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等教育演替过程中的生态承载力分析
作 者: 杨春宝
导 师: 田恩舜
学 校: 中南民族大学
专 业: 教育学原理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生态承载力 限制因子 演替
分类号: G64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7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高等教育系统如同自然生态系统一样,具有相应的生态承载力,高等教育的生态承载力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它会受到多种因子的影响。在这些因子一定的客观条件下,高等教育的生态承载力是有限的,短时间内高等教育的急剧发展可能使高等教育系统超越自身的生态承载力而破坏系统的生态平衡。同时,由于超负荷的运行而导致教育质量下降而生产出大量文凭型人才不能就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因此,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相应的生态承载力基础之上。随着1999年我国高校的大力扩招和步入大众化进程,高等教育的超速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对高等教育的生态承载力形成极大威胁和破坏,要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笔者认为应从影响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的复杂因子着手以达到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目的。本文通过研究,首次分析了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在不同演替阶段的表现,最简明而准确地界定了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的定义,得出了影响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的主要限制因子,即资源(Resource)——环境(Environment)——结构(Structure)——人口(Population),简称为RESP因素。要提升高等教育的生态承载力,保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维护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平衡,就必须从这四个因子着眼,保证每个环节不出问题,国家在发展高等教育的政策上不能迷失方向,必须坚持全面的思考、公开的思考、联系的思考,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达到RESP的合理、优化配置,哪方面出问题,就在哪方面找对策,做到对症下药。实现资源——环境——结构——人口的动态平衡,为此,该文通过模型的建构,提出了提升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原则措施:一是加大投入,稳定教育资源的输入,保证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与外界循环的能量流,二是控制人口数量、改善人口结构,优化和稳定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与外界循环的物质流,三是坚持开放办学、走出象牙塔,畅通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与外界循环的信息流,四是优化教育资源组合,形成多样化高等教育结构,实现高等教育生态系统承载力的最大化,五是改善高等教育外部环境,创造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与其它社会生态系统协同进化的良性互动。笔者希望此项研究能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9 绪论 9-16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9-11 二、相关文献综述 11-14 (一) 国外的教育生态研究 11-12 (二) 我国的教育生态学研究 12-13 (三) 高等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的研究 13-14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5 (一) 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二) 研究的方法 14-15 四、理论依据 15-16 (一) 生态系统理论 15 (二) 生态平衡理论 15 (三) 可持续发展理论 15-16 第一章 高等教育系统生态承载力及其在高等教育演替过程中的表现 16-25 一、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的界定 16-18 二、高等教育演替过程中的生态承载力表现 18-25 (一) 精英化教育阶段的生态承载力表现 18-19 (二) 大众化教育阶段的生态承载力表现 19-25 第二章 影响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的主要因子 25-35 一、资源(R) 25-27 (一) 教育资源短缺与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 25 (二) 教育资源分布与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 25-27 (三) 教育资源浪费与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 27 二、环境(E) 27-30 (一) 政治环境与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 28 (二) 经济环境与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 28-29 (三) 文化环境与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 29-30 三、结构(S) 30-31 (一) 结构弹性力与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 30-31 (二) 资源的排列组合方式与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 31 四、人口(P) 31-35 (一) 人口数量与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 31-32 (二) 人口波动与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 32-33 (三) 人口分布与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 33-34 (四) 人口迁移与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 34 (五) 人口结构与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 34-35 第三章 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的主要途径 35-40 一、能量流原则 35-37 二、物质流原则 37 三、信息流原则 37-38 四、结构优化原则 38 五、协同进化原则 38-40 结束语 40-42 主要参考文献 42-43 致谢 43-44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4
|
相似论文
- 调整云南高等教育结构的策略研究,G649.2
- 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G649.2
- 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管理研究,G642.3
- 高中生物生态课堂演替优化的研究,G633.91
-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碳库和土壤呼吸,S714
- 上海市青浦区稻田杂草群落演替及其防除技术研究,S451
- 我国高校财政独立研究,G649.2
- 近十年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主题变化研究,G649.2
- 中印高等教育投资来源比较研究,G649.1
- 财政分权体制下省际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研究,G647
- 民办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G717.38
- 中美高等教育规模与教职工队伍比较研究,G649.2
- 天津市高等教育发展若干问题研究,G649.2
- 人性化高等教育的德育价值发掘研究,G641
- 我国高等教育文化符号研究,G649.2
- 大众化进程中河南省高等教育财政责任研究,G649.2
- 农村家庭收入与高等教育支出关系研究,G649.2
- 美国州政府高等教育公共财政支持差异实证研究,G649.712
- 我国成人学习者对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G724
- 近10年我国高等教育经济问题研究,G649.2
-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高校绿色教育研究,G6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等教育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