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现状研究

作 者: 安敏
导 师: 赵伶俐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高等教育学
关键词: 课堂教学质量 评价 高等教育
分类号: G64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0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前我国高校多是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作为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手段,考核是评价的主要目的,评价对课堂教学的反馈和促进作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评价指标的设计随意性较大,评价数据的处理不够科学,缺乏对评价的评价。我国学术界虽然越来越重视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然而缺乏具体深入的研究。论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收集了国内具有代表性的84所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指标量表及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相关的教务文件,利用SPSS软件对相同的指标进行频次统计,在此基础上,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论、学习心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从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标准(指标)、数据的处理、评价的评价这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尤其对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期望找出有效而合理的评价指标,并分析这些指标的特点,作为改进指标体系的参考。结论如下:1、谁来评价?应当以学生评价为主,其它多主体参与。被评教师也应作为的评价的主体。家长、用人单位等社会群体也应适当参与到评价中来。2、评价谁?教师是主要评价对象,不能完全以评价学生的表现来代替对教师的评价。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务管理的某些方面也应成为评价对象,硬件环境不应作为评价对象。3、评价什么内容?评价相对抽象的原则、素质、艺术等,有效性要差些。评价相对具体的方法、行为、技术,有效性要好些。评价指标应主要选择那些直观、具体、可测的,以提高评价的有效性,选择直观具体的指标应反映那些非直观的抽象的内容,如原则、素质等。4、评价结果呢?评价数据的处理应尽量科学化,实际上从评价量表的编制开始就应该科学化。评价结果需在一定范围内公布评价结果,使同行互相借鉴。评价,更应发挥其反馈、促进作用。5、需不需要对评价本身进行评价呢?事实上,这是目前高校评价工作所缺失的重要环节!本研究认为目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的建议。论文希望能在理论层面上提出一个有关课堂教学评价理论的初步思路,试图为设置合理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在实践层面上,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的规范化、科学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8
第一章 绪论  8-13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8-9
  1.2 研究思路内容及研究方法  9-10
  1.3 研究方法和步骤  10
  1.4 研究价值及创新  10
  1.5 概念界定  10-13
    1.5.1 质量概念的发展  10-11
    1.5.2 评价的含义  11
    1.5.3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11-12
    1.5.4 几个相关概念辨析  12-13
第二章 研究现状  13-33
  2.1 国内研究现状  13-21
    2.1.1 文献发表数量和特点  13-16
    2.1.2 目前常用的量化分析方法  16-18
    2.1.3 主要研究内容  18-19
    2.1.4 几种主要的教育质量观  19-21
    2.1.5 结语  21
  2.2 国外研究现状  21-33
    2.2.1 国外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量表概况  21-23
    2.2.2 SIR Ⅱ量表  23-28
    2.2.3 对SIR的分析  28-33
第三章 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  33-57
  3.1 调查程序  33-34
    3.1.1 调查对象及方法  33-34
    3.1.2 统计分析  34
    3.1.3 调查结果  34
  3.2 对评价主体的分析  34-36
  3.3 对评价客体的分析  36-39
  3.4 对评价标准的分析  39-57
    3.4.1 指标如何被整理出来?  39-40
    3.4.2 对教学态度的分析  40-42
    3.4.3 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42-47
    3.4.4 对教学原则及方法的分析  47-53
    3.4.5 对教学效果的分析  53-56
    3.4.6 小结  56-57
第四章 讨论和结论  57-62
  4.1 讨论  57-60
    4.1.1 谁来评价?  57
    4.1.2 评价谁?  57-58
    4.1.3 评价内容是什么?  58-59
    4.1.4 关于评价指标的一些思考  59-60
    4.1.5 评价数据的处理  60
    4.1.6 对评价的评价  60
  4.2 对策  60-62
参考文献  62-67
后记  67

相似论文

  1. 基础教育改革中过程性评价平台的构建与完善,G521
  2. 基于信息熵的课堂观察量化评价模型研究,G632.4
  3.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4. 调整云南高等教育结构的策略研究,G649.2
  5. 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G649.2
  6. 基于感兴趣信息的高光谱图像压缩技术研究,TP391.41
  7. 城市商品住宅开发风险分析与应对研究,F293.35
  8. 冬青属植物资源收集与无性繁殖技术研究,S184
  9.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10. 云南省人力资本空间网络结构关键效率因素研究,F249.27
  11. 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管理研究,G642.3
  12. 高校科技创新环境评价研究,G644
  13.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14. 我国高校BOT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G647
  15.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16. 山野菜石参营养成分与品质分析,S647
  17. 论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评价改革,G633.3
  18. 黄磷储罐区安全评价方法研究,TQ126.317
  19. 女性乒乓球服的热湿舒适性研究,TS941.15
  20. 孔光一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宣法为主辨治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21. 课堂互动对高中生英语口语能力影响的行动研究,G633.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教学理论、教学法 > 教学法与教学组织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