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美国杰出人才的培养成就看教育分流
作 者: 曹烨
导 师: 万文涛
学 校: 江西师范大学
专 业: 教育经济与管理
关键词: 美国 杰出人才 教育分流
分类号: G64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8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美国建国至今,不到三百年的历史却涌现出了大量的杰出人才,尤其是二战结束以后,各领域的杰出人才层出不穷,为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进入21世纪,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事实证明,谁拥有了人才,尤其是杰出人才,谁就拥有发展的优势。世界各国纷纷把培养杰出人才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本文通过研究美国杰出人才的培养成就发现:从上世纪以来,不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体育事业,美国杰出人才的培养成就硕果累累。美国为什么会如此“盛产”杰出人才呢?人才的培养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合理的教育分流是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通过分析美国教育分流的分化流程及配套措施,发现其具有自主分流、多次分流、多级分流、多向分流的特点。美国合理的教育分流为杰出人才的成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个体在教育分流的过程中获得最适合于自己特长的教育、最适合于自己层次的教育、以及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持续发展。新中国成立60年,虽然培养了大量的各领域杰出人才,但是与美国相比,不仅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相差甚远。美国在教育分流上的做法对我国教育分流改革是有启示意义的,我们可以借鉴其成功的经验,从而更有利于促进我国杰出人才的培养。
|
全文目录
摘要 2-3 Abstract 3-6 第1章 绪论 6-12 1.1 选题背景 6-7 1.2 研究意义 7 1.3 概念界定 7-10 1.3.1 人才 7-8 1.3.2 杰出人才 8-9 1.3.3 教育分流 9-10 1.4 文献综述 10-12 第2章 美国杰出人才的培养成就 12-20 2.1 杰出的自然科学人才 12-16 2.2 杰出的社会科学人才 16-18 2.3 杰出的体育人才 18-20 第3章 美国的教育分流及其特点 20-29 3.1 美国教育分流的分化流程 21-23 3.2 美国教育分流的配套措施 23-25 3.2.1 分流指导,提高学生自主选择能力 24 3.2.2 综合选拔,提高对人才的分辨能力 24-25 3.3 美国教育分流的特点分析 25-29 3.3.1 自主分流 25-26 3.3.2 多次分流 26-27 3.3.3 多级分流 27 3.3.4 多向分流 27-29 第4章 美国的教育分流对杰出人才的成长贡献 29-35 4.1 个体获得最适合自己特长的教育 29-31 4.2 个体获得最适合自己层次的教育 31-33 4.3 个体实现持续发展 33-35 第5章 对我国教育分流改革的启示 35-42 5.1 加强各层次特色学校的建设 35-36 5.2 缩小基础教育学校之间的水平差异 36-37 5.3 加强一流大学的建设 37-38 5.4 加强教育分流指导 38-39 5.5 实现多样化的分流形式,加强各流层的衔接 39-40 5.6 改革招考制度 40-42 结语 42-43 参考文献 43-46 后记 46-47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47
|
相似论文
- 美国退伍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E712
- 英美医疗保障制度的比较与借鉴,R199
- 美国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制度研究,G637
- “美国大学生早期干预计划”理论与实践研究,G649.712
- 平顶山烤烟综合质量评价及与美国烤烟的对比分析,S572
- 美国服装专业博物馆与企业的合作关系研究,G269.712
- 中美高等教育规模与教职工队伍比较研究,G649.2
- 《心是孤独的猎手》的存在主义解读,I712.074
- 冷战后中印地缘战略关系中的美国角色分析,D822.335.1
- 美国篮球运动演绎的文化,G841
- 中国男子篮球与美国男子篮球的比较研究,G841
- 美国办公家具设计理念研究及实践,TS665.5
- 美国从越南和苏联从阿富汗撤军问题比较,K153
- 克拉拉·巴顿的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实践研究,K712
- 英国和美国公务员录用制度比较研究,D756.1
- 目前美国专利法的若干议题研究,DD913
- 全球气候治理发展历程与欧、中、美气候政策分析,X321-09
- 新世纪好莱坞影片对我国电影的启示,J905
- 美国中小学州级统一考试制度探析,G639.712
- 美国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G642
- 福克纳主要作品中的父子关系研究,I712.07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