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江西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研究
作 者: 方泽强
导 师: 曾昭轰
学 校: 江西师范大学
专 业: 高等教育学
关键词: 江西 高职教育 专业结构 调整
分类号: G71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7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全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浪潮下,江西省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然而,在规模扩张和数量激增的同时,高职教育存在着办学趋同、办学特色不明显和办学效益欠佳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社会、市场与个人要求高职教育应当从以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外延扩张转到以质量、特色、结构、效益协调发展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内涵建设上来。为此,开展高职教育结构调整工作是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教育结构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既包括高校布局结构、能级结构,又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也包括办学形式结构、专业结构等。然而,江西高职教育在短时间内要开展布局、能级、层次等结构的调整工作比较困难。因为这需要巨大的资源投入、政策倾斜和体制突破。相对而言,优化与调整专业结构促进高职教育提升质量,凝炼特色,提高效益是比较可行与适切的应对策略。本研究以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与比较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首先,深入分析专业调整的理论基础,阐述江西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现实依据,探讨专业调整的基本关系。其次,考察江西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描述专业结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最后,分析影响因素,提出应对策略。本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为专业、专业结构调整基本理论与基本关系分析。第三部分为江西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历史、现状与问题。第四部分为江西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第五部分为江西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对策。第六部分为结语。
|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一、引言 8-16 (一) 问题的提出 8-9 (二) 研究意义 9-10 1. 对丰富高职教育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意义 9-10 2. 对指导高职教育具体实践具有一定的作用 10 (三) 文献综述 10-15 1. 研究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和就业等结构的关系 10-11 2. 研究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在实证调查基础上的调整策略 11-12 3. 研究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在新历史背景下的调整思路 12-13 4. 研究高等教育专业建设和调整工作的经验与规律 13-14 5. 研究多种角度下的高等教育专业建设与专业结构 14-15 (四)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6 1. 研究思路 15 2. 研究方法 15-16 二、专业、专业结构调整基本理论与基本关系分析 16-23 (一) 专业与专业结构相关概念 16 1. 专业 16 2. 结构与专业结构 16 3. 高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专业结构 16 (二) 专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基础 16-18 1. 专业周期理论 16-17 2. 非均衡经济理论 17 3. 科学发展观 17 4. 结构——功能理论 17-18 (三) 专业结构调整的现实依据 18-20 1. 经济发展战略转移 18 2. WTO 的机遇与挑战 18-19 3.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19 4. 高等教育大众化 19-20 (四) 专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关系 20-23 1. 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 21 2. 技术结构与专业内容 21-22 3. 就业结构与专业规模 22-23 三、江西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历史、现状与问题 23-33 (一) 江西省高职教育发展与专业结构调整历史 23-24 (二) 江西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的现状 24-30 1. 专业的数量分布 24-25 2. 专业的地区分布 25-26 3. 专业的产业分布 26-28 4. 专业的学校分布 28-30 (三) 江西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30-33 1. 专业偏多,规模效益较差 30 2. 专业分散,专业水平弱化 30 3. 专业失衡,服务面向欠当 30-31 4. 专业雷同,专业特色缺失 31-33 四、江西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33-37 (一) 政府层面 33-35 1. 扩张速度过快 33 2. 布点范围过大 33-34 3. 专业调控过松 34-35 (二) 高校层面 35-37 1. 片面追求办学效益 35 2. 专业缺乏科学论证 35 3. 专业建设力度不大 35-37 五、江西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37-43 (一) 转变办学观念,树立科学发展思想 37 (二) 科学分类定位,构建多元办学格局 37-38 (三) 加大教育投入,合理调整发展速度 38-39 (四) 完善专业制度,严格开展专业论证 39 (五) 实施特色战略,打造专业核心竞争力 39-40 (六) 坚持办学规律,注重专业的经济效益 40-41 (七) 推进专业评估,形成退出与激励机制 41 (八) 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专业质量和水平 41-43 六、结语 43-44 参考文献 44-46 后记 46-47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47
|
相似论文
- 课堂交互活动中教师话语特征的个案分析,H319
- 调整云南高等教育结构的策略研究,G649.2
-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G715.1
- 长期不同施肥下江西双季稻田系统生产力与抗逆性的比较分析,S511.42
- 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高职应用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H319
-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研究,G712.3
- 学生上学交通问题调查研究,G639.2
-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策略研究,G717
- 长期绿肥还田对江西双季稻田系统生产力与抗逆性的影响研究,S511.42
- 海峡两岸高职教育资源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G719.2
- 江西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状况及生活习惯的现状调查,G527
- 高职教育项目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反思,G712.3
-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评估与论证研究,S759.9
- 六朝江西佛教及其相关问题研究,B948
- 江西省高校跨学科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意向调查与分析,G647.38
- 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教育研究,G718.5
- 江西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G832
- 江西省师范类高校普通学生体育观念的研究,G807.4
- 2008年北京奥运后江西省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战略研究,G812.13
- 江西省体育传统学校排球项目训练开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G842-4
- 江西省拳击运动现状调查分析与发展研究,G886.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职业技术教育 > 各类型职业技术学校 >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