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博弈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中的应用研究

作 者: 郭豫芳
导 师: 谢霖铨
学 校: 江西理工大学
专 业: 企业管理
关键词: 就业 博弈论 诚信 违约
分类号: G647.3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5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迅猛增加,高等教育也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于是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的结构性矛盾随之出现。因此,大学毕业生将面临着一个崭新的就业环境,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原本较难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这个话题,几乎从大学生踏入“象牙塔”的那一刻起,就成了大学生交流的高频词汇。本文采取博弈论的科学方法,分析了有关就业的外部环境和大学生就业过程当中的几个博弈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对策。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首先基于博弈论原理中的“智猪博弈”,分析了在仅有高校和政府的封闭博弈系统中,若加入企业,即改变博弈规则之后,高校会积极采取“校企合作”模式,而企业也会为了赢得人才,赢得市场,主动配合,从而实现了“双赢”,并促进了社会发展。(2)毕业生之间在竞争岗位时是存在博弈的,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通过建立模型并加以分析,对毕业生就业前的准备提出建议。(3)分析毕业生就业时不诚信的危害,并运用博弈论理论解析大学生人才市场不诚信行为的成本与收益,由此对大学生失信行为提出防治措施与对策,及适当的建议。(4)在信息不完全情况下,就大学毕业生发出的实习经历信号建立模型,探索以帮助企业识别不同能力的人才,使人职匹配,并根据模型得到具有现实意义的启示。(5)就业市场上违约现象屡屡发生,不论毕业生还是用人单位都可能违约。运用博弈理论建立并分析双方在违约问题中的收益矩阵,并提出有效避免违约的方法和建议。(6)设计了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它不仅能有效避免就业中的违约现象,还能为用人单位选择和激励员工提供理论方法,以及为就业体制的完善打下良好基础。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7
第一章 引言  7-13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7-8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8-9
    1.2.1 论文研究的目的  8-9
    1.2.2 论文研究的意义  9
  1.3 文献综述  9-11
  1.4 论文研究的思路、内容与结构  11-13
    1.4.1 研究的思路与内容  11-12
    1.4.2 论文结构  12-13
第二章 博弈论简介  13-18
  2.1 博弈论及其发展概况  13-14
  2.2 几个博弈类型及其均衡  14-18
    2.2.1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与纳什均衡  14-15
    2.2.2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与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15-16
    2.2.3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与完美(精练)贝叶斯均衡  16-18
第三章 毕业生就业环境的博弈分析  18-21
  3.1 仅有高校和政府的封闭系统博弈分析  18-19
  3.2 加入企业的开放式系统博弈分析  19
  3.3 结论与对策  19-21
第四章 毕业生之间的就业博弈分析  21-24
  4.1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21
  4.2 毕业生之间岗位竞争博弈模型  21-22
  4.3 结论  22-24
第五章 毕业生与招聘单位之间的就业博弈分析  24-41
  5.1 基于诚信的静态招聘博弈模型  24-28
    5.1.1 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现象及其危害  24
    5.1.2 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24-25
    5.1.3 毕业生就业诚信问题的博弈分析  25-27
    5.1.4 结论  27
    5.1.5 对策与建议  27-28
  5.2 以实习经历为信号的动态招聘模型  28-32
    5.2.1 基本假设  28-29
    5.2.2 信号传递模型与均衡点  29-30
    5.2.3 结论  30-32
  5.3 择业过程中的违约现象  32-37
    5.3.1 违约现象及其危害  32-33
    5.3.2 毕业生违约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33
    5.3.3 违约现象的博弈分析  33-35
    5.3.4 避免违约的方法和建议  35-37
  5.4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激励模型  37-41
    5.4.1 委托-代理理论  37-38
    5.4.2 用人单位与就业者(员工)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  38-40
    5.4.3 结论  40-41
第六章 结论  41-42
参考文献  42-44
致谢  44-45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5-46

相似论文

  1. 基于“童谣体验”的小学生诚信教育研究,G621
  2. 浙江省省属高校研究生就业倾向性研究,G647.38
  3. 农村失地妇女的就业状况研究,F249.2
  4. 武汉市创业促进就业政策实施效果指标体系研究,F249.27
  5. 农科大学生择业观、就业服务需求与高校就业服务优化,G647.38
  6. 发展服务外包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探析,G647.38
  7. 福建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健美操专修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G807.4
  8. 我国大学生助学贷款问题中的诚信建设研究,G647.5
  9. 就业视角下地方高校教育技术学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G40-057
  10. 广西师范生就业力发展现状及改进研究,G657.38
  11. 论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创新,G647.38
  12.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公平问题探究,G647.38
  13. 项目课程视角: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对策研究,G717.38
  14. 当前我国社会政府公信力探析,B82-05
  15. 佳木斯地区多维度农民工就业管理体系研究,F249.2
  16. 体验式就业教育,G647.38
  17.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府责任研究,G647.38
  18. 学业诚信教育之检讨,G642.474
  19. 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G647.38
  20. 欧盟国家化解社会矛盾对我国的启示,D75
  21. 太原市女性流动人口就业现状分析,D669.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学校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