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通识教育视阈下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作 者: 吴继红
导 师: 蔡琼
学 校: 中南民族大学
专 业: 教育经济与管理
关键词: 高职教育 通识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能力
分类号: G71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87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高职教育兼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不论是规模还是在校学生人数,都基本占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促进教育公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高职教育与国家经济建设紧密相关,能否为国家输送合格的人才,其人才培养模式是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我国近十年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几经变迁,在一定时期对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人才培养模式已逐渐不能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现有高职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要结合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的要求以及高职教育的特点加强对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德国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是当今一种较好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它不仅着眼于现行职业的要求,更以职业群的特点,关注未来职业对人才的需要,着力为社会培养能力全面发展的可持续性人才。但德国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以“职业”为中心,对合格“人”和“公民”的培养关注不够全面,致使所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生活技能和知识全面性存在一定不足。通识教育作为大学的一种有效教育模式,在对学生人文素养、知识全面性的培养方面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因此,职业能力培养与通识教育结合已成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和可能。我国现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和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这些模式的特征和实施条件的研究,它们有各自的优点,也有它自身存在的不足。从通识教育的视角看,我国现行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不够,我国高职教育缺乏强有力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障;职业院校对专业的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用不尽合理,缺乏从通识教育视角去深刻理解高职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实训实习条件差,教师队伍建设欠缺,高职学生全面能力培养得不到物质和师资条件的保证;职业教育层次不够完善,难以使职业能力培养与通识教育结合向纵深方向发展。在对高职职业能力和通识教育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对实施通识教育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模式的课程结构以高职汽车应用技术专业为例进行了构建,并针对当今高职生的生活特点,对高职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内涵进行了扩展,认为高职生的生活知能是我们高职培养模式能力培养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同时,针对现行高职培养模式不足之处,对实施通识教育后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从法律法规保障、改进教育教学、改善实训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整职教层次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7-9
Abstract  9-11
第一章 绪论  11-20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4
    (一) 选题缘由  11-13
    (二) 研究意义  13-14
  二、相关文献综述  14-18
    (一) 有关职业能力的研究  14-15
    (二) 有关通识教育的研究  15-16
    (三) 有关通识教育与高职教育结合的研究  16-18
  三、研究目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18-20
    (一) 研究目标  18
    (二) 研究思路  18
    (三) 研究方法  18-20
第二章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20-32
  一、职业能力理论  20-22
    (一) 职业能力的涵义  20
    (二) 职业能力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20-21
    (三) 职业能力的内容及课程模式  21-22
  二、通识教育理论  22-25
    (一) 通识教育的涵义  22-23
    (二) 通识教育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23-24
    (三) 通识教育的内容和课程模式  24-25
  三、通识教育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25-32
    (一) 加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  25-26
    (二)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通识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26-29
    (三)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通识教育结合的可行性  29-32
第三章 从通识教育理论透视我国现行的高职培养模式  32-40
  一、我国典型的高职培养模式  32-36
    (一) 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2-34
    (二)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34-35
    (三)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35-36
  二、我国高职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36-40
    (一) 我国高职教育缺乏社会支持和法律保障  37
    (二) 我国高职教学缺乏从通识教育的视角去理解职业能力培养  37-38
    (三) 高职学生全面能力培养得不到物质和师资条件的保证  38
    (四) 现行职业教育层次难以使职业能力培养向纵深方向发展  38-40
第四章 实施通识教育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模式与对策  40-48
  一、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新模式  40-44
    (一) 新模式的课程结构  40-42
    (二) 新模式的能力结构  42-43
    (三) 关于新模式的几点说明  43-44
  二、实施通识教育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44-48
    (一) 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完善职教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44-45
    (二) 完善高职教学,加强高职职业能力培养与通识教育的紧密结  45-47
    (三) 改善实验实习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47
    (四) 调整职业教育层次,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47-48
结语  48-49
注释  49-50
参考文献  50-51
致谢  51-52
附录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52

相似论文

  1. 独立学院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研究,G642.3
  2.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G715.1
  3. 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高职应用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H319
  4.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研究,G712.3
  5.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策略研究,G717
  6. 海峡两岸高职教育资源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G719.2
  7.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教务管理研究,G647
  8. 高职教育项目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反思,G712.3
  9. 中职生通用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构及实施研究,G712.0
  10. 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教育研究,G718.5
  11. 完全学分制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合理化的研究,G642.0
  12. 培养智慧:杜威课程理论及其当代价值,G40
  13. 通识教育的文化透视,G642
  14.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考试制度改革研究,G642.4
  15. 高职教育背景下建立学习型班级的策略研究,G712.0
  16. 高职高专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G712.0
  17. 职业学校课程结构优化的案例研究,G712.3
  18. 中等职业学校“新三段式”课程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G712.3
  19. 建国以来我国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4
  20. 高职高专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G712
  21. 高职教育中企业课程资源的引入与利用研究,G712.3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职业技术教育 > 各类型职业技术学校 >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