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与收入水平分析及实证研究

作 者: 何素惠
导 师: 侯荔江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 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 基本能力 收入水平
分类号: G647.3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3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全社会就业总量和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并存的大背景下,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更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大学毕业生个体的个人价值观的实现,高等教育培养方向和方式的调整,更关系到经济发展、人力资本的充分利用和社会就业的稳定。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很多专家从多角度进行研究论证,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文拟从就业能力的角度来探讨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其收入水平的关系,研究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的基本能力对大学毕业生收入水平具有显著性影响,从而通过提高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的基本能力来提升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本文试图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基础性研究。第一、试图建立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第二、试图建立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收入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第三、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探讨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和收入水平的关联度,以探究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的状况,以测量财经类院校教育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的匹配程度;第四、寻求能够通过提升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来提高就业质量的可行性,并通过西南财经大学2006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结果,总结西南财经大学2006届大学毕业生的基本能力分布矩阵。本文在研究方法选择上,获取了“中国高等教育供需追踪评估系统”项目组的调查数据,即西南财经大学2006届大学毕业生关于基本能力、收入水平和其他就业方面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并运用SPSS13.0和EXCEL进行了调查问卷的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和验证。主要分析方法有频数分析、卡方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构建模等。为了达到以上研究范畴和研究目的,本文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证和分析的。第一章绪论。首先从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高等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产业结构对人才结构需求的改变三个方面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探讨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简单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框架及章节安排,最后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对收入水平具有显著性影响。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越强,其毕业后所获得的收入水平越高。第二章理论研究和文献综述。首先对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包括就业能力、基本能力、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其次,对关于基本能力和工资收入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总结。对于人力资本理论对教育的研究,从教育对人力资本的形成和促进角度探讨了教育的重要作用;对于工资水平的决定理论和差异理论,分别从马克思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现代学派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提供了工资收入差异的理论基础。最后总结国内外对该项研究的现状,分别从基本能力和收入水平的研究进展方面角度总结了前期学者们的研究结果和结论,为本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是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和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收入水平评价模型的构建。本章主要集中于构建了两个评价模型:一是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的评价模型。本文将基本能力指标分为管理能力、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五个维度-35个子能力项对基本能力进行指标的设定。从评价维度上来讲,主要从每一个子能力项的重要性和具备性进行考察和评价;并将每一项基本能力按照调查分数界定为低能力水平和高能力水平,以便为后续研究做铺垫。另一个是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收入水平的评价模型。在本文的实际论证时,主要以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的月度工资水平作为其收入水平的指标代表。第四章是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与收入水平的实证分析。这一章节首先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命题假设、研究思路和对第一手数据的处理。其次进行了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和收入水平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协调安排”、“谈判技能”等22个基本能力项,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具备这22个基本能力项的能力越高,其收入水平越高,并且“协调安排”、“时间管理”、“物资管理”、“有效的口头沟通”、“理解他人”、“服务他人”、“科学分析”、“新产品构思”、“电脑编程”、“维修机器和系统”10个基本能力项对收入水平的影响弹性较大。接着进行了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和收入水平的相关性分析,采用了35个基本能力与收入水平的相关性检验和低、中、高三种收入组的卡方检验;最后得出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和收入水平的分析结论:第一、管理能力和理解与交流能力是最重要的基本能力阵地;第二、六个子能力项对收入水平具有显著性影响;第三、十个子能力项对收入水平影响弹性较大;第四、低收入者需着重培养管理能力和动手能力两大能力维度。最后针对本次具体调查对象的培养高校――西南财经大学,总结了西南财经大学2006届大学毕业生的基本能力分布矩阵,以“市场需求能力水平”和西南财经大学2006届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差距”为横坐标和综坐标,划分了“第一关键改进能力”、“第二关键改进能力”、“保持能力”和“优势能力”四个能力象限矩阵。最后通过对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和收入水平的描述性和相关性分析,验证和修正了前提假设:对于前提假设之一: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对收入水平具有显著性影响,并非完全正确。仅有六个基本能力与收入水平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他29个基本能力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对收入水平没有显著性影响。对于前提假设之二: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越强,其毕业后所获得的收入水平越高。通过验证也发现:部分基本能力与收入并不存在数据关系,也并非有同趋势的变化关系,即基本能力越强,毕业后所获得的收入水平越高。第五章探讨了本文关于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收入水平的其他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发现:地区差异和专业差异均对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的收入水平有影响,而性别差异则不是很明显。本文在总结众多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创新性研究。第一、构建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评价模型;第二、构建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收入水平评价模型;第三、运用实证分析结论,总结西南财经大学2006届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分布矩阵:分别从企事业单位对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能力水平和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能力水平与企事业单位要求的能力水平的差距两个维度进行能力的象限划分,四个能力象限分别为第一关键改进能力(包括“科学分析”、“理解性阅读”)、第二关键改进能力(包括“电脑编程”、“设备维护”等)、保持能力(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和优势能力(包括“排疑解难”、“判断和决策”等)。本文虽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限于时间的要求,能力的不足和经验的限制,还存在许多不足,也为将来对这一领域内容的继续深入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教训。一是研究样本的局限,调查对象仅限于西南财经大学2006届大学毕业生;二是研究内容的局限性,影响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收入水平的因素很多,包括教育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政策因素、大学生个体因素等各个方面,本文限于研究的目的,将研究方向仅仅锁定于教育因素中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具备的基本能力对收入水平的影响;三是研究模型应用的局限性,本文提出的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评价模型和收入水平评价模型在实际调查研究应用中,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四是统计方法应用的局限性。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本文的写作初衷虽然立足于调查数据,解释现实现象并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但鉴于本文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没有也不可能对所有问题面面俱到、尽善尽美的研究,而欠缺本身恰恰为后续研究开拓了空间。因此作为后续研究者,可以借鉴本文的研究不足之处,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更具体、深入、开拓性的研究,为提升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的基本能力,提高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收入水平和就业质量献策献力。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7
Abstract  7-12
1. 绪论  12-21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2-16
  1.2 研究目的和方法  16-19
    1.2.1 研究目的  16-17
    1.2.2 研究方法  17-19
  1.3 研究框架及章节安排  19-21
2. 理论研究和文献综述  21-39
  2.1 概念界定与说明  21-27
    2.1.1 基本能力  21-24
    2.1.2 收入水平  24-27
  2.2 理论支撑  27-33
    2.2.1 教育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影响  27-29
    2.2.2 工资水平决定理论  29-33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3-38
    2.3.1 国内研究现状  33-34
    2.3.2 国外研究现状  34-38
  2.4 本章小结  38-39
3. 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与收入水平评价模型的构建  39-45
  3.1 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39-43
    3.1.1 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  39-40
    3.1.2 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40-43
    3.1.3 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水平分类  43
  3.2 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收入水平评价模型的构建  43-44
    3.2.1 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收入水平  43-44
    3.2.2 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收入水平分类  44
  3.3 本章小结  44-45
4. 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与收入水平的实证分析  45-64
  4.1 研究假设与方法  45-47
    4.1.1 研究假设  45-46
    4.1.2 研究总体思路  46
    4.1.3 数据处理  46-47
  4.2 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与收入水平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47-57
    4.2.1 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和收入水平的描述性统计  47-51
    4.2.2 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和收入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51-57
  4.3 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与收入水平分析结论  57-63
    4.3.1 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对收入水平影响分类  57-59
    4.3.2 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与收入水平分析结论  59-60
    4.3.3 西南财经大学2006 届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矩阵分布  60-63
  4.4 本章小结  63-64
5. 其他研究发现和后续研究建议  64-77
  5.1 本文其他研究发现  64-69
    5.1.1 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地区对收入水平有影响  64-66
    5.1.2 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不同专业对收入水平有影响  66-68
    5.1.3 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不同性别对收入水平影响不明显  68-69
  5.2 本文研究取得的进展  69-70
    5.2.1 构建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评价模型  69
    5.2.2 构建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收入水平评价模型  69
    5.2.3 总结西南财经大学2006 届大学毕业生基本能力分布矩阵  69-70
  5.3 本文研究不足和后续研究建议  70-76
    5.3.1 本文研究不足之处  70-75
    5.3.2 后续研究建议  75-76
  5.4 本章小结  76-77
参考文献  77-81
后记  81-83
附录  83-101
  附录1 关于调查问卷和调查数据的说明  83-86
  附录2 图表目录  86-88
  附录3 西南财经大学2006 届大学毕业生调查问卷  88-101
致谢  101-103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103

相似论文

  1. 近代济南工人阶层生活状况研究(1904-1937),K295.2
  2. 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统计分析,F224
  3. 新疆教育发展与居民收入水平关系研究,F127
  4. 外商直接投资对高技术产业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F276.44;F224
  5. 我国老龄化趋势下的人寿保险需求研究,F224
  6. 提高现阶段农民收入水平的政策研究,F323.8
  7. 高中基本能力诱思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G632.4
  8. 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广州市番禺区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调查研究,F323.8
  9. 中国居民延期消费的成因与影响研究,F126
  10. 中等职业学校化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TQ0-4
  11.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F12
  12. 初中生数学素质培养的探索与研究,G633.6
  13. 小学数学基本能力诊断性测试系统开发的前期研究,G623.5
  14. 新“发展”理念统摄下的经济-伦理观,B82-05
  15. 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G442
  16. 我国现阶段普通高等学校学费定价制度研究,G647.5
  17. 北京市CGE模型的构建及应用,F224
  18. 论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F590-4
  1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费文化研究,F126.1
  20.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与提高居民消费质量,F126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学校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