2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46-51
  4.2 建立适合学术研究型培养模式的评估指标体系  51-54
    4.2.1 评估指标体系中的二级指标调整  51-52
    4.2.2 评估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调整  52
    4.2.3 调整后的评估指标体系  52-54
  4.3 建立适合应用研究型型培养模式的评估指标体系  54-56
    4.3.1 评估指标体系中的二级指标调整  54-55
    4.3.2 评估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调整  55
    4.3.3 调整后的评估指标体系  55-56
  4.4 本章小结  56-57
结论  57-59
参考文献  59-62
附录  62-66
致谢  66

相似论文

  1.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2.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3. 基于GIS的区域水环境压力分区研究,X321
  4.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5.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综合评判在高职教学评价中的应用,G712
  6.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7.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X826
  8.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X2
  9. 高校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G647
  10. 应急物流通道的选择与评价研究,X43
  11. 苏中地区镇域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的研究,X826
  12.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江苏省种植模式优势度评价,S344
  13. 中国的教育公平监测:理论探索与案例分析,G521
  14. 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G643
  15. 中职生通用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及实施研究,G712.0
  16.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高校图书馆危机评价研究,G258.6
  17. 阳城煤矿安全生产综合评价与安全投入优化,X936
  18. 青年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C964.2
  19. 我国基础教育品牌培育研究,G639.2
  20. 工科高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研究,G642.4
  21. 西航职院教师绩效考核体系优化设计,G717.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