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当代大学生信仰缺失与荣辱价值观重构研究

作 者: 冯维东
导 师: 辜堪生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大学生 信仰缺失 荣辱价值观 重构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5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当代大学生在信仰和荣辱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论文以成都市内几所大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法、问卷法等方法收集有关数据和资料,并采用统计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信仰的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等理论对当代大学生信仰和价值观现状进行分析,并概括了大学生信仰的主流与缺失,探讨了大学生荣辱价值观的时代特征与不良倾向,然后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国际环境因素和学生主体因素等角度,剖析了当前影响大学生信仰和价值观的主客观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荣辱观重构的内容和途径。本文在较为全面地研究现有关于大学生信仰和荣辱价值观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和大学生的实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为依据,进行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对2612名本科生进行了调查。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概括了当代大学生在信仰和荣辱价值观方面存在的特点,认为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总体上是好的,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在大学生中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仰缺失。所谓信仰缺失,是指社会的个体或某个群体的信仰体系不适应其生存的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信仰体系的状态。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缺失主要表现在:一是指本身无信仰,即个别大学生没有任何信仰,不谈信仰,出现了所谓的信仰“盲区”;二是信仰非科学化,指大学生虽然存在一定信仰,但所持的信仰不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出现了所谓的信仰“误区”,信仰步入歧途。针对理论界关于大学生中存在的是信仰危机还是信仰缺失的争论,笔者在事实论证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当代大学生在信仰上存在的不是信仰危机,而是信仰缺失。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时代特征是:在价值认知上,是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在价值目标上,是由理想化转向现实化。这些特征总体上是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同时,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还存在着几种不良倾向:一是价值认知和道德实践相脱节;二是重金钱实惠,拜金主义蔓延;三是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利益,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盛行。影响大学生信仰缺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等原因。当今中国正处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转型期存在的社会体制不健全所带来的社会不公正现象导致了大学生信仰缺失和价值观上的不良倾向。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尤其是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带来的招生分配制度的变化和就业压力的存在对大学生的信仰和价值观带来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容僵化和教育形式单调,教育手段落后,教育方法陈旧等现状,影响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科技优势,对中国实施“和平演变”策略,大肆传播、渗透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必然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日益增强的主体意识与社会阅历不足、心理发展的不成熟的矛盾,使大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各不相同甚至截然对立的价值观时,往往感到茫然失措,出现信仰和价值观选择上的多元化和多变性。重构当代大学生的荣辱价值观不是对大学生已有的全部价值观的全盘否定,而是通过扬弃,对大学生荣辱价值观中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向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的问题进行改造和创新,使之更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大学生荣辱价值观重构的内容和途径上,笔者主张,一方面,国家应高度重视,不断完善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体系,注重发挥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作用,特别是高校应该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手段,在教学中应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意教育的层次性,实施分层教育模式。另一方面,应该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投身实践,自觉树立正确的荣辱价值观,走一条把内容的更新和多途径的整合相结合,他律与自律相协调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荣辱价值观形成之路。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10
导言  10-19
  1. 选题意义  10-11
  2. 研究现状  11-18
  3.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8-19
1 基本概念  19-28
  1.1 信仰  19-20
  1.2 荣辱价值观  20-22
  1.3 概念的关系界定  22-24
  1.4 信仰缺失与信仰危机之辩  24-28
2 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与荣辱价值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8-46
  2.1 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29-36
  2.2 当代大学生荣辱价值观的时代特征与不良倾向  36-46
3 导致大学生信仰缺失和荣辱价值观变化的原因分析  46-56
  3.1 社会因素  47-49
  3.2 家庭因素  49-51
  3.3 学校因素  51-52
  3.4 国际环境因素  52-54
  3.5 主体因素  54-56
4 重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及荣辱价值观的途径与机制  56-70
  4.1 改革内容,重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和荣辱价值观的价值导向体系  56-60
  4.2 注重他律,完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和荣辱价值观的教育机制  60-65
  4.3 立足自律,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和荣辱价值观重构的修养机制  65-67
  4.4 树立楷模,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荣辱价值观的示范机制  67-70
参考文献  70-74
附录:大学生信仰和荣辱价值观现状调查问卷  74-82
后记  82-83
致谢  83-85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85

相似论文

  1. 光学零件表面轮廓干涉测量方法研究,TG84
  2. SINS/GPS组合导航系统算法研究,V249.328
  3. 配电网故障定位与网络重构算法的研究,TM727
  4.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5.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6.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7.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8. 大学生应对能力现状及其干预研究,B844.2
  9.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10. 高校成人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G724
  11.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1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13.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14.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哲学思考,G641
  15. 大学生人际压力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B844.2
  16.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研究,B844.2
  17. 建立虚拟班级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18. 大学生压力知觉、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G645.5
  19. 大学生社会键问卷的编制及其犯罪预防,C913.5
  20.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G206
  21. 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认知研究,G807.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