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析
作 者: 刘允华
导 师: 申文杰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 工学结合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
分类号: G7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73次
引 用: 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提升了高职教育的生命力。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专门技能水平,打造全面综合素质人才,实现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要求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随之变化创新,与之相适应。本文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内容及特征分析、现状分析、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四个方面探究了新形势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容和趋势,设计出一套“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促进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与发展。第一部分:揭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做到两个加强,即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操作技能培养。两者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辙,不能片面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第二部分:分析“工学结合”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职德育现状,分析成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搞清当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特点。第三部分:阐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现有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常规教育基础上的,缺乏特色、存在真空,德育弱化的问题比较突出,不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有待创新、完善。第四部分: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模式。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包括良好的育人环境、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丰富多彩、格调向上的校园文化;而且包括教育观念的转变,队伍的素质与水平,相互之间的协作;还包括机构的整合,人员的调整,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等多个方面。而基于工学结合的德育模式则是紧紧围绕“工学结合”这一中心构筑的,体现了高职办学理念和教育特点。总之,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改革必须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性,更有利于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实现教育目标。
|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引言 8-16 (一) 选题意义 8-10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2 (三) 重点、难点、创新点 12-13 (四) 研究方法 13-14 (五) 概念界定 14-16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16-21 (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提高,但对其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16-17 (二) 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途径不断拓展,但存在“真空”地带 17 (三)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不断创新,但实效性有待提高 17-18 (四) 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交流机制不断完善,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仍需要改革 18-19 (五) 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价机制有所创新,但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 19 (六) 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但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还存在差距 19-21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内容及特征分析 21-33 (一)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内容 21-28 (二)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特征 28-33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3-36 (一)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对目标方向缺乏针对性指导 33 (二)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对改革研究缺乏力度探讨 33-34 (三)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对方法途径缺乏创新发展 34 (四)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对工作者队伍建设缺乏完善机制 34-35 (五)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体系缺乏结合研究 35-36 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对策研究 36-42 (一) 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本位” 36 (二) 突出个性培养,构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 36-37 (三) 丰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37 (四) 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37-38 (五) 走“工学结合”之路,形成“师傅带徒弟”的格局 38-39 (六) 改进管理,优化道德教育的过程 39 (七) 将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高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位置 39-42 结语 42-44 参考文献 44-45 附录 45-50 后记 50-51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51
|
相似论文
- 基础教育改革中过程性评价平台的构建与完善,G521
-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整合探索,G633.2
- 农村高中教师课程观现状调查研究,G632.3
-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的现状及发展路径探究,G633.3
- 高职课程改革研究,G712.3
- 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策略,G632.3
- 论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评价改革,G633.3
-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G633.55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增量民主研究,D621
- 南京市浦口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讨,F326.2
- 广东2010年英语高考改革方案对农村高中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反拨效应,G634.41
-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人力资源领导研究,G632.3
-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七年:一位亲历者的自我反思,G632.3
- 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研究,G711
- 云南省开展电矿结合研究,F426.61
- YSZY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研究,F270
- 南京市街道办事处改革趋势研究,D630
- 基于衔接的高中语文小说教学,G633.3
- 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G717
- 南京市药房托管运行问题研究,R95
- 县域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探索,D630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职业技术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