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莱州市中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
作 者: 郭阳
导 师: 杨宏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职业技术教育
关键词: 区域 产业结构 中职院校 专业设置
分类号: G718.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74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技人员,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技术人员。党和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发挥中职院校的骨干作用,中等职业教育要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步伐,随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变动,满足行业、企业用工需求。专业设置是一个学校能否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优化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层次结构相一致,才能带动学校整体水平提高,也能不断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本文以莱州市一个县域城市的6所中职学校,尤其是3所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为实践调研对象,追溯专业调整优化历史,分析专业设置现状,分析得出莱州中职教育专业设置基本适合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同时也发现在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协调对接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进而提出分析解决这些困难的对策,为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参考意见。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莱州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有着深切紧密联系,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适应区域产业结构的专业结构体系,拥有自己的品牌专业,组建职教集团,校企联合办学,努力探索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发展道路,带动相关产业链条发展。尤其是加工制造类专业,已经成为带动烟台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领跑者。在调研中,还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如师资队伍建设缺乏双师型教师及实践指导教师,大大制约了学校专业发展步伐,专业设置存在无序性,专业名称不规范,专业内涵不明确,专业设置口径窄,专业建设重复甚至在同一所学校出现内涵几乎相同的两个专业,给上级主管部门及家长、学生、用工企业造成极大困惑与不便。因而,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使之真正完整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变化。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章 绪论 9-17 1.1 研究目的 9-10 1.2 研究意义 10-11 1.2.1 理论意义 10-11 1.2.2 现实意义 11 1.3 理论依据 11-13 1.3.1 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 11 1.3.2 人力资本理论 11-12 1.3.3 区域发展理论 12 1.3.4 教育外部规律理论 12-13 1.4 研究方法 13 1.4.1 文献研究法 13 1.4.2 调查研究法 13 1.4.3 实证研究法 13 1.4.4 比较研究法 13 1.5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6 1.6 研究范围 16-17 第二章 中职专业设置、区域产业结构理论探讨 17-25 2.1 中职专业设置内涵界定 17-21 2.1.1 职业教育的演变及其概念 17 2.1.2 中等职业教育及中等职业学校概念及构成 17-18 2.1.3 专业的内涵界定 18-19 2.1.4 专业设置原则 19-20 2.1.5 中职专业设置影响因素 20-21 2.2 区域产业结构概念及分类 21-23 2.2.1 产业结构内涵 21-22 2.2.2 区域产业结构概念 22 2.2.3 产业结构分类 22-23 2.3 区域产业结构与中职专业设置互动关系 23-25 2.3.1 区域产业结构决定中职专业设置 23 2.3.2 中职专业设置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23-25 第三章 莱州市产业结构概况及中职专业演变轨迹 25-35 3.1 莱州区域经济概述 25-28 3.1.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 25-26 3.1.2 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26-28 3.2 中职专业设置分析 28-35 3.2.1 我国中职专业设置模式的演进 28-29 3.2.2 莱州市中职专业设置随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历史沿革 29-32 3.2.3 莱州市中职专业现状 32-35 第四章 莱州市中职专业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 35-39 4.1 中职专业设置基本符合区域产业结构 35 4.1.1 专业布局基本符合区域功能定位 35 4.1.2 专业种类和名称根据经济发展细分、变更 35 4.1.3 专业结构和层次随产业结构变化调节、提升 35 4.2 中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对接分析 35-36 4.2.1 依托特色资源,打造特色专业 35-36 4.2.2 组建职教集团,发挥集团优势 36 4.2.3 整合趋同专业,优化教育资源 36 4.2.4 紧贴区域结构,扶植骨干专业 36 4.3 莱州市中职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接存在问题 36-39 4.3.1 专业布局不合理 36-37 4.3.2 第三产业对应专业结构失重 37 4.3.3 专业建设重复,专业名称混乱 37-38 4.3.4 缺乏双师型教师及实践指导教师 38-39 第五章 中职专业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对策探讨 39-43 5.1 组建职教集团 39-40 5.2 打造品牌专业 40-41 5.3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41-43 结语 43-44 参考文献 44-48 致谢 48-49 作者简介 49
|
相似论文
- 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G649.2
- 基于多示例学习的用户关注概念区域发现,TP391.41
- 家庭清扫机器人路径覆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242
- 湛江市对虾产业区域品牌建设研究,F326.4
- 中山市区域性推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G451.1
- 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管理研究,G617
-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 中国区域行政合作的非均衡演进研究,D630
- 中国政府惠农政策实证研究,D422.6
- 环境脆弱区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区域布局研究,X321
- 曲靖烟区气候因素的数量特征及区域划分,S572
- 中国区域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的均等化研究,G521
-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G644
- 中国区域性网上社区的舆情研究,G206
- 井下机车区域定位检测系统的设计,TD524.3
- 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回顾性研究,R739.8
- 安徽省体育产业结构研究,G812.7
- 姬塬油田长6油藏储层评价及开发技术政策研究,P618.13
- 主体功能区管理环境法问题研究,D922.68
- 1979~2006年江苏省棉花品种主要性状遗传改良进展研究,S562
- 我国三次产业变化与就业之研究,F249.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职业技术教育 > 各类型职业技术学校 > 中等专业学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