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高职院校产学合作及其长效机制研究
作 者: 韦佳
导 师: 张辉
学 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专 业: 高等教育学
关键词: 产学合作教育 高职院校长效机制
分类号: G71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82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加强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教育,可以将高职院校和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资源和环境,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为高职院校教育注入活力、生机和特色。走产学合作教育之路,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新时期产学合作形成了新的特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构建产学合作的长效机制。产学合作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针对我国高职院校的性质特征和培养目标的特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需要建立涵盖利益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情感机制的产学合作长效机制。产学合作包括人才培养模式要素,实训基地要素,“双师型”教师要素等关键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关系。建立效益良好的产学合作长效机制可从企业视角,学校视角以及社会视角进行分析与建构,包括建立产学合作长效机制理念,产学合作长效机制策略,即不同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策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校企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教育培训良性循环策略。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1 第一章 绪论 11-16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背景 11-12 1.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1-12 1.1.2 选题的意义 12 1.2 研究综述 12-14 1.2.1 国外产学合作研究 13 1.2.2 国内产学合作研究 13-14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1.4 研究方法 14-16 第二章 产学合作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16-30 2.1 产学合作教育 16-18 2.1.1 产学合作教育内涵界定 16-17 2.1.2 产学合作教育本质要义 17 2.1.3 我国产学合作发展脉络 17-18 2.2 产学合作要素分析 18-22 2.2.1 人才培养模式 18-20 2.2.2 实训基地建设 20 2.2.3 “双师型”教师培养 20-22 2.3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及其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 22-26 2.3.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本质属性及其特征 23-24 2.3.2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价值判断 24-26 2.4 产学合作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相关性研究 26-27 2.5 新时期产学合作的新特点 27-30 第三章 产学合作长效机制及其构成 30-39 3.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产学合作长效机制构成 30-33 3.1.1 利益机制:驱动校企通力合作 30-31 3.1.2 激励机制:促进校企全面合作 31 3.1.3 约束机制:规范校企健康合作 31-32 3.1.4 情感机制:奠基校企长期合作 32-33 3.2 产学合作长效机制组织系统分析 33-39 3.2.1 核心层 33-34 3.2.2 相关层 34-37 3.2.3 核心层和相关层相互关系 37-39 第四章 建立产学互利互惠、效益良好的长效机制 39-53 4.1 确立产学合作长效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理念 39-42 4.1.1 学校视角 39-40 4.1.2 企业视角 40-42 4.1.3 政府视角 42 4.2 建立产学互利互惠,效益良好的长效机制所需要的条件 42-44 4.2.1 政策与法规条件 42 4.2.2 合作双赢机制条件 42-43 4.2.3 企业主体地位条件 43 4.2.4 计划与组织条件 43 4.2.5 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条件 43-44 4.3 关于产学合作长效机制的几种人才培养模式 44-49 4.3.1 “订单”模式 44-45 4.3.2 “2+1”模式 45-47 4.3.3 “学工交替”模式 47-48 4.3.4 “工学结合,校企双方介入”人才培养模式 48-49 4.4 建设适应产学合作长效机制的实验实训基地 49-51 4.4.1 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 49-50 4.4.2 实训基地建设的保障 50 4.4.3 实训基地建设的措施 50-51 4.5 建设一支适应产学合作长效机制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 51-53 4.5.1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 51 4.5.2 “双师型”师资建设的对策 51-53 第五章 高职产学合作长效机制的例证分析 53-57 5.1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的概况 53 5.3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产学合作长效机制的实践 53-57 5.3.1 树立产学合作长效机制办学思路 53-54 5.3.2 人才培养模式 54 5.3.3 人才交流与培训 54-55 5.3.4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55-56 5.3.5 信息沟通 56-57 第六章 结语 57-58 参考文献 58-60 致谢 60-61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1
|
相似论文
- 辽宁职业学院产学合作教育管理研究,G717
- 加拿大高等教育特色对于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G642.0
- 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G718.5
- 陕西高校产学合作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G647
- 中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研究,G718.3
- 农业高职院校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G712.0
- 上海地方工科院校产学合作教育研究,G649.2
- 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发展策略研究,G521
- 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教育研究,G718.5
- 我国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教育研究,G718.5
-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G718.3
- 中职学校高素质女生培养研究,G718.3
-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业高职院校发展研究,G718.5
- 苏北高职生在苏南求学过程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G718.5
- 我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G718.3
- 高等职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研究,G718.5
- 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研究,G718.5
-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审美教育内化问题研究,G718.5
- 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G718.5
- 基于高职院校学生自我认知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G718.5
- 高技能人才培养资源整合模式研究,G718.5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职业技术教育 > 各类型职业技术学校 >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