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研究
作 者: 龙小芹
导 师: 徐柏才
学 校: 中南民族大学
专 业: 教育经济与管理
关键词: 民族院校 大学生 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教育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85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进入21世纪,世界的发展呈现多极化、全球化新格局,以科技实力为主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国家正处于全面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进行系统民族精神教育,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进而提升中华民族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领导力注入超强动力和精神内核,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的使命。民族院校是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党和国家为民族地区培养政治管理人才和经济建设人才的重要基地,开展全面系统的民族精神教育便显得尤其重要,既是国民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关系到国家的团结统一及民族地区的协调发展。民族院校要培养出适应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民族地区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不仅需要高水平师资队伍和较好的办学条件等规模投资,还必须以加强全面系统的民族精神教育为前提。这就要求民族院校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优秀的专业技能以外,更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勤劳勇敢的职业风范、珍视和平统一的爱国情操、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宽容奉献的人格魅力,成长为有能力并有自觉意愿为民族地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为本土做贡献有建树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在民族院校进行全面系统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使命。但目前学界及院校本身对于如何在民族院校这一特殊场所制度化、系统化地展开长期有效的民族精神教育的关注不够,具体说是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本民族情结和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学生本身的道德思想认识现状、民族精神教育的制度化系统化体系、民族精神教育与学生本身的人生价值和个人目标之间的联系等问题关注不够或者存在体系缺陷。本选题试图在对详实资料进行辩证性研究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辩证剖析,为民族院校之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尽自己一点心智和精力,并借此希望引起学界和校方对这一课题的重视,能够迎来民族院校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新局面。
|
全文目录
摘要 7-8 Abstract 8-10 第一章 绪论 10-21 一、民族院校 10-12 (一) 民族院校的界定 10-11 (二) 民族院校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独特地位 11-12 二、民族精神 12-14 三、中华民族精神 14-19 (一) 中华民族精神演进过程 15-17 (二)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 17-19 四、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19-21 (一) 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 19-20 (二) 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20 (三) 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支撑实践活动的导向 20-21 第二章 民族院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意义和特殊性 21-26 一、民族精神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中的现实意义 21-22 二、对民族院校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22-24 (一) 是推动和服务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22-23 (二) 是促进新时期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客观需要 23 (三) 是维护祖国团结统一的必然要求 23-24 三、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与普通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区别 24-26 (一) 特殊对象 24 (二) 特殊内容 24 (三) 特殊地位 24-25 (四) 特殊使命 25-26 第三章 民族院校的民族精神教育现状分析 26-33 一、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精神思想认识的现状 26-28 (一) 大学生对民族精神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不够深入全面 26-27 (二) 大学生对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基本持肯定态度,但需进一步强化 27 (三) 大学生对实践民族精神有一定的自觉性,但需进一步引导 27-28 二、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精神弱化的原因分析 28-31 (一)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文化思潮的渗透和侵袭 28-29 (二) 互联网芜杂信息的传播和感染 29 (三)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失落 29 (四) 高等教育国际化也导致了大学生民族精神弱化 29-30 (五) 大学生精神需求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不平衡,造成民族自信心的动摇 30 (六) 大学生自身辨别能力的限制 30-31 (七) 对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忽视 31 三、当前民族院校在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31-33 (一) 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长效机制不健全 31 (二) 教育内容设计缺乏严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31-32 (三) 缺乏对现代传媒和网络上负面消极思维的辨别和批判能力 32-33 第四章 关于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对策 33-45 一、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33-36 (一) 以中国历史教育为民族精神教育的基础课程 33-34 (二) 以国情民情教育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 34 (三) 以时代精神教育为民族精神教育的核心课程 34 (四) 以各民族优秀传统教育为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机构成 34-35 (五) 以个人综合思想道德素质培育为民族精神教育的应用课程 35 (六) 以对各种弱化、反民族精神的腐朽思潮的批判教育为民族精神教育的有益补充 35-36 二、实施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特殊策略 36-37 (一) 指导策略 36 (二) 参与策略 36-37 (三) 检验策略 37 (四) 榜样策略 37 三、选用民族院校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形式 37-45 (一) 民族精神教育应贯穿德育课程之始终 38-39 (二) 民族精神教育应涵盖专业、文化课程之全部 39-40 (三) 营造以民族精神为核心内涵的校园文化 40-41 (四)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生动的民族精神教育 41-42 (五) 通过现代传媒实行民族精神浸润 42-44 (六) 建设民族精神教育的制度与长效机制 44-45 结束语 45-46 注释 46-47 参考文献 47-49 致谢 49-50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50-51 附录B:民族高校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现状调查表 51-53
|
相似论文
-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 大学生应对能力现状及其干预研究,B844.2
-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 高校成人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G724
-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 福建省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41
- 艺术体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功能的影响,G834-4
- 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初级套路对普通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G831.3
-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267.6
-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哲学思考,G641
- 大学生成人依恋、完美主义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 “美国大学生早期干预计划”理论与实践研究,G649.712
- 英国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研究,G649.561
- 自传体记忆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B842.3
- 大学生人际压力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B844.2
- 大学生道义推理研究,B8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