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政府资源配置与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作 者: 胡丹
导 师: 任勤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行政管理
关键词: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资源配置失衡 教育公平
分类号: G64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55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其作用和地位日益提升,但是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需求的扩大与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教育不公已成为制约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公平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社会公平是中国现代社会的本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观念在教育系统的延伸和体现,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是社会民主、进步的表现,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而,促进教育公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分析我国教育不公平的现状及其原因,提出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是现实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教育不公平根据不同的依据有不同的分类,有教育起点的不公平、教育过程的不公平、教育结果的不公平,也有教育投入不足、教育机会分配的不公平、教育体系结构性不平等、教育领域招生政策制定的不公平、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等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主要包括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和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这三个方面。本文认为在这些不公平中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是最为关键的。因为我们要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首先无疑要实现教育起点的公平,要实现教育起点的公平,就我国目前而言,关键是要解决好基础教育的公平问题。然而,目前在我国,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明显不足,教育经费过多地用于发展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明显低于高等教育,造成了我国教育经费支配的失衡,而且政府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加剧了我国教育的不公平。因此,提高政府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程度,保证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本文试图通过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对教育产品属性进行分析,合理界定政府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责任和定位,以此来阐释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在众多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借鉴方法,力争提出一套政府合理配置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的措施。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简单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综述,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在对公共产品含义和外部效应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鉴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合理界定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产品属性,认为基础教育属纯公共产品,高等教育属准公共产品,并指出教育产品属性界定对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启示——合理界定教育产品属性,是研究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因为资源配置提供方式依赖于产品的属性,教育产品属性的界定有利于政府寻求到自身职能范围和作用方式的合理边界,为政府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并简单介绍了教育公平的含义和教育不公平的现状。第三部分:在对我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及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不尽合理,基础教育资源投入总量不足,中央财政对基础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过小。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以政府投资为主,高等教育资源利用率较低,办学模式单一。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政府负担的基础教育经费比重太低,政府过于偏重高等教育而忽视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所获教育资源远远多于基础教育。两者的失衡导致我国教育的不公平,而政府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责任错位和定位不清楚更会加剧我国教育的不公平。第四部分:提出政府合理配置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的措施。基础教育的纯公共产品属性和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可以被视为我国政府在教育支出职能上责任重新定位的依据,即:政府教育投入的范围应该是具有纯公共产品性质的基础教育的全部领域和作为准公共产品的高等教育的部分领域。政府承担全部基础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大对资源的整体投入比重以及建立和完善中央财政对基础教育的转移支付制度;而市场更多地承担高等教育的支出,在高等教育阶段,要实现高等教育改革,提高办学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的主要贡献:纵观教育产品属性和教育公平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很少有文献提到通过教育产品属性的界定来配置教育资源问题,也很少有文献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出发来研究教育公平。然而,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必须提高政府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程度,保证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作用。而且资源配置提供方式依赖于产品的属性,因此合理界定教育产品属性,是研究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对教育产品属性进行分析,合理界定政府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责任和定位,以此来阐释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这也正是本文的创新点所在。本文主要是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写作的:基础教育产品和高等教育产品的属性;我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及现状分析;我国教育公平中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政府责任如何定位,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希望本文中提出的措施和建议在实践上有助于合理配置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
全文目录
摘要 3-6 ABSTRACT 6-11 1. 绪论 11-19 1.1 研究背景 11-13 1.2 研究综述 13-17 1.2.1 关于教育产品属性的研究情况及主要文献 13-15 1.2.2 关于教育公平的研究情况及主要文献 15-17 1.3 研究思路 17-18 1.4 研究方法 18-19 2.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产品属性的界定和教育公平理论 19-30 2.1 教育产品属性界定的理论基础——公共产品理论 19-22 2.1.1 公共产品的含义 19-21 2.1.2 外部效应 21-22 2.2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产品属性界定 22-25 2.2.1 基础教育产品属纯公共产品 22-24 2.2.2 高等教育产品属准公共产品 24-25 2.3 教育产品属性界定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启示 25-26 2.4 教育公平理论 26-30 3. 我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及现状分析 30-46 3.1 依据教育产品属性明确我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 30-33 3.1.1 教育资源配置主要方式 30-31 3.1.2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方式 31-32 3.1.3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 32-33 3.2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及问题 33-37 3.2.1 基础教育资源投入总量不足 33-35 3.2.2 中央财政对基础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过小 35-37 3.3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及问题 37-39 3.4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导致我国教育不公平 39-46 4. 合理配置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46-57 4.1 政府责任重新定位,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46-49 4.1.1 政府承担基础教育的全部支出 46-48 4.1.2 政府承担高等教育的部分支出 48-49 4.2 政府应加大对基础教育阶段资源的整体投入比重 49-54 4.2.1 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总量 49-50 4.2.2 构建和完善基础教育投入体制 50-53 4.2.3 增加基础教育资源投入的其它措施 53-54 4.3 建立和完善中央财政对基础教育的转移支付制度 54-57 4.3.1 调整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结构 54-55 4.3.2 扩大专项转移支付的规模 55-57 参考文献 57-60 后记 60-61 致谢 61-62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62
|
相似论文
- 调整云南高等教育结构的策略研究,G649.2
- 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G649.2
- 尼日利亚女子基础教育问题研究,G543.7
- 巴西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研究,G577.7
- 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管理研究,G642.3
- 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策略,G632.3
- 福建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策研究,G434
-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在国外基础教育办学中的应用研究,G471
- 中国区域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均等化研究,G521
- 中国的教育公平监测:理论探索与案例分析,G521
- 1978年以来我国高考制度的公平性分析,G632.474
- 我国高校财政独立研究,G649.2
- 近十年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主题变化研究,G649.2
- 中印高等教育投资来源比较研究,G649.1
- 财政分权体制下省际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研究,G647
- 中美高等教育规模与教职工队伍比较研究,G649.2
- 我国基础教育品牌培育研究,G639.2
- 农村家庭收入与高等教育支出关系研究,G649.2
- 我国成人学习者对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G724
- 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在中国的引进及其影响,G649.2
- 教育转移支付的受益归宿研究,G40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学校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