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德国全面职业教育研究

作 者: 王嵩
导 师: 祝士明
学 校: 天津大学
专 业: 职业技术教育学
关键词: 全面学习 全面职业教育 职业素质教育 能力观
分类号: G719.51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38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将介绍和研究德国全面学习教育思想,它促进了我们对教育思维定式的转变。在德国斯图加特出版的《全面职业教育》中,德国教育家Ott Bernd明确指出全面学习的四个维度:一是内容专业的学习能力,即认知能力和行动技能;二是问题解决的方法能力,即掌握和应用基础的学习和工作技巧;三是沟通交流能力,即掌握基本的合作和沟通技巧;四是情感道德发展,即自我承担责任意识,人生规划的构建,培养自己的兴趣领域等等。以全面学习思想为基础,结合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特点,德国教育家开发了“全面职业教育”的教学框架和思想。它以职业行为能力为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在认知能力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选取不同教学材料和组织形式使学生获得被称为所谓的“关键能力”,以使学生能够发展个人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能力。另外,“全面学习”的教学理念注重个体人格和性格的发展和完善。本文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德国全面学习的教育思想和全面职业教育的框架结构,力求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围绕这一核心目的,本文从分析全面学习的意义出发,对全面学习理论的历史沿革,基本内涵和特征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对中国职业素质教育现状分析,分析中国特色的职业素质教育中引用德国全面职业教育思想的可行性。通过引进这种思想,更新我国的职业教育观念,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的职业素质教育。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一章 绪论  7-15
  1.1 问题的提出  7-8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8-10
    1.2.1 国外研究综述  8-9
    1.2.2 国内研究综述  9-10
  1.3 研究意义  10-13
    1.3.1 理论意义  10-11
    1.3.2 现实意义  11-13
  1.4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3
  1.5 研究方法  13-15
第二章 德国全面学习教育思想综述  15-25
  2.1 德国全面学习教育思想的产生  15-16
  2.2 德国全面学习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16-18
  2.3 德国全面学习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18-22
    2.3.1 神经生理学基础  18-20
    2.3.2 全面学习的教育学基础  20-22
  2.4 德国全面学习教育思想的四个维度  22-23
  2.5 德国全面学习教育思想的意义  23-25
第三章 德国全面职业教育思想理论与实践  25-42
  3.1 德国全面职业教育的目标与特征  25-28
    3.1.1 全面职业教育的目标  25
    3.1.2 全面职业教育的特征  25-28
  3.2 德国全面职业教育的基本内容  28-34
    3.2.1 三种学习模式  28-30
    3.2.2 关键能力  30-34
  3.3 德国全面学习职业教育思想的实践  34-42
    3.3.1 全面学习的学习模型和引用的教学方法  34-37
    3.3.2 基于全面学习职教思想课堂单元的案例  37-42
第四章 中国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42-50
  4.1 德国全面职业教育对中国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引入意义  42-46
    4.1.1 更新职业教育观念  42-43
    4.1.2 更新职业教学观念  43-44
    4.1.3 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44-46
  4.2 中国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发展现状  46-47
  4.3 中国职业教育素质教育问题分析  47-50
    4.3.1 个性发展问题  47-48
    4.3.2 实践教育问题  48
    4.3.3 职业教育课程问题  48-49
    4.3.4 职业素质教育中的生源和师资问题  49-50
第五章 改善中国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的对策  50-57
  5.1 明确素质教育内容确立学生素质教育目标  50-52
    5.1.1 明确素质教育内容  50
    5.1.2 确定学生素质教育目标  50-52
  5.2 改革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52-54
    5.2.1 按照工作任务相关性设置课程  52
    5.2.2 以职业能力为依据选择课程内容  52-53
    5.2.3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  53
    5.2.4 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定位专业  53-54
    5.2.5 加强课程评价的社会性  54
  5.3 确立合理的素质评价体系  54-55
    5.3.1 职业素质教育评价要素  54-55
    5.3.2 素质评价中若干问题  55
  5.4 增强职业教育师资建设  55-57
    5.4.1 提高教师道德水平  55-56
    5.4.2 提高教师知识水平  56
    5.4.3 提高教师能力水平  56-57
参考文献  57-61
致谢  61

相似论文

  1. 新职业主义的职业核心能力观研究,G710
  2. 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环境建设研究,G718.5
  3. 系统科学视角下的“职业能力”解析,G710
  4. 基于资源能力观的企业集群竞争优势战略,F224
  5. 导游员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编制及其运用,B841.7
  6. 初二学生语文、数学、英语学习观的比较研究,G632.4
  7. 适应于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的能力观培养途径研究,B844.1
  8. 不同目标倾向对学生成就水平的影响,G444
  9. 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企业竞争力及其演化研究,F272
  10. 基于集群式发展观与动态能力观的高新区竞争力研究,F276.44
  11. 德国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研究,G719.516
  12. 德国职业教育职业能力开发模式中的教学评价研究,G719.516
  13. 德国职业教育企业培训模式中“能力测量”研究,G719.516
  14. 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G719.516
  15. 德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研究,G719.516
  16. 德国职业培训中心办学模式的研究,G719.516
  17. 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中的“专业教学论”研究,G719.516
  18. 德国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法研究,G719.516
  19. 德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研究,G719.516
  20.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研究,G719.516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职业技术教育 > 世界各国职业技术教育概况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