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研究

作 者: 杨玉兰
导 师: 孟立军
学 校: 中南民族大学
专 业: 教育经济与管理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教育公平 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
分类号: G6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51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招生政策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是我国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增加少数民族考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机会的补偿政策。该政策不仅仅是一项民族教育政策,而是涉及到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社会政策,对我国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促进社会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作者首先介绍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发展历程;其次,通过对政策的内容、价值取向及政策分析的依据三个维度对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进行理性分析,阐释该政策的合理性;然后从政策本身和影响政策执行的内外部因素等方面进行思考,并按该政策的主体——政府、高等院校、少数民族研究生主体以及社会四个层面分别归纳出该政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根据目前出现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建议。理性分析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在内容分析中,作者概括了该政策的两种类型,即“双少政策”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指出了该政策具有明确的目标、特殊的招生对象、独特的招考方式与执行模式及重要的地位等。教育公平和社会均衡发展理论是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的价值取向,教育公平是实施该政策的基本出发点,社会均衡发展理论是该政策的根本依据。该政策坚持了教育公平的权利平等性原则、特殊差异性原则与不平等补偿性原则,是解决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同时,从影响政策制定与实施因素及政策评价的维度来分析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合理性。这一部分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为该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并证明该政策是一项合理、合法、可行性的民族高等教育政策。本论文中的难点是找出该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根据问题提出完善该政策的建议。作者主要运用了直接观察与访谈法对该政策的主体——政府、高等院校、少数民族研究生主体以及社会四个层面进行分析并归纳出该政策目前出现的主要问题,如政府没有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在制定政策、资金投入、评价监督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高等院校在实施该政策的力度欠缺,对少数民族研究生缺乏科学的教育与有效的管理;少数民族研究生主体的诚心意识淡薄,毕业时不愿回归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社会公众对该政策缺乏一定的认识的,没有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根据目前出现的问题,作者从政府、高等院校、少数民族研究生主体以及社会四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即政府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参与该政策的管理,提高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完备度,加大政府对该政策的资金投入,完善与该政策相配套的评价监督机制;高等院校应充当执行与管理的中坚主力,在招生、管理和毕业指导层面严格执行和落实该政策,并对少数民族研究生群体进行“特殊教育”;少数民族研究生群体应培养自身的主人翁意识和奉献精神;社会要正确认识该政策,并充分发挥公众的舆论与监督作用。关于该政策的问题及完善该政策的建议分析,为我国贯彻执行该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7-9
Abstract  9-11
第一章 导论  11-18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2
    (一) 选题背景  11
    (二) 研究意义  11-12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3
  三、文献综述  13-17
    (一) 关于民族教育及教育理论的研究  13
    (二) 高等教育政策及民族教育政策的研究  13
    (三) 高等教育招生政策或制度的研究  13-14
    (四) 关于教育机会均等方面的研究  14-16
    (五) 关于美国少数民族优惠招生政策的研究  16-17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7-18
    (一) 研究方法  17
    (二) 研究思路  17-18
第二章 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发展历程  18-23
  一、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的萌芽阶段(1949——1977 年)  19-20
  二、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形成与发展阶段(1978——1999 年)  20-21
  三、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全面发展阶段(1999 年至今)  21-22
  本章小结  22-23
第三章 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的理性分析  23-35
  一、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内容分析  23-25
    (一) 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的目标  23
    (二) 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的类别  23-24
    (三) 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对象  24
    (四) 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实施模式与招考方式  24
    (五) 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所处的地位  24-25
  二、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的价值取向分析  25-29
    (一) 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教育公平  25-28
    (二) 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的根本依据——社会均衡发展  28-29
  三、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的依据分析  29-31
    (一) 影响政策制定的因素  29
    (二) 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  29-30
    (三) 政策评价的基本维度  30-31
  四、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合理性  31-33
    (一) 招生政策评价的基本纬度  31-32
    (二) 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合理性  32-33
  本章小结  33-35
第四章 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35-39
  一、政府在该政策中的主导作用:缺位  35-36
    (一) 政府在制定该政策所采取的实施方式缺乏信度与效度  35
    (二) 政府对该政策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来源单一  35-36
    (三) 政府没有制定与该政策相配套的监督评价机制  36
  二、高等院校在实施与管理层面:乏力  36-37
    (一) 高等院校在实施和落实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出现偏差  36
    (二) 高等院校对享受该政策的少数民族研究生缺乏科学的教育与有效的管理  36-37
  三、少数民族研究生主体:“回归”意识淡薄  37
  四、社会对该政策的认识与监督:欠缺  37-38
  本章小结  38-39
第五章 完善我国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对策  39-44
  一、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  39-41
    (一) 提高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完备度  39
    (二) 加大政府对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的资金投入  39-40
    (三) 完善与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相配套的机制  40-41
  二、高等院校:应充当执行与管理的中坚主力  41-42
    (一) 高等院校要严格执行和落实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  41
    (二) 对享受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的研究生实行科学的教育与有效的管理  41-42
  三、少数民族研究生主体:要培养主人翁意识与奉献精神  42-43
  四、社会:充分发挥公众的舆论与监督作用  43
  本章小结  43-44
结语  44-45
注释  45-46
参考文献  46-48
致谢  48-50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0

相似论文

  1. 巴西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研究,G577.7
  2.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64
  3. 中国的教育公平监测:理论探索与案例分析,G521
  4. 1978年以来我国高考制度的公平性分析,G632.474
  5. 财政分权体制下省际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研究,G647
  6. 云南民族地区基层民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633
  7. 云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研究,G522.3
  8.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问题与对策研究,G659.2
  9. 义务教育择校现状及合理性探究,G522.3
  10. 教育均等化,G522.3
  11. 当代国际非政府组织伦理观念及道德实践研究,B82-05
  12. 青海民族地区学前一年纳入义务教育体制研究,G759.2
  13. 农村地区教育公平问题研究,G521
  14. 境外非政府组织参与我国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实证研究,D633
  15. 教育转移支付的受益归宿研究,G40
  16. 试析美国基础教育阶段择校制度,G639.712
  17.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G521
  18.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公平性研究,G647.3
  19. 民族地区县级政府的决策能力研究,D630
  20. 少数民族地区的公民教育研究,G759.2
  21. 经济发展背景下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G78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