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作 者: 郭晶巍
导 师: 米靖
学 校: 天津大学
专 业: 教育经济与管理
关键词: 就业能力 中职学校 校本课程 开发
分类号: G71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54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前,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中等职业学校能否培养出具有较强就业能力的技能型劳动者,关键靠高质量的课程。随着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在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论文在阐述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具备就业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课程的现状,发现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构造的缺陷是学科化,要突破这种学科化弊端,就要以就业能力为逻辑线索构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框架。就要开发适应企业实际需要,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校本课程。在阐述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原则及类型的基础上,以个案研究进一步证实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是必要和可行的,效果是明显的。同时指出,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是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为框架,以工作本位学习模式为依据,以终身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的。在开发过程中,要遵循开发机制,注重本校办学实际。本论文通过文献法、比较法、案例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得出学生就业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中等职业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为实现教育目标,就要探求行之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方法。也就是说,要选取一个从内容和过程到目标的师生之间互动的最佳的以课程为载体的结合点。
|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一章 绪论 7-9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7 1.2 论文选题的意义 7-8 1.2.1 理论意义 7 1.2.2 现实意义 7-8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8-9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8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8-9 第二章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与分析 9-12 2.1 就业能力的内涵 9-10 2.1.1 能力 9 2.1.2 就业能力的内涵 9-10 2.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具备的就业能力分析 10-11 2.2.1 学习能力 10 2.2.2 实践动手能力 10 2.2.3 沟通合作能力 10-11 2.2.4 开拓创新能力 11 2.2.5 就业信息处理能力 11 2.3 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 11-12 第三章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的现状分析 12-20 3.1 案例及启示 12-14 3.1.1 案例的背景 12 3.1.2 案例的内容 12-13 3.1.3 案例的启示 13-14 3.2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构造及问题 14-18 3.2.1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构造 14-16 3.2.2 三段式课程构造的根本缺陷是学科化 16-18 3.3 呼唤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8-20 第四章 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原则及类型 20-30 4.1 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 20-21 4.1.1 校本课程的涵义 20-21 4.1.2 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 21 4.2 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21-22 4.2.1 主体性原则 21-22 4.2.2 互补性原则 22 4.2.3 针对性原则 22 4.2.4 多样性原则 22 4.3 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 22-23 4.3.1 填补型 22 4.3.2 特色型 22 4.3.3 学习型 22-23 4.3.4 自培型 23 4.4 案例:某校机械加工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分析 23-30 4.4.1 问题分析 23-24 4.4.2 改革措施 24-27 4.4.3 效果与结论 27-29 4.4.4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设想 29-30 第五章 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支撑 30-38 5.1 以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为框架 30-32 5.1.1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内涵 30 5.1.2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与学科本位教学模式的比较 30-32 5.2 以工作本位学习模式为依据 32-35 5.2.1 工作本位学习的内涵 32-33 5.2.2 工作本位学习的价值与缺陷 33-35 5.3 以终身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35-38 5.3.1 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35 5.3.2 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35-38 第六章 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机制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38-45 6.1 课程开发的主体 38-39 6.2 课程开发的流程 39-40 6.3 课程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40-45 6.3.1 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41 6.3.2 注重本校办学实际 41-45 参考文献 45-47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47-48 致谢 48
|
相似论文
- 汽车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U463.4
- 矢量CAD电子图纸保护系统研究,TP391.72
- 城市商品住宅开发风险分析与应对研究,F293.35
- 利用荆门地区文化资源开发农村初中美术校本教材的实践与探索,G633.955
- 城市历史街区交通问题研究,TU984.191
- 对话教学理论在中等职业学校旅游英语课堂上的应用研究,G633.41
- 中职学校高素质女生培养研究,G718.3
- 珠三角地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智能化系统,TU528
- 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旅游行为特征分析,G647
- 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人力资本开发与收益分配研究,G812.0
- 抗菌型多功能聚酰胺纤维的性能及应用研究,TQ342.1
- 江苏省降雨侵蚀力研究,S157.1
- 国内植物园网站分析与上海植物园网站开发,TP393.092
- 铁皮石斛叶绿体微卫星的开发应用及其种间通用性研究,S567.239
-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利益分配机制的社区影响研究,D422.6
-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分析及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G623.5
- 中职学校教学团队合作的现实问题与发展途径研究,G712.4
- 中职学校旅游类专业“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研究,G715.1
- 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G712.3
- 福建自驾车旅游空间开发格局研究,G895
- 栖霞山景区植物资源调查、保护与开发利用,Q948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职业技术教育 > 教学理论、教学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