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传播学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形象塑造
作 者: 陈波
导 师: 闻曙明
学 校: 苏州大学
专 业: 高等教育学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形象 形象塑造 形象传播
分类号: G71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6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高职院校形象,是指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经过主观努力而形成的精神面貌和行为特征的总和以及社会公众对学校的整体印象和评价。良好的高职院校形象是赢得社会肯定和信任的基础,是吸引人才和生源的重要前提,是毕业生分配就业的可靠保证,是师生产生凝聚力、向心力、认可感的重要因素,更是高职院校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高职院校良好的形象需要经过长期的精心塑造才能实现,而形象塑造需要通过系列的传播活动,取得公众的感知和认识,才会转化为形象。尤其是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对高职院校的改革、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高职院校处于信息化、群体化的今天,高职院校形象传播的效果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形象塑造的效果。因此,探讨传播学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形象塑造是高职院校发展之必须和关键。目前,高职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技术型应用人才,对完善国家教育层次和类型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仍不高,高职院校中形象塑造成功的案例尚不多,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缺乏形象塑造的意识、整体规划,以及用传播学来科学指导形象传播活动的有效行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在扩展外延、加强内涵的基础上,对形象塑造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但仍然面临种种困惑。本文首先阐述形象、高职院校形象、高职院校形象塑造以及形象传播等重要概念,分析高职院校形象传播的意义。接下来第一章,本文简要概括了高职院校发展的现状,即近十年规模达到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培养高技能人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形象塑造及传播的必要性。第二章以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以笔者所在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形象定位、形象设计、本位设计、尤其是形象传播的角度分享学院形象塑造尤其是形象传播的探索与实践。其中,形象传播的角度,从传播的一般规律,即:信源、信道、信息、受众、反馈的角度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第三章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常州信息学院形象传播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第四章针对常州信息学院形象塑造及传播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考和建议。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案例在高职院校中具有普遍性,通过以此为例研究能够以点带面,揭示出普遍问题。同时,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案例也具有典型示范的实践意义。本文的根本目的,在于分析论述高职院校如何正确运用形象传播,有效地塑造自身形象,通过塑造自身形象,为高职“正名”,引领高职教育有序、健康发展。
|
全文目录
中文提要 3-5 Abstract 5-9 绪论 9-18 一、问题的提出 9-11 (一) 高职形象塑造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9-10 (二) 传播与高职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 10 (三) 把握形象传播规律是成功塑造高职院校形象的关键 10-1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3 (一) 国内研究现状 11-13 (二) 国外研究现状 13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13-14 (一) 研究思路 13-14 (二) 研究方法 14 四、核心概念界定 14-18 (一) 形象高职院校形象 14-16 (二) 高职院校形象塑造与形象传播 16-18 第一章:高职院校发展现状及形象传播的必要性 18-22 一、高职教育发展现状 18-20 (一) 基本情况 18 (二) 高职教育发展十年的主要成就 18-20 二、高职院校形象传播的必要性 20-22 第二章: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形象塑造的实践与探索 22-39 一、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形象定位 22-23 二、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形象设计 23-24 三、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本体建设 24-25 四、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形象传播 25-39 (一) 形象传播的主体 25-26 (二) 形象传播的客体 26-27 (三) 形象传播的内容 27-30 (四) 形象传播的媒介 30-38 (五) 形象传播的信息反馈 38-39 第三章: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形象传播的效果及问题分析 39-54 一、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形象传播的效果调查 39-51 (一) 问卷的编制、取样 39-41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41-51 二、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形象传播存在问题分析 51-54 (一) 传播者整体的媒介素养不高,媒介掌控能力有待提高 51-52 (二) 精神文化讯息传播要持续加强,视听传播系统标示不鲜明 52 (三) 媒介传播系统不健全 52-54 第四章:高职院校形象传播的思考与建议 54-60 一、提升形象传播的质量特色基础 54-55 二、提高传播者的媒介掌控能力 55 三、发挥文化传播的功效 55-56 四、发挥地方高职院校的区域传播功能 56-57 五、进行合理的媒介选择 57-58 六、注意抗形象干扰 58-60 结束语 60-62 参考文献 62-66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6-67 附录 67-74 附录1: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名标准字、校标图片 67-68 附录2: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标志性建筑形象图片 68-69 附录3: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形象调查问卷(内部问卷) 69-74 后记 74
|
相似论文
- 科技博物馆建筑设计研究,TU242.5
- 航天科技研发建筑设计研究,TU244
- 高校艺术教学建筑设计研究,TU244.3
-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G834
-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G715.1
- 福建省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41
- 影响服装重购行为的品牌形象要素的实证研究,F274
- 突发公共事件治理中政府形象建设,D630
- 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G717
-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业高职院校发展研究,G718.5
- 济南市高职院校男生大众健美操学习动机的研究,G831.3
- 项目课程视角: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对策研究,G717.38
- 江泽民职业道德思想与医药类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G711
-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G711
- 高职院校学生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G711
-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研究,G717.2
-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G841-4
- “六味斋”老字号企业品牌管理模式探讨,F426.82
-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策略研究,G206
- 地方政府媒介形象初探,D625
- 贾斯汀·希尔和裘小龙笔下的中国形象,I106.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职业技术教育 > 各类型职业技术学校 >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